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考研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哪个好考 如何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考研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哪个好考

英美文学对文化底蕴要求较高,在短时间内提高有些困难。语言学考的主要是理论性的东西,因此可以突击。离明年考研不到半年时间,建议试一试语言学。先确定要考的学校的英语专业设置情况,弄清楚语言学考试的固定教材,背教材是最直接、最笨,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预祝你考研成功。

如何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文学语言有其不同与其他艺术现象的特点,本文将对文学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为突破口展开论述,以修辞、细节和幽默三个角度入手,阐述了文学的形象生动性。 文学语言的特点包括众多方面。而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为主要方面,除此之外,文学语言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如音乐性、情感性、蕴藉性、陌生化、鲜明的个性化,复义、反讽与悖论等等。与其它艺术不同,“文学是语言艺术,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人生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人生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艺术门类,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使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征。” 一、修辞手段的应用 谈及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首先要弄清:文学语言是它以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动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而形成﹐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文学语言具有的想象生动性要求活的东西不能写死,但死的东西一定要写活,表现为一些修辞手段的应用;其次,文学语言能够精确地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视觉和听觉里的那种形式展现给读者,即所谓的“绘声绘色”、“情景再现”,表现为细节上的生动刻画;最后,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表现在它能够构建出含蓄中的幽默,恰到好处涉笔成趣。文学作品要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活泼跳动的语言,不可或缺的是恰到好处的修辞方法的运用。朱自清先生把这一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他的作品《春》: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红的像火”…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小草萌芽的生命力,彰显着力量与生气。“闹”则描绘出了众蜂飞舞,声音灵动而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二者站在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表现了春的生动。除了《春》,在《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也用了颇多修辞。 除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夸张、借代、婉曲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法,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之所以用得精妙,就是因为读者会随着这个敲字,在头脑中勾起敲后景物所产生的变化——宿在池边树上的鸟,池中的鱼,树上的叶子,不远处的猫狗等动物的反应,联想和想象铺天盖地起来。 二、细节的刻画 不同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是指文学语言文本细节刻画上。科学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性、严谨性、明确性尤其是实用性,它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语言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预警的影响,更加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主要用于沟通交流的需要。文学语言则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和语言风格,它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语言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描写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使用隐含性语言,涉及的意义往往不能直接理解,需要读者思考、分析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以及作品本身所体现的价值,尤其是对细节描写上所下的功夫。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那段描写:“两弯似,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描写林黛玉神态的,她的性格是多愁善感,身娇体弱。 通过细节描写可以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作品刻画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生动入微。如《狼图腾》文中形容小狼的吃食:“小狼在吃撑以后就开始挑食了,先是跳粥里的碎肉吃,再挑星星点点的肉丁吃,它锐利的舌尖像一把小镊子,能把每一粒肉丁都镊进嘴里。…小狼居然在用舌头挤压剩粥,把挤出来的奶汤舔到嘴里面…”随着阅读,一只小狼在吃东西的情形仿佛就在读者眼前,而读者似乎就沉浸在观看小狼啄食的情景之中。这种细节化的描写突出了小狼个性化的一面,使小说并非平铺直叙地展开,增添了作品的形象生动性。 三、风趣幽默性 最后说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风趣幽默性更是表达出形象生动性的一面。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富于表现力。生动、流畅的讲述,能把读者带进一种艺术享受的境界,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文学作品中俗语、成语等在人物对话中的应用,凸显了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说:“那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与说道: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2]宝钗的练达老成,刘姥姥的朴拙逢迎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赵树理论及了三仙姑的来历:“当时的青年,如今都已留下胡子,家里大半又都是子媳成群,所以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了起来,只可惜宫粉涂抹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3]通过诙谐的刻画,三仙姑的个人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 无论是从文本修辞上,从细节斟酌角度,或是以风趣诙谐的视角入手,总而言之,作品文本无论是从作者创作角度,读者接受层面,都是以作品的形象生动性作为创作或解读为基本着眼点的。这个问题也许看似容易,实则难过登天,所以作家不容易成为真正的作家,所以作品的形象生动性是一个需要长久关注的角度,无论对于读者或是对于创作者。

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区别

文字,嘿嘿
太宽泛的话题。宏伟
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 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 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 ,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 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 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 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 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 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 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 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 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 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 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 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 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 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 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 存 。”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 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品·含蓄》)等等。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和语言关系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为了更好 地发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西方人很早就很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从古希腊时期以来,语言 学就“变成‘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枚独立学科”, 一直到近现代,西方的语 言学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而中国人的思对语言的依赖性小,此相应,中国对语言研究就不那么重视。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一直没有得到独立发展。孔子早就提倡:“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的音韵学就是文学和经学的附庸,人们只是为了写好诗赋和第才去研究它。学者们 甚至把文字、音韵、训诂贬称为“小学”。直到十九世纪末,马建忠才照搬西方的语言理论, 写 成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此后,中国的语言学才逐渐独立发展起来。
中西思维的这种不同特点,还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气质。中国哲学史上的三大流 派儒道佛都强调内心的反省、体验与觉悟。儒家先贤曾参早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同上 书《论语·述而》),以反省为必不可少的修身手段。道家则更进了一步。王弼认为:“忘象 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 )语言,甚至图象都成了束缚思想的桎梏,思想修养达到了一定程度,图象和语言都不存在了 。这个传统在佛教徒那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慧能虽然不识文字,却能以力主“顿悟”成 为禅宗南宗的鼻祖。后来,禅宗干脆主张“不立文字”,彻底抛弃语言文字,而完全用纯粹的 直觉传递那些被认为不可表达的奥妙,“棒喝”就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因此,佛教之所以在中 国发展起来,禅宗之所以在中国产生,中国形象思维的土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与此相应 的是,在中国学术史上形成了一系列玄而又玄的概念,如阴阳、元气、意境、神韵、风骨、虚 实……举不胜举。
在语言思维影响下的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表现出了另一种风格。西方哲学家们总是以语 言的严密性和思辩性见长。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如此,近现代西方哲学家们也如此。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讲,西方哲学是一种语言思辩的哲学。当然,西方学术史上的概念也是相当明确的。
专家认为,形象思维具有模糊性,这大概是中国人思维的特点;相对地讲,语言思维具有 精确性,这是西方人思维的特点。中西思维的这种不同特点,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都留下了自 己的痕迹

英语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吗

外国文学,不包括英语专业。所以不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华文学院或者中文系,古,它学习的是古,美学等等,而英语专业属于外语系或者外文学院的、现代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设有英语课程属公共课程、现代汉语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个要素。出自哪

高尔基认为,文学由三个要素构成。他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 “文学的第二个要素是主题。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一 “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高尔基谈文学三要素高尔基认为,文学由三个要素构成。他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的第二个要素是主题。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