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A.PCl 3 、NH 3 B.BF 3 、H 2 O C.CCl 4 、H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下列各组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A.PCl 3 、NH 3 B.BF 3 、H 2 O C.CCl 4 、H

A



试题分析:如果形成的杂化轨道中,如果有孤对电子就是不等性的杂化,如果没有孤对电子,全部参与成键,则是等性的,据此可知PCl 3 、NH 3 、H 2 O、H 2 S中的P、N、O、S等均是不等性杂化,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分子杂化轨道类型的熟悉了解程度,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杂化轨道的不等性含义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合具体的化学式灵活运用即可。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1、镁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很剧烈,有大量的气泡
化学方程式: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₂+ H₂↑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₂SO₄=MgSO₄ + H₂↑
2、锌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但反应没有镁与稀硫酸剧烈)
化学方程式: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₂+ H₂↑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₂SO₄ =ZnSO₄ + H₂↑
3、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比较缓慢,有少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₂+ H₂↑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₂SO₄=FeSO₄ + H₂↑
4、铜与稀硫酸、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

扩展资料:
酸的通性:
(1) 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1、无色酚酞不变色
2、紫色石蕊变红色
(2)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盐+新酸
只要满足上述任一规律即体现酸的通性,与离子方程式无关,但要注意酸根价态的变化,这与氧化性、还原性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酸的通性

叠氮离子的路易斯结构式(知识限制在高中化学竞赛考纲范围以内)

先看N3 -离子的结构.N3 -一共有3个原子和3×5+1=16个价电子,而每个原子都达到8个电子需要24个电子,所以要共用4对电子才能做到。很显然,其结构为[N=N=N]-,其中两端的2个N上还各有2对孤对电子。
这也可以通过等电子体推得,N3 -的最常见等电子体是CO2,两者结构非常相似。
而HN3的结构,就是N3 -的其中一对孤对电子加上H+后的产物,显然是H-N=N=N。
中间的sp杂化,两端氮原子不杂化,端氮的一个p电子与中间氮杂化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形成西格玛键。中间的氮原子出三个电子、两端氮原子各出p两个电子和外加的电子形成两个π34键。端氮的一对s电子不参与成键。
显然,分子是直线性的。

扩展资料:
把中间两条横线改成电子就是电子式了。
两端的氮原子的一个p电子分别与中间氮sp杂化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形成两个西格玛键。
中间的氮原子出3个电子与两端氮原子的p层电子形成两个离域π键,端氮的一对s电子不参与成键。
中心氮原子为sp杂化,两端氮原子不杂化,分子构型为直线型。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硫酸盐碘钟反应,硝酸钾加,
  快速加入硫酸铵怕混合溶液久置提前发氧化
  始发反应碘离与硫酸铵产碘,碘与淀粉结合变蓝,
  用变蓝间短计算反应速率,碘钟反应振荡反应,溶液现蓝色碘离浓度减,单质碘始与硫代硫酸钠反应重新变碘离,溶液变色,碘离继续与硫酸铵反应单质碘,反复使溶液色蓝色间振荡变化,直至其硫酸铵硫代硫酸钠两者消耗完才停止.
  化反应速率化反应速率用单位间内反应物或物浓度变化表示
  即v=△c/△t
c =n/V
气体浓度要除容器容积气体扩散充满整容器气体总体积永远等于容器体积
液体浓度用除容器容积用液体体积液体扩散体积固定

化学课程,课程课标,化学教材,化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化学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亦即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或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说,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的评价建议。化学课程标准(先前称之为“化学教学大纲”),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教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是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和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是对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加以系统化的材料。当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化学教材。化学教材的编写,必然要反映、体现和落实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必然要全面、系统地回应化学课程内容。因此,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它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开发设计的各种教学材料,是教师和学生据以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课程内容资源。它有多种媒体形式,诸如书面文字教材(如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实验用书、练习册、各种图表等)、视听教材(教学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多媒体教材(如多媒体课件)等。因此教科书只是一种书面文字教材,亦称课本。
教材是课程思想、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源泉,还是促进学生智慧能力、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工具,教材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化学教材研制是化学教学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是高考题目的话,有很多情况,下面列举几个,希望你能满意
基本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0+CO2↑

如果CaCO3较多的话就是:2CaCO3+2HCL=Ca(HCO3)2+CaCL2
②,没有气体生成
高考题目经常让考生考虑是(1)CaCO3溶液滴入HCL溶液,还是(2)HCL溶液滴入CaCO3溶液
对于(1)考虑基本方程式,会生成气体,(2)就考虑第二个方程式,没有气体生成。当然也要考虑具体题目怎么说
如果是HCL溶液持续滴入CaCO3溶液,则是两个方程式的组合(先②后①,随着HCL溶液的滴入,过一段时间会生成气体),但不能将两个方程合并化简
如果是CaCO3溶液持续滴入HCL溶液,也是两个方程式的组合(先①后②,会马上生成气体)

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条件分为酸性环境和碱性或中性环境中,化学方程式如下
碱性或中性环境: 

酸性环境: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光对这种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在实验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从元素电势图和自由能的氧化态图可看出,它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在碱性溶液中,其氧化性不如在酸性中的强。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因介质的酸碱性而不同。

扩展资料
高锰酸钾的应用及危害:
在化学品生产中,广泛用作氧化剂,如用作制糖精、维生素C、异烟肼及安息香酸的氧化剂;医药中用作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及解毒剂。在水质净化及废水处理中,作水处理剂,以氧化硫化氢、酚、铁、锰和有机、无机等多种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脱色。
高锰酸钾有毒,且有一定的腐蚀性。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后呈棕黑色。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口服后,会严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高锰酸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