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大一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专科 比较三通,即<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大一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专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心理发展 2.知觉
3.自传体记忆 4.自我中心 5.社会性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另一种是 ------------。
5.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
6.学前儿童的----------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到平 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 ,最后发展到------。
8.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和---------。 9.华生强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 强调对____。
10.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 ,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决定的时间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3.简述依恋的特征。 四、论述题(16分)
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气质进行教育。

比较三通,即<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
  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宋史》
  和《元史》都没有给予他立传,《通考·自序》也没有叙述事迹。《南宋书》和《新元
  史》中虽有传,但记事十分简单。所幸《通考》的《进书表》和《抄白》以及清初修的
  《乐平县志》中保存了几点有关的材料,大致可知他是南宋后期宰相马廷鸾的仲子,以
  荫补承事郎,曾漕试第一。廷鸾为人正直,不肯附和奸相贾似道,咸淳九年(1273年)
  被迫辞职,居家1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1289年)去世。廷鸾曾任史官,家中极富藏
  书。马端临随其父家居,读书颇广。父亲去世后,他曾短期间内出任慈湖书院、柯山书
  院院长、教授及台州路学教授等学职,一生主要时间都在家乡隐居著书。县志本传称他
  “门弟甚众,有所论辩,吐言如泉涌,闻者必有得而返。”可知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
  者。端临在其34岁左右时,即开始其著书工作。而《文献通考》的编写用时20余年。李
  谨思《通考序》称全书著成于丁未之岁,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马氏是年54
  岁。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其书被一位道士访得,次年奏之于朝。至治二年(1322
  年)官家为之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
  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
  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
  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收博采的结
  果,尤其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丰富,所以
  其所收之材料多有为《宋史》所无者。取材广博,网罗宏富,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二个特
  点。此外,《通典》以《食货》为首,说明杜佑对国家经济的重视;郑樵《通志》移之
  于《选举》、《刑法》之后;而马端临更将之列于全书之首,且增加为8门之多,可知
  马氏对经济的重视更超过杜氏、郑氏。《通典》之《礼典》100卷,占去全书1/2,而
  《通考》之《社郊考》则3门才60卷,不及全书1/5。又《兵考》一门,详列古今兵制沿
  革,使《兵典》只叙用兵方法的偏差得到改正。这些都是《通考》的优点。
  马端临是古代进步的史学家之一,他发展了杜佑所创立的新史书体裁,即以事类为
  中心叙述历史发展的典志体,又推进了郑樵所倡导的会通之义。《通考》与《通典》相
  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扩大和提高;《通考》与《通志》相比,《通志》只做到旧史
  书的粗略总和,《通考》则予以重新组织,表达了若干新思想、新看法。如商鞅变法和
  杨炎的两税法,对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作用,马氏明确指明其重要历史意义,
  而不因自己对二人的否定态度而否定其经济政策。又如五代时期,参加过唐末农民起义
  的张全义,对恢复洛阳一带经济生产起过有利作用,欧阳修作《五代史记》,因他出身
  于“群盗”,仅略记数语。而马端临不仅详记其事,而且加按语云:“全义本出‘群
  盗’,乃能劝农力本,生聚教诲,使荒墟为富实。观其规划,虽五季之君号为有志于民
  者,所不如也。贤哉!”作了有力的颂扬。
  马氏著此《通考》,在《自序》中反复说明,一方面为续补杜佑《通典》天宝以后
  之事迹,一方面要配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略如纪传体史书中的纪和志。总起来说,
  是使“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这就形成了这部书的消极面,虽有同情人民之
  处,但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立言。又因全书规模宏大,某些部门便容易失于疏略,如《职
  官考》全录《通典》之文,于五代部分则叙述廖廖;又如《经籍考》内容虽丰富,而主
  要依据不出于晁公武、陈振孙二家,自不能完备;《舆地考》多本于欧阳忞《舆地广纪》
  一书,无甚订补。
  因此,历代学者对二书的看法是:《通典》以精密见称,《通考》以博通见长,各
  有独到之处,应互相参证而不可偏废。
  《四库提要》论之云:“大抵门类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条分缕析,
  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穿
  古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非郑樵《通志》所及也。”
  《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都以“通”字为
  书名,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三通”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
  行的刻本为清乾隆年间在武英殿校刊的三通合刻本,附有考证,其后复刻者多以此为底
  本,重要者为江西崇仁谢氏及浙江书局等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