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文献检索的目的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各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首先,大学生要明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树立培养创新的思想。物质是意识赖以产生的基础,意识则是人形成思想、观念并进而升华到精神的前提。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们的行动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因此,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并应注重大学生创新观念的更新。
其次,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条件,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亦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否则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开拓视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不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更要敢于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在别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第三,大学生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即提出新的看法、观点,也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的过程,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因此,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对于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来说十分必要。
第四, 要自觉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外活动安排、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学生社会实践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以社团和学生宿舍、班级为组织, 重点开拓和深入提高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等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还应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最后,大学生要自觉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加强与老师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碍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大学应当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掘自身潜力。同时,大学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此外,师生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应不断加强与老师的交流,陈述自己对教育模式的看法,以及提出改革的建议。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着眼未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文献检索的目的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
(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
(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就要求人们具有终身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创新的需要。

国内外情景教学法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界对英语口语情景教学的研究比较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外语教学步入后教育时代,情景教学法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目前还没有独立开来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法,但在情景中掌握语言知识,从而理解和表达,培养交际能力,这已是外语教学中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情景在交际语言学中显得更具优势,体现了现今所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在国外研究中, Richard, J.C. 和Rodgers, T.S.等学者对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有初步的探索,其后,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以Brumfit在其著作 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中对情景教学法有更深一步的分析最具代表。在国内,学者常林在《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命题教学与素质教育》中明确引进这一重要的教学法并提倡运用,教育工作者刘勇,孙书霞等对其进行运用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和压力,就是许多人把搞素质教育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立起来,认为学习成绩是应试教育的东西,搞素质教育就不应再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认为搞素质教育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影响对学校的教育评价。   任何一名学生要更充分更好地发展,无论是全面的,还是某一方面的,都必须是在完成特定阶段的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实现的。学习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实现这种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特别是义务阶段的素质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必须的。   既然素质教育不排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会不随之提高吗?好像一个人骨骼都增长了,他的身材会不随之增高吗?所以说,只要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必然会提高。这是符合逻辑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把搞素质教育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立起来的看法呢?这要先从教育内部谈起。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就认识阶段来说,就有一个从认识浮浅到深刻、从片面到全面、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过程。认识正确了,实践未必就正确,实践正确了,未必就能认识到。这种不断的循环反复,是不可避免的,也恰恰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深刻性和广泛性。如果有人要求或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要准确无误,那就等于他不让人行动,他就是幻想家。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及时纠正偏差,澄清模糊的认识。   其实,把素质教育与提高学习成绩对立起来的看法,就是因为我们一些教育者对素质教育理解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刻而产生的。所有的改革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要继承已有的,也要否定已有的,这种继承和否定既有形式的,也有内容的。应试教育关注学习成绩,素质教育就不要学习成绩了吗?如果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真实反映,我们为什么不敢理直气壮地谈素质教育能提高学习成绩呢?倘若素质教育反而把学习成绩降低了,那还搞什么素质教育?家长不同意,社会不接受,教育也没道理。如果说,应试教育只关注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畸形发展,而素质教育如果忽视学习成绩则会误人子弟。   应试教育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终极目标,也几乎是评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应该否定的。但素质教育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过程、起点,作为检验、修正教育过程的手段,的确是十分必要的。就象我们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并不是不要升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不等于取消课业。事物就是在这种错综复杂中运行,要靠我们认识清楚并把握住。有谁能孤立地说考试是对还是错?有谁能孤立地说升学率是对还是错?有谁能孤立地说学习成绩是属于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有谁能说武器对谁有利还是有害?事物是不能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在联系下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在实践中,如果真是素质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问题不是出在素质教育本身,而是那些不是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始的时候,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不准确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的学校、有的老师把全面发展理解成全面搞活动,把对素质教育的批判继承理解成全盘否定,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理解成对学生的放任等等。或者受到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水平的限制,这种由于对素质教育理解和把握的不准,以及由于老师施教水平的不高,而导致一些学校搞了一些形式上轰轰烈烈的所谓素质教育,其实并不是素质教育,甚至有的表面看都不是素质教育,也冠之以素质教育。这种不是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当然不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影响学生成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反之,要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点毛病都没有,这也不现实,至少缺乏历史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可贵的是我们在向前推进着,有了问题就纠正过来。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的做法向外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社会上许多人,许多学生家长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既然这就是素质教育,孩子的素质非但没得到全面提高,还影响了学习成绩,那还搞什么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当前存在通过考试选拔获得升学资格的情况下,这个现实可不能视而不见,考试成绩如果受影响,不就等于孩子的前途受到影响吗?不能强行让别人离开当前存在的现实,考试存在,高考存在,又不让别人注重成绩,这怎能使人接受和服气?况且承认和肯定提高学习成绩也并不是否定素质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对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的、自然的要求和反映。应该看到,许多家长,社会上许多人,由于受到一些学校的所谓“素质教育”的误导,把不是“素质教育”当成素质教育,他们对素质教育有疑问、不支持,甚至反对。甚至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因为未准确地实施素质教育(当然他自己意识不到自己是不准确的),从而看不到如期的教育效果,而对素质教育不热心。凡此种种,都会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成严重的干扰和阻碍。

教师职业环境分析

看你才16岁,是刚刚进师范学校?做相应的职业规划? 以下,给你个范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引言古语有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书,我们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时刻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为自己谋得精彩人生!二、自我分析通过冷静的自我剖析,理性的思考,我对自己的性格及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这使我写下了如下的职业规划书:职业兴趣:我的职业兴趣是当一名教师,理想的职业岗位是大学英语老师。我希望自己简化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教师无疑是最佳选择,我现在是一个英语专业大三的在读本科生,正准备考本专业研究生,希望毕业后可以在常州工学院任教。职业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英语专业方面,我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今后学习的主要方向是翻译理论与时践方向。在翻译方面,我已经参加了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考试,笔势均已通过,口试成绩尚未出来。所以在翻译方面我一具备一定的能力,通过今后几年的学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个人特质:我的个性比较温和,有耐心,有极强的责任心,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但是不太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希望可以锻炼自己与他人,尤其是与不同的学生交流的能力。职业价值观:我认为,无捆从事什么职业,最重要的一点是喜欢并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我认为教师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工作环境相对单纯。同时,可能是当了太多年学生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认为处在一群求学的学生当中,可以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时间,有能力,也有优势进一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胜任能力:优势:1、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2、责任心强,有耐心3、人缘好,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劣势:1、不擅长与陌生人沟通2、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三、职业分析:通过与家人的集体讨论以及在人才市场所作的调查,在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我对影响自己职业选择的因素和相关情况作了如下分析:家庭环境分析:我出生在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不存在为我安排好工作的可能,所以毕业后必须自己找工作。我们整个家族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可以获得好的工作,父母希望我可以找份芬稳定的,待遇不错的工作,教师于他们而言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的两位表姐也从事教育事业,应该说,她们的工作经历也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学校环境分析:我所就读的学校不是特别著名,在社会上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我决定考研究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作为一所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它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网络资源,一个极其宽广的平台。学校在硬、软件设备上都为我们创造了优厚的条件。但是在实践经验方面,学校提供的机会不是太多,导致我们不能迅速适应社会。社会环境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外语系的女生,更应意识到竞争的激烈性,我们不仅要和同等学历的其他高校毕业生比,而且还要和专科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的人比。所以,唯有加强自身竞争力,才可在这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职业环境分析:1、行业分析: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我选择教育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2、职业分析: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更为突出的条。3、企业分析:学校,尤其是高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易于形成良好的心态,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可以自己的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4、地域分析:之所以选择常州,首先是因为它是我的家乡,作为家中独子,又是女生,在常州工作离父母比较近,便于照应。其次是因为在苏南一带,常州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都是比较突出的,与南京相比,它的竞争相对较弱。第三个原因是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在常州工作或学习,有利于今后相互帮助。四、职业定位综合上述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我得出我的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是: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机会因素:人才市场招聘,学校推荐 威胁因素:其他著名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因素 1:专业知识过硬 2:有一定的社会认可的证书 劣势因素1:缺乏实际经验 2:缺乏与人交流技能 结论:职业目标将来从事教育类教师职业 职业发展策略进入大学外语系任教 职业发展途径走专家路线 具体路径暂不确定五、计划实施我现在正就读大学三年极,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总计划如下:时间跨度计划名称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 (参考)2004年~2008年短期计划 (大学本科阶段计划) 大学毕业时要达到本科学历水平,并考研成功大一大二主要是完成学校归定的学习任务,大三大四开始以自主学习为主。大一: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 大二: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三:参加社会各类证书考试,为找工作准备,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大四:准备考研,参加毕业实习2008年~2011年中期计划(研究生阶段计划)顺利毕业并找到工作学习为主,实习为辅第一年以学习为主,强化基础,地二年开始可以在校外兼职,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2011年~2016年长期计划(工作五年计划)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获提升机会适应工作环境并施展能力第一二年适应工作环境,树立良好形象,三四年可以尽力发挥,以获得优异工作成果。六、评估调整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职业规划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一个因素的变化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不可实施,所以说,一份职业规划书不可能伴随终生,我们势必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对其进行修改。评估内容:我的职业规划是在考研成功的基础上制定的,如果考研不成功,那么我的计划将全盘落空,我不的不重新制定可行的计划,而我在大二大三参加各种社会考试,其目的也在于为今后考研不成功找工作准备。也许依然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也许是其他职业,计划书都将随之改变。 评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会定期半年检验自己是否做到如规划说上的安排,半年比较容易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和规划书的不足,可以及时改进一些错误,从而使得规划书与时俱进,更能反映自己的需要和要求。七、结束语制定职业规划书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若想真正按照规划书的要求来做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按照规划书的步骤,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 教师资格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2、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 (2)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3)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课程实施、实现教学目的、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和使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要求: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必须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师范院校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取得相应的单科结业证书。 已在高等学校、师范院校或者通过国家自学考试等途径,学习了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并取得单科结业证书者,可免修。 4、身体条件:应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