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哲学意义上的“物是观念的集合”如何理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二方面的内容?为什么

哲学意义上的“物是观念的集合”如何理解?

我想借助今天西方哲学课堂上的两个思考题来说明这个问题。今天的思考题有两个:一个是你怎样理解贝克莱的“物是观念的集合”,另一个是你是否赞同“心外无物”。 首先我得说一下我对评判哲学家的看法,每一个哲学家都是以自己的片面达到深刻,所以我们不可以以一个哲学家的片面去评判另一个哲学家的片面,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在你援引其他哲学家的思想的时候,你在内心中就已经默认了那个哲学家的正确性。而那是无从说明它的正确性的。我要说我们在评判的时候,有两个可以应用的尺度,一个是前提性批判,但是这个批判会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你可以轻易地去否定一个前提;另一个是从思想的内部找到其矛盾所在,这样就从内部推翻了这个哲学。 克莱的存在有三种: 1、只存在于感知者心中的观念 2、我和其他所有人的心灵 3、永恒无限的精神上帝 “物事观念的集合”究竟对不对呢?其实这里说的物也就是存在,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可以从贝克莱的体系中判别出以上的三中存在都是观念的集合,如果是就可以说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首先,被感知者是观念的集合,因为它们本身就来自于感知者的观念;其次感知者也是观念的集合,因为感知者是上帝的观念的集合;上帝本身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观念(至于上帝何以存在,贝克莱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就是存在的,虽然他避而不谈实体的问题,但实际上上帝已经是一种精神实体了,这也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个矛盾)。所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里的“物”是一个指称,就如我们可以另外给它一个名字叫“世界”一样。我们完全可以用“nothing”来代替“thing”,这也就是“Thing is nothing”的由来。看起来荒谬实际上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智慧表述。他之所以用“物”这个词是为了反驳洛克的物质实体论,是为了明显的彰示作为的实体什么都不是,所有都是观念的集合。

再说“心外无物”。这取决于人的界定,如果你的界定是你所不知道的就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就说“心外无物”,贝克莱认为存在即是被感知,不被感知的就不存在,因为一个东西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具有可感知性,那么这样以来就确是“心外无物”;如果人的界定是我所未感知的但是我可以预感到的某些不可言说之物也是存在的,它们就一直等在那里等我们去发现。那就是“心外有物”。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就是贝克莱是否对“感知”做了明确的定义,预感是不是感知呢? 再者,“心”是指看到这个命题的人的自身的内心还是所有人的心灵呢? 说到这里我想到那个石头存不存在的典故,贝克莱被石头撞到了脚,他的朋友问他是不是撞到脚之前这个石头就不存在, 他说是的,只有感知了才是存在的。但是我想问了,贝克莱为了防止“唯我论”,提出拟未感知到了别人和上帝感知到的也是存在的,但是在石头问题上自己又走向了“唯我论”,在他感知到石头之前石头也是存在的,因为必定有前人感知到过它的存在。这样我们再向上追溯,在那个前人感知到那块石头之前它是怎样的状态呢,应该是为更老的前人感知到,也就是说这块石头很在就存在了,但是它对于很久以后的后人它仍不能被说成是客观存在的物,它还是一种观念,那这个观念的源头在哪里呢?上帝,也只有永恒的精神上帝才能感知到,贝克莱的否认实体在这里似乎有一个漏洞了,这个精神实体就如洛克的“四不像”实体,它的内部包含了无数的观念,皆产生于那个精神实体,只是贝克莱避而不用实体这个词,实际上否认了物质实体又提出了精神实体。 另外,在防止“唯我论”上,他只是防止了“唯我论”的狭窄性,即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我感知到的存在,我感知不到的就不存在,因为你感知不到,还有其他的感知物可以感知到。但是如果我感知到的别人没有感知到呢,按照他的看法,显然就是存在的,那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创造者,有着无限的存在从人的头脑中不断的诞生。也许只有上帝才能掌控这种感知的限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二方面的内容?为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2、具体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①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②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
  3、理论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说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家

泰勒斯之所以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因为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一有意义的问题,并尝试对其进行科学的而非神话的解释,被誉为“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哲学观点有两个,其一便是“水本原说”,二则便是“万物有灵”。
泰勒斯曾说过“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他根据自己观察所得,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便得出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
地球像是一个圆筒或圆盘漂浮在水上,天上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

扩展资料
泰勒斯出生于古希腊位于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的繁荣港口城市米利都,父母是腓尼基人。他曾游历古埃及,跟当地祭司学习数学知识。
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他准确预测到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发生的日全食。他能够估算船只离岸边的距离,解释尼罗河泛滥的原因,又能从金字塔的阴影计算出其高度。
泰勒斯拒绝倚赖玄异或超自然因素来解释自然现象,对于科学研究影响深远,因而被历史学者尊称为“科学之父”。数学上的泰勒斯定理以他命名。
他对天文学亦有研究,确认了小熊座,指出其有助于航海事业。同时,他是首个将一年的长度修定为365日的希腊人。他亦曾估量太阳及月球的大小,并确定分点与至点的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泰勒斯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这道题就是选 A 呀!我刚查了2014考研政治大纲知识点解析 P12页 第一段。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才是导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这时否认了运动,但是承认物质,所以是形而上学!
题目中是否认了物质,只设想运动。也就是脱离了物质这个载体,去设想运动,当然是唯心主义。

考试营销论述题“试论西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演变及其背景”帮忙解答下,谢谢,非常感谢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一般地说,西方企业一百多年来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演变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即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体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
生产观念就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哲学,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管理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当时市场规模扩大,物资短缺,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只要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便可获得丰厚利润。因此,企业的中心问题是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不必过多关注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众多企业所接受。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喜爱可以随处买到和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当集中精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分销范围,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其典型口号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产品观念就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精美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哲学,与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并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其典型表现是“好酒不怕巷子深”。
推销观念就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推销企业现有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哲学,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由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商品产量迅速增加,市场商品供过于求,如何把现有产品销售出去,已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采用各种推销技巧和手段来说服、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其典型表现是“我们卖什么,就让人们买什么。”
(2)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即市场营销观念。该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产品技术不断创新,新产品竞相上市,市场竞争进二步激化。同时,西方各国政府相继推行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政策,社会经济环境出现快速变化。消费者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购买选择更为精明,要求也更为苛刻。如何使企业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已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该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其座右铭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供应什么。”
(3)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即社会营销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严重,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整体与长远利益,即社会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西方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统称为社会营销观念。该种观念认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既要考虑消费者的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同步增长,并通过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使顾客满意来完成企业的目标。与市场营销观念的区别在于,它要求企业在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平衡,而不是仅仅像市场营销观念那样,只重视消费者的眼前需要,以牺牲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来换取企业利润。
来源:

图序和图题是什么意思

图序(图号)指插图的序号。根据插图在文中被提及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对插图排序,如“图1”“图2”等,并尽量把插图安排在第一次提及它的段落的后面。一篇文章中只有一幅插图时,图序可用“图1”或“图”字样。
提及插图时,注意不要写成诸如“见上图”“见下图”等的形式,这种写法有时令人费解,特别当插图较多时更易造成误解,因为“上”“下”有时并不容易确指。
也不要写成诸如“见第×页的图”之类的形式,这种写法也可能会引起误解,甚至导致错误,因为在重新排版时此图所在位置(页码)有可能发生变化,而文中的写法没有跟随发生变化。
图题指插图的名称(或标题)。图题应能确切反映插图的特定内容,达到简短、精练(避免过于简短或冗长),常使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词的偏正结构,要求有较好的说明性和专指性。
避免使用泛指性的词语作图题:不要为追求形式上的简洁而选用过于泛指的图题,如“结构示意图”“框图”“原理图”等图题就缺乏专指性,应在其前面加相应的限定词。
例如可以改为“计算机结构示意图”“分级递阶智能数字控制系统设计框图”“产品数据管理平台工作原理图”;也不要凡是图题都用“图”字结尾,如图题“应变与应力的关系曲线图”改为“应变与应力关系曲线”(其实“曲线”一词也可去掉)更恰当。

扩展资料
插图一般由图序、图题、图例、图注、主图等构成,线形图的主图通常包括坐标轴、标目、标值线、标值等,将图注放在了图题的下方(能减少制图文字,使制图容易,而且不易出错)。图注放在图题的上方或图中其他位置也是可以的,取决于图的美观效果和出版物的制图要求。
插图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起到简化、方便地表达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和意思的作用,能代替、辅助或补充文字叙述,成为科技论著中不可缺少的表达手段。插图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写作水准和出版质量,规范使用插图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