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零基础如何学音乐 对音乐欣赏课建议

零基础如何学音乐

如果你是零基础,你首先要学习一定的乐理知识,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是李重光的《基础乐理》,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没有乐理知识,学音乐知识纸上谈兵而已。如果你有一定的乐理基础,或者会某些乐器,那你就可以直接到第二步了。
学完乐理后,就到最重要的一步了。这就是和声学。和声学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不可缺少的色彩,因为之后的编曲肯定会用到和声,所以和声是不可或缺的一门知识。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是苏联作家斯波索宾等人写的《和声学》,很经典的一本书。
3
要想像那些音乐人一样写出一首歌,要准备的东西完全还不止这些。这些只是理论准备,你要写出优美动听的好歌曲,好旋律,好音乐,作曲是必须要学的,其实,当你学完前面所说的知识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差不多会作曲了,学作曲只是丰富你的作曲知识而已,想做出现在的流行歌曲,如果你不深学作曲这门知识,其实也可以,当然学了更好。
4
现在你已经会了这么多,在这里,大家不要忽视一件事情,就是在你学习以上所说的知识时,最好能有一个乐器相伴,这样最好。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实践了,这就用到电脑了。有一个软件cubase,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做音乐的软件,当然这类软件很多,网上可以找得到。这个软件是做什么的呢?它就是用来将我们之前所学习的所有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说白了,我们要用这个软件做出一首完整的歌曲。

对音乐欣赏课建议

一、曲目的选择  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理解能力和本人特点进行教育。 二、音乐基础知识的把握  欣赏音乐,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练好基本功。  平时的训练中要做到三点:一是多读,首先是多读乐理。没有乐理的指导,视唱练耳就无从进行,即是进行检查其效果的正确尺度。二是多听,每个音乐爱好者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多听乐曲或 歌曲等作品,以训练自己的“耳音”,提高音乐感知力。三是多思考,在读和听中要多动脑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多读、多听、多思  考才能在学习上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三、加强音乐欣赏和师生的互动 音乐欣赏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上课时不宜完全照抄照搬其它课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中要把“静”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静”就是要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思,静静地想。“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积极、主动、活跃。在上课中不要怕学生回答错,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在上欣赏课时常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片,让学生在欣赏乐曲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怎么 理解就怎么写,写完后教师把学生写的一些对乐曲的理解和体会向大家读,并当堂进行评价、补充。尽管有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不那么完善,但是也比较接近作品的思想意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欣赏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学这门课和学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被激发,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好”。第一,教师的备课要好;第二基本功扎实,知识渊博,教学态度要好;第三,上课时讲普通话,语言幽默表达要好;第四,教师进教室衣着整洁,精神面貌要好;第四,教学方法新颖,选材科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师生配合要好。 五、合理选择欣赏内容  第一、民族性和世界性并重;第二、经典性和代表性的统一;第三、传统性和时代性的融合。

零基础学音乐应该怎么学?

to:ValientQueenLu 在你的眼里管乐很简单是么? 2个月就有相当的水平?? 可笑之极啊~ 而你却10年都没有拉好小提琴? 或许你的开始时间就比较晚吧~ 你要记住一点,任何事情都是入门简单 管乐绝对不是你所说的那样 看你所写,应该对于音乐是很尊重的 所以也请尊重除了你会演奏的乐器之外的其他乐器 ----------------------------------------------- 给楼主的建议 只要你抱着对音乐足够大的热诚 她就绝对不会拒绝你 我学习了整整14年的音乐了 人生也只不过区区24载罢了 上音附中呆了6年,考取上音 之后没有读大学去了国外 直到那时才发现自己深爱着音乐 可以在演奏时流下感动的泪水 在乐曲高潮的时候同样的亢奋不已 只要你用心的投入,音乐会很自然的来到你的身边 对于学习音乐的方式我同一ValientQueenLu的意见 简谱这东西十分害人~完全首调记谱~ 到了最后你对调外音和转调就会完全没有方向 然后学习一下钢琴~这对你相当的有帮助~ 有了钢琴基础之后,再学习其他的乐器就容易许多了 或许那个时候,ValientQueenLu的管乐2个月具有相当水平的说法会有可能吧

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音乐教学原则是根据音乐教育理论、教学目标,遵循音乐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的规律而制定的对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音乐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指导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音乐教学原理的引申和具体化,是音乐教学经验的提升。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因此,人们对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原则在提法、名称、内容、结构等方面,各流派、各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有一些经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原则,如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等,这些教学原则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更应该体现出音乐艺术的教学规律,应突出音乐审美教学的特点。

一、音乐性原则

音乐性原则也称音乐为本的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应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中心)位置或其职能位置。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的方式来进行实施的、通过音乐来施教而不是其他非音乐性的教育现象。音乐教育旨在培养个体的感性与理性尽可能地和谐统一,它是以音乐本身的规律与特点来展开和实施的。

音乐性的原则是音乐教学的根本原则。音乐教育之所以要以音乐为本,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果否定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等于否定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音乐课就会被异化为另类课程,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所以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艺术。

以音乐为本须注重“听赏”,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以音乐为本,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正确认识音乐知识与技能;以音乐为本,应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以音乐为本,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到好处地为音乐教学服务。总之,以音乐为本就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为载体,必须突出音乐学科的属性,不可将其他的内容和形式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使音乐成为点缀。

二、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强烈、更能深入人的情感世界。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因此,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审美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全身心投入情感的体验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其情感动力。只有当教师把真情实感倾注到音乐之中,才能感染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从而进入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因此,音乐教学要牢牢抓住情感因素,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不断提高学生情感外化的表现能力。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因此,音乐教学应坚持情感性原则。

三、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是音乐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这是因为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因为如果那样,就会同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体验相悖,这是完全违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的。音乐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参与和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

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艺术不能容忍说教,音乐学习的根本机制是学习者自身对音乐的感悟。所以,音乐教学要尊重学生以自己体验的方式学习音乐,要关注、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总是试图诠释音乐,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应以描述性为主,目的是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各种有利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造活动等,同时在相关的活动中融进音乐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中增强对音乐文化的了解。

从零基础学音乐作曲,要学多久?

我就是自学的。
1,比较努力学乐器研究理论1年后,就可以尝试作曲。
几年后,作品开始慢慢成熟。
2,作词就不用要求太高了,发现生活中好的词语记录下来,留备用。
3,学做伴奏,制作成小样,属于自己的mp3,我断断续续学了4,5年。

孩子为什么要学习音乐

1. 可以获得一项生存技能 当今中国社会生活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过上较优越的物质生活,那么同时拥有一至几种生存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如您的孩子今后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在那闲暇之余去各种演出场所演奏音乐,那正是一种非常有身份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不但可以得到不扉的酬劳,更能因此结交到很多好朋友,发展和扩大自己的社会人脉,这已是现今不少人结交朋友的最好方式,因为您孩子的演奏使得别人更喜欢他(她)更愿意与他(她)亲近。这对您孩子今后的工作及生活都会起到莫大的帮助,会大大降低孩子的生存压力。 2. 改善孩子封闭的性格陶冶性情 现如今有不少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性格内向封闭,不愿与人接触,见人害羞,少言寡语,性情悲观忧郁,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后果是严重的。在这个需要沟通与推销自己的年代,封闭悲观的性格无疑是危险的,但音乐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得到科学论证的,科学已经证实音乐对于减轻生理疼痛,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是有很大作用的。学习音乐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情开朗,活泼,乐观大方,习惯宣传和表现自己,不少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学习音乐后,性情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处事待人,热情大方,更加喜欢与人沟通聊天。其转变之大经常令家人朋友吃惊不已。 3. 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气质与生活品位 社会上对学音乐的孩子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因为音乐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中的精华所在。对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自然反馈到日常的生活之中。所以您经常可以看到学习艺术特别是学习音乐的孩子的身上经常散发出高贵的气质。在生活方面处处展现出艺术的品位与价值。所以学习音乐的孩子的生活质量绝对要远远超过一般孩子。他们所散发出的高贵气质常常令普通家长羡慕不已。在所有艺术形式里音乐是最能给孩子带来气质与品位的。音乐是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的气质与灵感。使孩子对世界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与体会。 4.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与想象力 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其音符的表现背后蕴藏着无限的意义。这便给孩子的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及跳跃性思维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孩子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诠释自己心中的音乐。抛开感性从理性角度上讲。演奏音乐本身就是对大脑各方面能力的练习与开发。左右脑、手、眼及整个各身体各部分的配合都是对自身反映及协调能力的练习与考验。所以说学习和演奏音乐是对智商及情商的极大锻炼与开发,因此学习音乐对提高智力及大脑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5.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众所周知:“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音乐学习的就是理性思考与感性思维,必须首先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音乐。学习音乐的孩子花最大力气来学习的便是如何控制自己、控制音乐。用理性去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象一下一个学会了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孩子如何能去做伤害自己,伤害家人,伤害朋友的事呢?原因就是如此了。其实更准确的来说是“学习音乐的孩子更早的学会了理性思考”,避免了社会的残酷磨练,更早的学会了保护自己,保护朋友与家人,但与此同时又保留了孩子的童贞,他会以从容乐观的精神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6.增强记忆力 在美国的一所养老院里,医护人员给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播放他们年轻时流行的歌曲,起初只是为了怀旧。但没想倒唤醒了不少老人的记忆回想起了很多年轻时的往事。此发现获得了美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治疗老年痴呆症记忆力丧失症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对人脑记忆力的神气帮助。一首非常复杂的乐曲可以不看乐谱一字不差的演奏出来,这本身就是对记忆力的很好锻炼。一般的演奏者都可以不用乐谱演奏出十几首甚至几十首乐曲,专业乐手可以演奏上百首的也不足为奇,这样的记忆力我想也只有音乐可以做的到吧。 7. 懂得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 音乐是理性思考和感性思维的艺术,因此如果不懂得学习方法,不善于理性的总结,灵活分析的话,基本上学不会演奏,音乐不是勤能补拙的艺术,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学习的,音乐是给聪明勤奋的孩子学习的艺术,它会使聪明的孩子更聪明,懂得成熟的思考与判断。这便是人们所说的音乐天赋,(音乐天赋有的会展现,有的则需要后天激发)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如何去解决它,如何去克服它,聪明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找到合适自己的办法,度过难关。因此每个学好音乐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懂得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理解活学活用,知道举一反三的道理。

音乐学和音乐教育有区别么

有区别的。
1、定义不同
音乐学:音乐学,是一门对于音乐的学术性研究,一般以葛多·阿德勒(Guido Adler,1855~1941)在1885年发表的一篇〈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标〉学术论文作为这门学科的开端。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音乐教育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学校教育一般可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
2、培养要求不同
音乐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音乐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音乐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音乐教育:具有较强的声乐、器乐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及辨别能力,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音乐创编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文艺活动和竞赛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

3、课程不同
音乐学: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及教学实践等,一般每学期安排1-2周。
音乐教育: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含中外器乐)、和声基础、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歌曲写作、曲式分析、艺术概论、舞台表演、舞蹈、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毕业实习、音乐调研与采风、艺术实践(展演)、就业指导、毕业设计(论文、音乐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