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航空航天知识竞赛题目100道 有关航天知识竞赛的题目(附答案)

航空航天知识竞赛题目100道

4 .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是指 。
A. 从接到发射命令到发射出第一发导弹所用的时间 B. 和平时期导弹能够保持待发状态的寿命
C. 在与敌方对抗的条件下,保持整个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性能的能力 D.
4.c 5.a 6.c 7.c 8.d 9.a 10.b 这样的问题我知道的多哈哈
5 火箭主要包括 三大系统。1.a
2.c
3.a
4.b ac都没听说过,不过地下井内发射的都是大家伙,冷发射好象难度挺大
5.b
6.abc都不完整,d吧
7.a 跟近处视野小一样
8.b
9.c
10.c
A. 动力系统、结构系统和控制系统 B. 地面系统、箭上系统和控制系统
C. 分离系统、推进剂供应系统和遥测系统 D.
6 电子侦察卫星的主要用途?
[此道题目被抽取次数为:( 602)]
A. 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而进行早期报警 B. 探测、跟踪、定位、识别和监视海上舰艇
C. 侦收雷达、通信和遥测等系统所辐射的电磁信号,并测定辐射源地理位置
7 参加载人航天任务发射、测控、指挥的中心有几个?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8 中国首批航天员入选时的年龄是
A. 18 ~ 30岁 B. 25 ~ 35岁
C. 20 ~ 35岁 D. 25 ~ 40岁
9 联盟TM号飞船由生活舱、返回舱和仪器设备舱三个主要舱段组成,____舱在前,____舱居中,____舱置后。
[此道题目被抽取次数为:( 607)]
A. 返回,生活,仪器设备 B. 生活,返回,仪器设备
C. 仪器设备,生活,返回 D.
10 在地球的南北半球上,肉眼总共能看见的星星数量为 。
[此道题目被抽取次数为:( 807)]
A. 2000颗 B. 4000-5000颗
C. 20000颗 D.

有关航天知识竞赛的题目(附答案)

无能为力,这是我作到过的唯一一套的这类题目。天文奥赛本来就不受重视,航天在天文奥塞里也不是热门,这类试卷少只又少。我能力不足,这方面不能自己编考卷,请见谅。 这难道不是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高考都是这样的 考考你的航天知识 这份试卷,不是要把你难倒,而是帮助你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掌握了多少航天知识?”试卷中的20道答题,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测。如果你的得分在80分以上,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航天知识;如果你的得分在60~80分之间,说明你已有了一定的航天知识;如果你的得分在60分以下,那也没关系,只要你注意学习,以后准可以得到满分。 自测的方法是,对每道题后面的三个答案,你认为正确的划“O”,你认为错误的划“X”,每题全答对的获5分,不全对的不给分。答案以后,再与后面的正确答案核对,计算你的得分。当然,你是不会先看不起答案再答题的。 1.航天 (1)是指人类在天空中的活动。(2)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范围以内的活动。(3)是宇宙航行的第一阶段。 2.宇航 (1)是指人类在宇宙中的活动。(2)是指人类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甚至河外星系的活动。(3)是宇宙航行的第二阶段。 3.宇航 (1)宇宙航行的简称,包括航天和航宇。(2)包括航空、航天和航宇。 (3)指银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 4.太空 (1)就是我国古代指的很高的天空。(2)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天空。 (3)又叫外层空间或空间。 5.人造卫星 (1)是围绕卫星飞行的人造物体。(2)是围绕行星飞行的人造物体。 (3)是围绕太阳飞行的人造物体。 6.空间站 (1)就是轨道站或轨道空间站。 (2)就是航天站。(3)就是太空站。 7.在绕地球飞行的飞船上产生失重现象是因为 (1)那里没有地球引力了。(2)飞船的离心力抵消了地球引力。 (3)飞船飞得很快。 8.航天员 (1)是指在航天站上工作的人。 (2)是指乘各类航天器进行航天活动的人。因航天是宇宙航行的第一阶段,有时也把航天员叫做宇航员。 9.90年代以前,航天器已探测了 (1)太阳系所有九大行星。(2)除冥王星以外的八大行星。 (3)除冥王星、海王星以外的七大行星。 10.90年代以前,人类已登上了 (1)月球和火星。(2)月球和金星。 (3)月球。 1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1)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2)美国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 (3)前苏联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 12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 (1)前苏联的加加林。 (2)前苏联的阿姆斯特朗。 (3)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13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2)重量等于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3)是世界上第五个国家独自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4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国外卫星 (1)是亚洲卫星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2)是美制澳大利亚卫星。 (3)是美国卫星。 15已飞出太阳系行星轨道的探测器有 (1)“先驱者”10号和11号。 (2)“旅行者”1号和2号。 (3)“先驱者”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 16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1)在地球赤道上空36000千米的圆形轨道上,飞行方向与周期和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周期相同。(2)离地面3600千米,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3)离地面6000千米,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相同。 17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1)永远向着太阳。(2)永远背着太阳。 (3)总是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地球的同一地点的上空。 18.UFO (1)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 (2)就是外星人的飞船。 (3)又叫飞碟。但飞碟不能包括全部不明飞行物。 19.火箭 (1)靠空气的反作用力飞行。(2)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也可飞行。 (3)它和飞机喷气发动机完全一样。 20.航天器 (1)总是在没有大气的空间飞行。 (2)总是没有利用空气动力的翼。 (3)永远只能使用火箭发动机。 答案: 1 (1)×(2)√(3)√2 (1)×(2)√(3)√3 (1)√(2)×(3)×4 (1)√(2)√(3)√ 5 (1)×(2)√(3)×6 (1)√(2)√(3)√7 (1)×(2)√(3)×8 (1)×(2)√(3)× 9 (1)×(2)√(3)×10(1)×(2)×(3)√11(1)√(2)×(3)×12(1)×(2)×(3)√ 13(1)√(2)√(3)√14(1)√(2)×(3)×15(1)×(2)×(3)√16(1)√(2)×(3)× 17(1)×(2)×(3)√18(1)√(2)×(3)√19(1)×(2)√(3)×20(1)×(2)×(3)×

物理知识与航天 高分求助!!!

“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回收,使得航天物理知识在中考命题中出现升温的趋势,了解飞船运动的有关情况,将有利于同学们求解有关航天知识的信息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题.现就有关宇宙飞船及卫星在空间运动的相关信息分类探讨如下:
一. 卫星的发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不得低于7.9km/s.(此速度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或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高中物理将系统解决.)
轨道倾角: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按轨道倾角可将卫星运行轨道分为四类:
①顺行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小于90o,在这种轨道上的卫星,绝大多数离地面较近,高度仅为数百公里,故又称为近地轨道.我国地处北半球,要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载火箭要朝东南方向发射,这样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部分速度,从而可以节约发射能量,我国的“神舟”号试验飞船都是采用这种轨道发射的;
②逆行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90o,欲将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克服地球自转部分的速度.即逆着地球的旋转方向发射耗能较多,因此除了太阳同步轨道外,一般不采用这种轨道发射;
③赤道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为0 o,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这种轨道有无数条,但其中有一条相对地球静止的轨道,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计算可知当卫星在赤道上空35786公里(即约为3.6×104公里)高处自西向东运行一周为23小时56分4秒(约为24小时),即卫星相对地表静止.从地球上看,卫星犹如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一点随地球一起转动.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均匀分布3颗通信卫星即可以进行全球通信(为何?请同学们思考后做出解释)的科学设想早已实现.世界上主要的通信卫星都分布在这条轨道上;
④极地轨道:特点是轨道倾角恰好等于90o,它因卫星过南北两极而得名,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的上空(为何?请同学们思考后做出解释).
卫星的发射方式:
①直线发射就是一次送达,由于整个过程均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且卫星处于动力飞行状态,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
②变轨发射是先把卫星送到地球的大椭圆同步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距地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时,发动机点火对卫星加速,当速度达到沿大圆做圆周运动所需的速度时,飞船就不再沿椭圆轨道运行,而是沿圆周运动,这样飞船就实现了变轨,从而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步卫星一般都采用变轨发射.
二.卫星寿命涉及的问题
卫星在轨道上存留的时间,是从卫星进入预定的目标轨道到陨落为止的时间间隔.近
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寿命主要取决于大气阻力.在大气阻力作用下,卫星的实际轨道是不断下降的螺旋线(不考虑卫星在轨运行时采取轨道保持措施).当卫星下降到110~120公里的近圆形轨道时,大气阻力将使卫星迅速进入稠密大气层而烧毁.一般说来卫星轨道高度越高,大气阻力越小,寿命也就越长.超过1000公里高度的卫星,轨道寿命可能达千年以上;高度在160公里左右的卫星,轨道寿命只有几天甚至几圈.
三.卫星回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回收是发射的逆过程,返回阶段对航天员和飞船的考验最大.
在飞船距地表约100km时,返回舱开始再入大气层.由于返回舱对大气的高速摩擦和对周围空气的压缩,返回舱的速度急剧降低,这样它的大部分动能与势能变成了热能.虽有大部分热能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散失掉,但仍能达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防止有效载荷舱或乘员座舱烧毁,再入航天器备有再入防热系统.由于防热系统的重量会影响再入航天器的性能,因此可将不需要返回地面的仪器的就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或遗弃(太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从而大大减轻航天器重量而降低技术难度.
待要进入大气层时要适时启动航天器反推力火箭使其减速,并选择适当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快要接近地面时才张开降落伞使其垂直着陆或溅落安全着陆.
进入大气层后在飞船离地80km到40km范围内,由于飞船摩擦生热,会在飞船表面和周围气体中产生一个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区.高温区内的气体和飞船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像一个套鞘似的包裹着飞船,从而使飞船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出现“黑障”现象.
此外把返回舱做成底大头小是因为返回舱返回时将重新进入大气层,气流千变万化将使高速飞行的返回舱难以保持固定的姿态,不倒翁的形状不怕气流的扰动.

一次航天知识竞赛共25题,评分标准为每道题答对得4分,不答和答错不得分,小明得分不低于81分,且不高于85

设答对了X题
81小于等于4x小于等于85
又因为x为正整数解
解得x=21
不好意思,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不知道怎么打,凑合着看吧

参考文献代码[Z]是指什么?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知网杯知识竞赛题库

学生全日在学校学习,或者大部分时间从事学习的一种教育制度。分全日制初、中、高三级学校教育。学生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日在校学习的教育形式称为全日制的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