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教师怎样使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施 分别论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重要作用

教师怎样使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施

一、指导确立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实施的依据,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操作、调控、中介和刻度的功能。
1.目标体系是: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目标)
2.目标表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方式:表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价,主要应用于“知识技能”目标。
体验性目标方式:描述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 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是体验性、过程性,是难以结果化或不需要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3.表述目标注意事项
抓住四个基本要素,即:主体——是谁——学生
行为动词:
——表现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可操作、可测量。
行为进行条件:
——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
行为达到程度:
——除用行为动词外,用其他方式表达程度。
例: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进行条件 主体 行为动词 达到程度
二、指导教师钻研课程内容——创造性使用与开发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立足课程标准去钻研教材才能达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高度。
钻研数材包括理解教材、分折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三个层这。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全面把握课程的设计
教师要把本节内容放在本学科的整体中进行系统考察。教一门课,首先要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纵向的课程发展要求,深入了解明确课程是怎样发展的,具体到每一个学段、年级的具体要求都要了然于心。其次要把握学科内容的横向结构“三维目标”领域的分层具体要求。还要掌握教材编写是如何在教材中体现课程标准的,即“课程设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5643631计的基本思路”。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加工和转化
教师备课过程是教师将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
(1)把教师个人的经验、学生的经验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转变成一种新经验。
(2)把教学目标转化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共同心理追求。
(3)把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准备程度和教师教学的设计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预设的,可行的教学方案。
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加工和转化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经验化加工,教学内容的价值追求加工,教学内容的教学法加工。
3.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
新课程标准积极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条件和空间,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改编、增删、创新性处理,使其符合学生的教学实际,二是开发校本课程,追求学校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特色性建设。
三、了解学生实际是教学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了解学生已知道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为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发展确定了一个“最低标准”,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让不同的学生提高与发展,为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以确定更好的教学。
1.充分了解学生准备度
学生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了解学生群体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地了解个别学生的差异性,以便掌握其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2.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
学生应该达到的“预定目标”与学生现实的“现有状态”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把教学定位在这个“区域”,支持学生目标的达成。
3.“架桥”、“铺路”促进学生达成目标
这是一种从“目标”开始,运用分析法,寻找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支持和铺垫,一步一步推向“已知”,寻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智慧支持系统,构筑一条从现有发展区逐步逼近“最近发展区”的“走廊”。
四、精心运筹课程实施
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程标准对教学全过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都作了原则性、指导性的建议。
1.充分“预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在了解学生、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做出整体构想。对学什么、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指导学、怎样评价、这样评价会产生什么效果等方面作出详尽的“预设”。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首先要努力实现教学方式、教材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为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点。
2.智慧的“生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中心,任何教育改革,不“进入”到课堂就没有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预设”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构想,而课堂要比预设丰富得多。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是难以预料的,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不同声音”,及时调整“预设”,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新问题,新认识。
思想观念性的转变只有达到变革,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实践的层次才有价值。随着新课程的深层推进,由理念的转变逐渐深化到课堂操作实践层面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
各科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都强调重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使评价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创新和舒展张扬个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积极倡导评价标准多元,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把目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发展中个体差异评价结合起来,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把量化性评价和质性、描述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评价促发展的新体系。

分别论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重要作用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相辅相成构成一门课程的教学,课程计划为课程的教学提供教学目标以及为达目标构成整个教学的主要纲领,教学大纲为课程教学的进度控制提供依据,教材为教学的实施提供内容依据

化学课程,课程课标,化学教材,化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化学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亦即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或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说,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的评价建议。化学课程标准(先前称之为“化学教学大纲”),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教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是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和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是对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加以系统化的材料。当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化学教材。化学教材的编写,必然要反映、体现和落实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必然要全面、系统地回应化学课程内容。因此,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它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开发设计的各种教学材料,是教师和学生据以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课程内容资源。它有多种媒体形式,诸如书面文字教材(如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实验用书、练习册、各种图表等)、视听教材(教学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多媒体教材(如多媒体课件)等。因此教科书只是一种书面文字教材,亦称课本。
教材是课程思想、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源泉,还是促进学生智慧能力、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工具,教材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化学教材研制是化学教学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什么作

课程方案是学校或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计划,课程标准是该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的教材。

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哪些种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目标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4、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5、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 其次,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 最后,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相对评价法。 扩展资料 评价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 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5、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责任所在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她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科学,公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教学评价

学分没修够,大四下学期还可以修吗?

可以继续重修,延长修业年限,重新读一年。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制度。
通过学分可以评判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知识的广度,说明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在某些大学中,学分也变成了评价学生优秀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扩展资料
部分大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最低要求学分数,每学期必须如此,如果达不到,会得到成绩警告。每学期最低学分一般计算方法为:每学期最低学分=总学分/2×(标准学制+2)
同时,每学期修读学分一般不得超过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高学分,经批准如有超选,超选部分按有关规定加收超选费。每学期最高学分一般计算方法为:每学期最高学分=总学分/2×(标准学制-1)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分

您对所选课程的教学方面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多和学生交流,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职责 1、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学习现状,认真订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2、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及主要步骤、教学方法和课内外作业、教学后记等),鼓励使用电子教案。备课时,既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既备知识技能,又备德育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3、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备课组讨论时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认真完成教研活动后的任务。 5、认真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做好辅导。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扎扎实实地学好功课。 6、除了负责有关的检查测验的命题、考试命题的任务外(至少每学期出卷一份),要在考试结束后做好质量分析。 7、研究学生学科学习评价,认真填写《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

课程对比情况说明及毕业院校设置专业的依据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您好,请您更详细具体的描述一下您的问题,以便我们针对您的问题进行解答。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