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主修课程是什么?
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儿童文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
行业前景:“十二五”时期,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到2020年,学前教育一、二、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80%、70%。
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幼儿是娇嫩的花朵,幼师是护花的园丁。目前全国在园幼儿近3000万,幼儿教师只有130万,有较大缺口。今后10年,我国学前三年适龄儿童人口将增至约5000万。
扩展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主要学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是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要求学生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
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儿童文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它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那些?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
中国的学前教育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3~6岁幼儿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学前教育学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学前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1、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学前公共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沿革;
2、学前教育的本质;
3、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任务;
4、学前教育的内容。
学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2、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应用;
3、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
4、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师。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扩展资料
学前教育学的由来:
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前教育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是做什么的?
1、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可以在各类高端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能够在各类大型早教机构从事教育教学、课程研发、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
3、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也可以在各类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少年宫、科技馆及儿童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保教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保教管理等相关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班级组织与管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法、教师口语等。
扩展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随着二胎政策得开放,使得幼儿园数量不足,幼师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再一次出现。在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对在幼儿园,托儿所,亲子园等能担任幼儿教学工作并可以兼顾幼儿英语,舞蹈,美术,钢琴等技能的人进行培训和指导。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二胎政策的开放,幼儿上学难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就连现在的幼儿园也开始了买学区房。幼儿的数量急剧上升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小伙伴们来说,做幼儿教师是比较对口的就业方向,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前教育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成为市场“香饽饽”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幼儿园课程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家庭教育要有意识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
2.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其好奇心是让幼儿轻松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儿童的好奇心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广泛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好奇心强的幼儿接触新事物时注意力集中、爱提问、爱探索。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开等“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3.独立性
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3-4岁时儿童行为独立性快速发展,为今后其情感独立和认知独立的发展奠定基础。4-5岁的孩子随着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明白了随意发脾气等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兴趣的活动,在情感上逐渐消除对父母的依赖。3-5岁儿童的认知独立水平一直在提高,开始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所以,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多方面的能力
a.阅读兴趣和习惯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b.绘画、音乐与运动能力
可以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绘画、音乐与体育运动能力。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通过补习班学会画个杯子、学唱几首歌,儿时要培养孩子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运动的热情。
c.自我保护意识
采用图片、画报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孩子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认识,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d.社交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父母在鼓励与同伴交往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
现在国际幼儿园的核心课程是什么?
不管是蒙台梭利、高瞻、瑞吉欧还是IEYC,都是在帮助和激发儿童实现自己在智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等的所有潜能,而且都特别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IEYC更是注重孩子的独立自主与团队协作、交际能力、探究探索、健康生活与身心发展,这也是圣顿教育选择IEYC作为核心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张宗麟、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这几位学前教育家对学前教育的思想并评论。
(一)课程的本质是活动
与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本质观相比,张宗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更为宽泛。他指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它包括“一切教材,科目,幼稚生之活动。”关于幼稚园课程的划分,他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儿童的活动划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1)开始的活动,即幼稚生初入园时必须养成的习惯,也就是人生最基本的习惯,如放手巾、认识教师和同学,以及初步的礼节等;(2)身体活动,既强健身体的习惯与技能,如各种卫生习惯、跑步、跳、爬等;(3)家庭的活动,如反映家人之间的关系、礼仪,以及家庭事务的活动;(4)社会活动,即养成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种节日、同伴关系的活动等;(5)技能活动,是培养儿童适当表现自己的活动。另一种是按学科划分课程。具体划分为音乐、游戏、故事、谈话、图画、手工、自然、常识、读法、识数等十个科目。其中每一个科目又包括一些小项目。如音乐包括听琴、唱歌、节奏动作、弹奏乐器,游戏包括个人游戏和团体游戏,故事包括听、讲和表演,图画包括自由画、写生画和临摹画,手工包括纸工、泥工、缝纫及竹木,读法包括认字、短句故事等。“总之,无论以儿童活动分类或以科目为课程之单位,教师决不可拘泥于某时当教何种课程,致使贻削足适合履之讥也。”
(二)幼稚园课程的来源及其特点
幼稚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幼稚生的需要及社会的希望。但由于六岁以下是幼稚生与社会发生的关系比较少,满足其自身的需要则更为重要。对幼稚生来说,“在身体上各种动作,大致能做,而心理上之发展尤为迅速,求知、想像、模仿……诸般活动,件件勃发,幼稚园课程即可循此而得其端倪。”课程内容来源有四:(1)儿童自发的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产生的活动(4)人类流传下来的经验,合乎儿童需要的部分。这四个方面的活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具有完整的目的,形成合理的课程。
怎样厘定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课程应有什么特点?张宗麟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这是厘定一切学校课程的总纲领。幼稚园课程的厘定也要根据一般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幼稚生的生理与心理还不成熟,厘定课程时还应注意以下四点:(1)多注意动的工作,为儿童提供充分的动的机会;(2)鼓励幼稚生多与自然界接触,保持他们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3)要多注意儿童个体的小社会,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4)多注意饿饿儿童的直接经验。
根据以上原则,编制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幼稚园的课程不能用科目来编制;(2)教师对幼稚园的课程要有一个通盘计划,在充分观察自然界和人事界的基础上,决定课程内容;(3)每一个课程单元,长短不拘,但要段落分明;(4)教师的责任是拟订大纲,预备教材,指导儿童进行活动,而不是强迫儿童去做,也不是代替儿童去做。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理论课程 是什么专业的课程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及环境创设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中技能技巧与实践结合比较典型的一门技能实践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创作的学习兴趣。本课程采用理论性与美术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案的分析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校特色:
学前儿童玩教具制作及环境创设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新兴学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将原来分散在美术、手工课中所涉及的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手工制作等整合成这门新的课程。作为我校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所以我们在课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学习。同时,该课程还注意到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支持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玩教具制作活动,在大胆表现创造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如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活动情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环境创设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而必须保持其整体性。
首先,内容要全面、系统。既要注意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内容的横向联系,又要在纵向上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依次递进。
其次,要体现出主次关系及层次性。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主题和重点,周围环境中就要相应地体现出来。
幼儿园课程目标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生活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学习。但是这样广泛的学_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的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 ②游戏化。游戏符合幼儿 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游戏从本质上来看,是幼儿自身的一种自由自发的主体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对事物形成相对比较抽象概括的认识。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对幼儿来讲,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④潜在性。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内容、目的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总体来看,幼儿园课程基本以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同时隐性课程的特点非常突出。“通过环境教育幼儿”、“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当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等等提法都反映了幼儿园课程的这两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