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谈谈学习大学美育这门课程后的感想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各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首先,大学生要明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树立培养创新的思想。物质是意识赖以产生的基础,意识则是人形成思想、观念并进而升华到精神的前提。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们的行动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因此,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并应注重大学生创新观念的更新。
其次,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条件,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亦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否则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开拓视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不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更要敢于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在别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第三,大学生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即提出新的看法、观点,也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的过程,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因此,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对于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来说十分必要。
第四, 要自觉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外活动安排、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学生社会实践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以社团和学生宿舍、班级为组织, 重点开拓和深入提高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等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还应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最后,大学生要自觉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加强与老师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碍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大学应当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掘自身潜力。同时,大学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此外,师生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应不断加强与老师的交流,陈述自己对教育模式的看法,以及提出改革的建议。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着眼未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谈谈学习大学美育这门课程后的感想

如果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那么“没有美学课程的美育是不完全的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美育美,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和美学知识的学习,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感受、评价、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学校美育主要包括审美实践和美学知识教育。美学知识教育主要是开设美学课程,使人掌握美学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美,懂得如何欣赏美,知道怎样创造美,做一个“审美的人”。[1]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2]美育的实施离不开美学知识教育,开设美学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根据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美学课程只宜在大学开设。因此,在高校开设美学公共必修课是实施美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施大学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美是智慧的结晶,审美是智慧的闪光,美学是智慧之学。大学开设美学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而且能够激发人的求知欲,提高人的学习兴趣,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以协调发展。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3]因此,美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高等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大学美育通过美学知识的学习和审美实践,培养大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蔡元培说:“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5]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美既可以从德、智、体中表现出来,又可以诱导德、智、体的深入发展,使情感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心智得到充实,人格得到完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可以说,德育、智育、体育涉及不同方面的素质教育,而美育涉及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某个方面的素质教育而言,美育不及德育、智育、体育那样突出、深刻、有力;就全面素质教育而言,德育、智育、体育又不及美育那样广泛、整合、融通。美育的这一特点和优势表明它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6]美育是寓教于乐,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人、感人到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充分发挥美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以美引善,升华人的思想品德;以美导真,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以美怡情,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文献检索的目的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
(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
(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就要求人们具有终身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创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