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免疫学试题求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

免疫学试题求答案

15题答案: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病原微生物及各种生物疫苗: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细菌外毒素 (exotoxin) 和类毒素 (toxoid) 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利外的毒性物质。毒性极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外毒素为蛋白质,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如:破风外毒素、白喉外毒素。 类毒素:外毒素甲醛处理,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和破风外毒素。 3.动物免疫血清 (immune serum) :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4.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ic antigen):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异嗜性抗原的医学意义:(1) 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物质基础; (2)借助嗜性抗原辅助临床诊断。 5.同种异型抗原 (alloantigen) :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原。 (1) ABO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由复杂的寡糖和多肽组成。该系统是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A和B是显性型基因。血型物质也可存在于体液和外分泌液中, 血型抗体是IgM,存在于血清中。 ABO 血型不符的输血,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 人类 ABO 血型分类 表型 基因型 红细胞表面抗原 血清中抗体 A A/A , A/O A 抗 B B B/B,B/O B 抗 A AB A/B A、B - O O/O - 抗 A 、抗 B (2) Rh血型抗原:有些人的红细胞与恒河猴 (macaque rhesus) 的红细胞有共同抗原,故称此抗原为Rh 抗原。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者为Rh阳性,缺乏Rh抗原者为Rh阴性,人体内有存在抗Rh抗原的天然抗体,只有在免疫情况下Rh抗体才能产生,抗体主要是 IgG 类抗体。 Rh血型系统的基因型和型命名比较复杂,三对等位基因Cc、Ee和Dd 决定六种抗原。因此,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可能组合只有Dce、Dce、DcE、dce、dCe、 dcE、dCE。其所编码的抗原中,只有D抗原(又称 Rh 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因此,临床上通常只以D抗原的存在与否来表示 Rh 阳性或 Rh 阴性。 (3) HLA 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6.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自身物质对机体本身不显示免疫原性,但在下列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能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1)修饰的自身抗原:由于微生物感染、外伤、药物、电离辐射等作用,使正常组织细胞发生构象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自身成分合成上的缺陷或溶酶体酶异常的破坏作用,暴露出新的抗原决定簇,成为“异已”物质,显示出免疫原性刺激自身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2)隐蔽的自身抗原:是指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组织成分,如脑、晶状体蛋白、葡萄膜色素蛋白、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在胚胎期没有与免疫系统接触,不能建立先天性自身免疫耐受。因此,一旦由于外伤,手术或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与免疫系统接触,被机体视为异物,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如甲状腺球蛋白抗原释放,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甲状腺炎);晶状体蛋白和眼葡萄膜色素蛋白,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和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可引起男性不育等。 (3)禁忌细胞株复活: 7. 肿瘤抗原 (tumor antigen) : 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 是指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组织正常细胞表面的新抗原。这类抗原一般是通过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实,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目前只有少数肿瘤,如人黑色素瘤、结肠癌等肿瘤细胞表面证明有肿瘤特异性抗原存在。 (2)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 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上也可存在的抗原,只是在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加,此类抗原只表现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 A.胚胎抗原 (fetal antigen) :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当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在人类肿瘤中已发现多种胚胎抗原。 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AFP): 是胚胎期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胎儿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出生后几乎消失,成年人血清中含量极微。患原发性肝癌或畸胎瘤时,病人血清中AFP含量显著增高,因此检查中AFP含量,可作为原发生性肝癌或畸胎瘤的辅助诊断。 癌胚抗原 (ac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CEA水平极度低,细胞癌变时可升高。测定血清CEA,有助于结肠癌的辅助诊断。 胚胎硫糖蛋白抗原 (fetal sulfoglycoprotein antigen FSA) :是一种含硫的酸性蛋白;在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可高达96%。因此FSA的检查对排除胃癌有一定帮助。 B.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人类某些肿瘤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鼻咽癌、Burkitt 淋巴瘤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免疫学检验试题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二)试题 课程代码:01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免疫应答的识别阶段中主要参与识别、摄取、降解、递呈抗原信息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2.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 A.前带 B.后带 C.等价带 D.带现象 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 ) A.特异性 B.比例性 C.可逆性 D.亲和性 4.制备O抗原对细菌的处理方法是( ) A.100℃加温2~2.5h B.0.5%甲醛 C.75%乙醇 D.1%氯化钙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佐剂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B.颗粒性抗原多使用佐剂作皮内注射 C.超速离心法仅用于分离小分子抗原 D.采用盐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可影响其活性 6.基因工程抗体对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关键在于( ) A.纯度高 B.产量多 C.容易获得 D.非异源性 7.下列哪项不是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应用?( ) A.免疫学诊断 B.肿瘤放射显像 C.介导药物杀伤 D.介导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浊度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B.絮状沉淀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C.单向扩散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D.双向扩散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9.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24h)的结果处理宜用( ) A.Mancini曲线 B.Fahey曲线 C.海德堡曲线 D.直线 10.下列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 ) A.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B.免疫电泳 C.肥达反应 D.免疫比浊 11.直接Coombs试验检测何类抗体?( ) A.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 B.游离的IgG C.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 D.游离的IgM 12.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高 13.CH50试验是以什么作为判断终点?( ) A.25%溶血 B.50%溶血 C.75%溶血 D.100%溶血 14.机体补体水平下降常见于( ) A.急性炎症 B.组织损伤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某些恶性肿瘤 15.关于酶免疫技术的特点,正确的是( ) A.酶标记物催化抗原反应,使其结果放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B.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酶标记物稳定性差 C.选择高质量的标记用酶是建立酶免疫技术最重要的前提 D.底物以酶催化后的成色,使酶标记免疫反应结果得以放大 16.检测抗原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凝集试验 B.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C.ELISA D.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17.PEG广泛应用于RIA实验作沉淀剂的原因是( ) A.非特异结合率低 B.其沉淀效果不受温度的影响 C.能非特异地沉淀大分子蛋白质 D.能特异地沉淀小分子抗原 18.下列哪种方法制备的胶体金是红色的?( ) A.白磷 B.维生素C C.枸橼酸三钠 D.硼酸钠 19.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系统中常用的酶是( )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β-半乳糖苷酶 C.碱性磷酸酶 D.A和C均是 20.淋巴细胞分离方法中的玻璃器皿粘附分离法是利用单核细胞的如下特点( ) A.贴壁生长特点 B.体积不同特点 C.形态不同特点 D.比重不同特点 21.评价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 ) A.淋巴细胞的细胞毒试验 B.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试验 C.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 D.CD3检测 22.抗病毒活性测定常用于( ) A.IFN B.IL C.TNF D.SCF 23.评估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程度,常测定( ) A.尿IgG B.尿IgM C.血IgG D.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24.I型超敏反应患者常表现( ) A.血清IgG含量增高 B.血清IgG含量降低 C.血清IgM含量增高 D.血清IgE含量增高 25.室间质量评价( ) A.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即时性评价 B.可以帮助实验室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纠正 C.室间质量评价为室内质量评价的补充,属于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D.可以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是经典途径、______和MBL途径。 2.弱酸性的离子交换剂随着______的增大,电荷基团解离增加,交换容量加大。 3.抗血清的鉴定内容包括效价、______、亲和力和纯度等。 4.补体滴定时,以发生______的最少补体用量为1个实用单位。 5.ELISA中最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______。 6.放射免疫技术主要包括放射免疫分析(RIA)、______和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RIA)三种类型。 7.细胞因子检测最方便和可靠的方法是______检测法。 8.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免疫学检验常用方法是人体斑贴试验,实际是对化妆品所致的皮肤______型超敏反应的检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抗原(Ag) 2.多克隆抗体 3.凝集反应 4.荧光猝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2.简述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 3.简述凝集反应的实际应用。 4.对照RIA,分析IRMA的优缺点。 5.ELISA用于细胞因子测定的优缺点有哪些?

医学免疫学怎么学好呀?

免疫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加强理解是学好免疫学的根本。如何来理解免疫学的理论呢?我认为,在整个免疫学体系中,贯穿着一个基本点,那就是,所有免疫学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抗原与机体的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展开的。现代人们认为免疫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这里的“自己”指的自身物质成分,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反应,机体对自身物质成分呈免疫耐受状态。而“非己”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抗原物质。免疫学全部内容就是要告诉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对抗原物质进行反应的。由此,基础免疫学的内容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介绍静态的,另外一部分就是介绍动态的。所谓静态的部分,是指抗原物质的特点及免疫系统的组成,而动态的部分就是指抗原和免疫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即免疫应答。只要我们能够把握这一点,那么,对整个免疫学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免疫应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体天生就具有的,称为先天性免疫。这是机体的重要自我保护反应,如完整的皮肤粘膜,有利于保护我们不受外来致病菌的感染;在泪液、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够起到杀菌作用;血液、组织中还有像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能够对外来抗原物质起到吞噬或杀灭的作用,这些都属于先天性免疫,它们在反应中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可以对外来所有的抗原物质都可以起作用,是没有特异性的,因此,先天性免疫也叫非特异性免疫。还有一类就是在后天与抗原物质接触后才获得的免疫能力,称为获得性免疫。如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后,我们就可以获得针对该病毒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能力是针对特定抗原发生的,因此也叫特异性免疫。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免疫应答指的是特异性免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抗原。简单地说,抗原就是那些能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如可以引起人类传染病的微生物、引起人类疾病的毒素、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尘埃中的真菌孢子以及鸡蛋、海鲜等食物,这些都是抗原,能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当然,对于同一种抗原物质,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免疫反应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同个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免疫细胞,在对抗原的识别上是有差异的。 在抗原部分里,我们除了要掌握抗原的概念、特点、免疫原性的决定条件外,一些常见的抗原也有了解,如异嗜性抗原、血型抗原以及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特别是HLA,它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引起排斥反应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蛋白物质。HLA分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在抗原递呈过程中对抗原肽的结合来完成的。抗原物质需要经过加工处理以后,与HLA分子结合,然后再被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结合。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只能识别自身HLA分子递呈的抗原,然后才能进一步启动免疫应答,而不同个体的HLA分子在结构上是不同,它们对同一种抗原的结合能力也不同,因此,不同的机体对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反应也就不同。HLA是位于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它可以分为两类,即HLA-I类分子和HLA-II类分子,HLA分子的分布和功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对于它的编码基因,只要理解就可以了。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的。对于免疫器官,我们要重点熟悉不同免疫器官在免疫反应的作用,如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发育成熟的场所,而外周免疫器官则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的免疫应答就是由免疫细胞来介导的。免疫细胞包括特异性免疫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它们的细胞表面具有抗原识别受体,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这里要特别注意特异性,这是免疫反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前面我们提到过,抗原有很多种类,不同的抗原,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只有当一种抗原在结构上能够与T细胞或B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配合的时候,才能发生结合。我们的体内存在大量的能够表达不同抗原识别受体的T、B细胞,它们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结合,而与其它抗原的亲和力很低,这就是T细胞和B细胞在与抗原反应时的特异性。这种特性只有T、B细胞具有,其它的免疫细胞则不具有。因此,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T、B细胞来介导完成的。对于T细胞部分,我们要重点掌握它的亚群及其功能。T细胞的发育则属于了解内容,虽然不少考试的重点,但是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免疫学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理解一下。不具有抗原识别受体的免疫细胞,我们就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等。免疫分子包括很多,如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粘附分子、CD分子(即分化抗原,是细胞表面的分子,种类很多,实际上,粘附分子就是其中一类)和细胞因子。我们的教材中分不同的章节对它们逐一做了介绍。其中,免疫球蛋白是最为重要的一章,我们应该通过对免疫球蛋白的学习来对免疫系统和抗原的相互作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它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以及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是我们都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补体部分则主要掌握补体活化的两条途径之间的比较,活化的具体过程以理解为主。粘附分子主要掌握它的概念和分类。对于细胞因子,则需要掌握它的概念和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如像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以掌握其概念为主。前面这些内容,主要介绍了免疫反应中的静态部分。同学们可以对它们的各自特点加以比较。   有了对抗原和免疫系统组成的认识,再来理解免疫应答就简单了。其实免疫应答也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而已。我们吃饭喝水,是由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等等,这些生理功能我们都很容易理解。免疫应答就是完成对抗原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这种功能和其它生理功能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异性。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是由免疫细胞来完成的,抗原物质首先被抗原递呈细胞所捕获,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再由T细胞来识别、结合的。T细胞对抗原完成识别以后,还有一系列重要的事情要去进行,那就是细胞要从原来相对静止的状态开始活化、分化和分裂,产生大量的子代细胞。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天然的抗原,但是B细胞的活化则需要T细胞的辅助作用。包括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或者T细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来促进B细胞的活化。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后就可以产生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子,如抗体,还有一些免疫反应细胞,如CD8+细胞。然后抗体或CD8+细胞再去与抗原发生作用,最终达到清除抗原的目的。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其过程要复杂的多。我们先有了这样一个轮廓后,然后通过阅读教材,把细节内容补充进去,就是整个免疫应答的过程了。在免疫应答这一章节中需重点掌握的是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h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等。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是受到严格的调节的。因为机体的免疫应答既有对机体有益的一面,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排除对机体有害的成分,同时对机体也有有害的一面,免疫应答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或者自身免疫病,过低则容易发生感染或肿瘤等。所以,机体对免疫应答的反应过程必须进行调节,使得免疫应答既能排除外来抗原,在免疫反应完成之后使得活化的细胞恢复原来的静止状态。基础免疫学主要就包括这些内容。 如果有了对基础免疫学的理解,对于临床免疫学部分的内容就不难掌握了。临床免疫学包括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免疫缺陷病,另外还有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检测。这其中,超敏反应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因为它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我们一定要掌握每一种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对于I型超敏反应,还要掌握其防治原则。而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免疫缺陷病其实就是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自身免疫病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了反应,肿瘤免疫则是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失去了监视作用,移植免疫则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机体对外来成分发生的免疫应答,免疫缺陷病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因素而导致的免疫功能缺失,从而使得机体易发生机会感染。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检测主要掌握其中的一些概念,如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疫苗、类毒素、血清学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反应)等。

疫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免疫学基础的知识 谢谢!

展开全部

  疫苗要根据种类来判别:
  一、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 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减毒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
  3.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二、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1.抗毒素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求口腔执业医师资料~历年考试真题~~

你可以到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看看,里面有历年真题解析、医学资格考试题库、高仿模拟试题,在线答题评分,而且都有标准答案,对你会有帮助的。 下载方法:在百度里输入:“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医学资格考试题库”就可以找到。 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医学资格考试题库】下载目录: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预防口腔医学题集》999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口腔修复学题集》1312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口腔内科学题集》2808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颌面外科学题集》2212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预防医学题集》737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心理学题集》437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微生物题集》1195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免疫学题集》1168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伦理学题集》322题含答案.rar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药理学题集》1062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卫生法规题集》429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外科学题集》713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生物化学题集》1128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内科学题集》1055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题集》1100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口腔解剖生理学题集》1000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一)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二)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三)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四)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五)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六)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七)含答案 2007口腔执业医师笔试题(含答案)真题 口腔执业医师习题(一二三套) 0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指令学说
1940年美国化学家L.C.波林所提出的模板假设属于一种指令学说,他认为浆细胞所合成的免疫球蛋白肽链按照进入细胞的抗原分子的指令而折叠成为具有特定三级结构的抗体分子。
这一假设似乎可以解释抗体多样性的来源,但是不能完满地解释终身免疫现象,就是说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人感染某种传染性疾病几十年以后仍然能产生这一抗体。
随后又发现核糖核酸酶等变性以后又可以恢复活性,说明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为它的一级结构所决定,这一发现进一步否定了模板假设。
2、选择学说
1955年N.K.耶讷提出一种选择学说,认为动物在胚胎时期就可能合成上百万种免疫球蛋白,抗原进入体内和特定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相结合而选择了相应的结构,这些球蛋白便作为模板而使体内出现能合成这一特定球蛋白的免疫活性细胞。在这里,抗原所选择的是抗体。
3、选择学说
伯内特根据多年来在免疫学领域中的研究结果,提出另一种选择对象为细胞的选择学说即克隆选择学说。他认为:
①抗体结构的多样性由体细胞突变产生;
②已分化的免疫活性细胞只限于表达一种特异性,这一特异性以克隆扩增的形式在体内得以保存;
③新分化的免疫活性细胞凡能够与自身的抗原发生反应者都受到抑制,这些克隆作为禁忌克隆而被清除;
④在抗原激发下,成熟的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并转化为浆细胞而大量产生某一种抗体;
⑤早期未被自身的抗原所清除的禁忌克隆是日后发生自身免疫病的原因。

扩展资料:
克隆选择学说的要点内容:
多种淋巴细胞是天生的,无需抗原诱导就存在机体内的;某种抗原入侵,会激活相应的淋巴细胞→增殖→具同种受体的淋巴细胞群(克隆)→免疫作用。淋巴细胞具有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的抗原受体是淋巴细胞内有关的基因随机组合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隆选择学说

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

甭管口腔,临床,中医,中西医,每年通过率是30-40%,其中临床最难,第二是口腔。30-40%是报考中一部分技能过不去,一部分笔试过不去。2010年的通过率我看了才33.7%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这三种类型都是指什么,有什么区别,谢谢

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主要包括:科学家自主创新的自由探索和国家战略任务的定向性基础研究;对基础科学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系统地进行采集、鉴定、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基础性工作。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物科学;交叉学科: 工程科学、农业生物学、生物医学、信息科学 、能源科学、资源、环境与灾害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心理学与认知科学 、管理科学。
  应用研究:
  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
  ——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具体表现为: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一般可以这样说,所谓应用研究,就是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综合研究:
  综合研究是一个合成词汇;有综合和研究组成,在汉语中一般来说综合有三种意义;   1.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跟“分析”相对   2、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如,综合治理、综合平衡、综合大学、综合艺术等。   3、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综合研究的一般概念是指在事物的研究过程中以把握整体的概念,全面的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作为研究问题的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