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代表是?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考研专业课有哪些?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代表是?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人非“经济人”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1)试验的四个阶段:
a.工厂照明试验;
b.继电器装配试验;
c.谈话研究;
d.观察试验。
(2)发现以下现象:
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
b.“树大招风”;
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
(3)得出三条结论:
a.人是社会人;
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这三条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c.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中。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
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小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1)个体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A.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面的理论,可分为三类:
a.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等。
b.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
B.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主要包括X——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
(2)团体行为理论
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体团体等。
主要是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团体的目标、团体的结构、团体的规模、团体的规范心脏信息沟通和团体意见冲突理论等。
(3)组织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领导理论又包括三大类,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等。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考研专业课有哪些?

1、2014年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见截图:



2、806汽车理论考试内容范围
参考教材:汽车理论(第4版)  余志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与要求:
一 汽车的动力性
内容:1动力性指标;2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3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5汽车的功率平衡图;6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动力性。
要求:
掌握动力性指标及汽车的驱动力、汽车的行驶阻力的概念;
掌握汽车行驶方程式,汽车的行驶条件与附着率;
了解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的意义和制取方法;
掌握汽车的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的概念;
掌握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了解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动力性。
二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内容:1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2 燃油经济性的计算;3影响经济性的因素;4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5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试验。
要求:
掌握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掌握影响经济性的因素,掌握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了解装有液力变矩器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了解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道路试验方法。
 
三 汽车动力性装置参数的选择
内容:1发动机功率的选择;2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3最大传动比的选择;4传动系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5利用C曲线确定动力性装置的参数
要求:
掌握发动机功率和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掌握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掌握最大传动比的选择,掌握传动系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掌握利用C曲线确定动力性装置的参数。
四 汽车的制动性
内容: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2制动时的车轮受力;3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4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6 汽车制动试验
要求:
掌握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掌握制动时的车轮受力;
掌握制动效能的概念及评定指标的计算,了解制动效能恒定性;
掌握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掌握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了解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五 汽车的操稳性
内容:1汽车的操稳性的研究内容及方法;2轮胎的侧偏特性;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4汽车操稳性与悬架的关系;5汽车操稳性与转向系的关系;6汽车操稳性与传动系的关系;7汽车的侧翻。
要求:
了解汽车的操稳性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掌握轮胎的侧偏特性;
掌握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特性;
掌握汽车操稳性与悬架的关系;
了解汽车操稳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了解汽车操稳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掌握汽车的侧翻的条件和有关计算。
六 汽车的平顺性
内容: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征;3单质量系统的振动;4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5双轴汽车的振动;6“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要求:
掌握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掌握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征的概念及计算;
掌握单质量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
掌握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
了解双轴汽车的振动特性分析;
掌握“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特性。
七 汽车的通过性
内容:1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2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3车辆的挂勾牵引力;4汽车牵引通过性计算;5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
要求:
掌握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
掌握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掌握车辆挂勾牵引力的概念;
了解汽车牵引通过性计算方法;
掌握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的计算方法。

农学考研有哪些科目?

2016年农学考研科目及分数分布
1. 2016农学考研试卷结构
试卷每科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内容结构: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其中任选一科考试:数学150分化学150分;农学学科基础综合其中任选一科考试: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0分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0分。
生理生化试卷的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和分析论述题,其中单选为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简答题为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实验题为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分析论述题为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2. 2016农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
农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农学门类公共基础(数学、化学)和农学学科基础综合(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3. 2016农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分数分布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制订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为此需要调查研究,拿出科学依据,这就是标准化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即将管理的工作予以细分,使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他对管理学的发展影响
  一, 首先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开创实证式管理研究先河
  二, 开创单个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过程管理学的鼻祖
  三, 率先提出经验管理法可以为科学管理法所代替,从而开拓了管理的视野
  四, 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
  五, 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管理首次被审视为一门可研究的科学
  六, 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

管理学中的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计划职能是对管理进行预先筹划和安排的一项活动。
计划职能的特点: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选择性、调整性。
计划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研究活动条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1)研究活动条件
A.内部能力研究;主要是分析组织内部在客观上对各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和利用能力。
B.外部环境研究;是要分析组织活动的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环境在明天可能呈现的状态。
2)制定业务决策:所谓业务决策,是在活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这种研究所揭示的环境变化中可能提供的机会或造成的威胁以及组织在资源拥有和利用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在未来某个时期内的活动方向和目标。
3)编制行动计划。决策的基本特征:
目标性(即决策必须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决策就失去了标准和依据)
优化性(决策的要求是在既定的目标和条件下寻求优化目标和最佳地实现目标)
选择性(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是拟定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案以供选择)
实施性(一个管理决策是否正确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决策职能决策的基本要素:
决策者(是决策系统主观能力的体现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
决策对象(一般是指可调控地具有明确边界的特定系统)。
信息(既包括决策对象系统内部的信息,又包括决策系统外部所需的信息)。
决策理论与方法(即要求决策者要运用正确的决策理论与方法进行决策)。
决策结果(对决策结果要进行分析和科学的检验)。

研究工作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研究工作

工作中的不足
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上层的策略是否得当,有没有相关的制度进行保障运行。
另外就是下层执行效果如何,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部位在哪里。
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