一、2022高考改革政策3+1+2是什嚒。二是规范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三是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四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到2025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制度,促进公平、科学的人才选拔,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在我区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科目不再实行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与现行的基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的高考招生模式不同,改革后我区将采用“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个依据,一个参考”的高考招生模式,实行平行志愿档案评选。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模式,根据不同的考生类型分为不同的考试内容。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职院校毕业生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职对口招生或高职单招文化课考试成绩。社会考生高考可以参加职业适应性考试和该科目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二、3+1+2科学选择方法是什么1、物理+化学+生物第一种选择物理化学生物,都要学会数理化,说走遍天下也不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根据未来的就业前景,这三种还不错。这个组合文科专业可能很难考,但大部分理工科专业不受限制。2、物理+化学+地理第二种物理化学地理,覆盖面比较广,文理学专业全部选修。首先地理是具有理科思维的文科,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也感觉到,对于这门课程理科生在学习上在某些方面有优势,文科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死记硬背,正好一些理科生对地理很感兴趣新高考正好提供了选择的空间。选修物化地三科,部分原因也是个人的理科思维,地理虽然是文科,但需要计算的题目也很多,地理和物理化学搭配得特别好,比选生物好一点。三、新高考“3+3”选修课组合专业比例1、物理+化学+历史99.92、物理+化学+地理99.43、物理+生物+历史99.34、物理+政治+历史99.35、物理+历史+地理99.36、物理+生物+政治99.07、物理+生物+地理99.08、物理+政治+地理98.09、物理+化学+政治98.910、物理+化学+生物97.411、化学+生物+历史88.712、化学+政治+历史88.613、化学+生物+政治88.114、化学+政治+地理88.115、化学+地理+历史88.616、化学+生物+地理87.417、生物+历史+地理77.818、生物+政治+地理76.119、生物+政治+历史75.320、政治+历史+地理52.94、新高考改革的弊端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应对多学科的合格考试、等级考试更累,负担更重。表现得像上课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在甲方的课堂上做乙方的作业等,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如果数学取消文理科考试的不合理数学取消文理科,数学考试的难度就会降低,物理和化学成为选修课势在必行。因此,男生高考吃亏。从2015年的高考中我看到了那个线索。通过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女性大幅增加,但男性大幅减少。建议者不是性别歧视,总体来说,男性的理科才能一般都比女性强。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建议者认为中国未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令人担忧。英语考试两次不合理本来各省市的高考改革已经做好了淡化英语的准备,现在变成了英语考试两次,加上合计150分,英语成了凌驾所有学科的“最重要”课程。这让英语老师吃了不少苦头。语言自不待言是对外交流的工具,现在机器翻译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学好英语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五、新高考主要优势1、确保教育“公平”和“公正”2、取消学生文理分科,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的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修课组合可达20多种,表面上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揭示出来。3、英语考试有两次机会的理科生中,作为父母的他们经常说的话是,如果我的英语不是不及格,或者再来一次,我可能是985毕业。高考是比较公平的考试,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却让很多人非难。在新高考阶段,英语考试可以考两次。也就是说,作为高二学生,可以直接参加英语考试,在高三期间可以继续考试。自己可以选择成绩高的作为自己高考的英语成绩。六、新高考改革的弊端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看,学生疲于应付多学科的合格考试、等级考试,负担更重。表现得像上课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在甲方的课堂上做乙方的作业等,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如果数学取消文理科考试的不合理数学取消文理科,数学考试的难度就会降低,物理和化学成为选修课势在必行。因此,男生高考吃亏。从2015年的高考中我看到了那个线索。通过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女性大幅增加,但男性大幅减少。建议者不是性别歧视,总体来说,男性的理科才能一般都比女性强。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建议者认为中国未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令人担忧。英语考试两次不合理本来各省市的高考改革已经做好了淡化英语的准备,现在变成了英语考试两次,加上合计150分,英语成了凌驾所有学科的“最重要”课程。这让英语老师吃了不少苦头。语言自不待言是对外交流的工具,现在机器翻译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学好英语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七、高考改革前后具体比较1、考试科目变化改革前:高考采用文理分科,科目4科:语文、数学、外语、理总(或文总),改革后:取消文理分科,采用“3+3”考试模式,即:词数外必修、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影响:文理分科,束缚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理分科后,对于理科生来说,从早到晚都埋头于理化生、问题海战术和逻辑思维训练,但表象下对日常情操和文史知识的理解被忽视,到了大学后就缺乏文化基础。显然,对于文科生来说,平时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积累,思维能力训练不够,到了考试就使劲背,完全培养出“应试性人才”也存在重大缺陷。文理无分科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文化素质,能够在大学继续发挥综合优势,在学生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途径,更为将来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但是,同时也会出现因高考分数而不愿选择综合评价较难的物理等个别科目的局面。2、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前:9门科目集中于毕业当年1月的一次考试,考试作为高考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修课,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包括补考),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修课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后,选择3门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影响:首先,高校逐渐重视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有助于高三学生重视水平考试而不是单纯作为高中毕业考试,其次,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试排在高考之后,也有助于减轻高三学生的压力,尤其是偏科生。最后,三科选择了三门考试,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而不是机械简单的应试。3、外语考试改革前:统一考试只有一次,成绩计入总成绩。改革后:增加听力考试,高中阶段组织两次外语考试,将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影响:外语考试进行两次,成绩最高者计入总分,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大线索,两次考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准备和复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是,不管第一次考试的好坏,都会形成参加第二次考试的不良竞争。因为无论如何都要选择最好的一次作为成绩。4、综合素质测评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自主招生学校考核参考外,没有其他用处,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要自主招生,还要参考《素质评估表》,参考高考录取
首页 >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