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中考开卷可带哪些资料入考场 中考的考场准则是什么

中考开卷可带哪些资料入考场

关于开卷科目的所有资料都能带入。只要考试中看自己的资料,不偷看、借阅别人的资料就行。关于带的资料,建议:该科书本,综合复习资料卷(6本书),一些主观题综合卷。平时多熟悉熟悉书本,可以用小标签粘在书本侧面做标记,便于查找。有能力可以摘录一系列主观题(+答案),考试时虽不会重复,但题型相同的可以参考。

中考的考场准则是什么

关于中考考生守则

一、考生在考前应认真阅读《生考承信考试诚诺书》的有关内容,并签名认可。

二、考生凭《准考证》进入指定考场,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   三、考生入场,除2B铅笔、0.5毫米及以上书写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及毛巾(须拧干)、无商标纸的矿泉水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寻呼机及其它无线接受、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修正液、胶带纸等物品进入考场。

社会·思品科考试允许考生将有关教材、资料带入考场,数学、科学科目考试时,允许考生使用不带记忆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四、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须将自己的《准考证》放在桌子左上角以便核验。考生领到答题纸后,应先核对答题纸上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核对答题纸上的A、B型是否与条形码一致(语文科答题纸不分A、B型),核对无误后,再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规范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栏目。

五、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   六、开考15分钟以后不准入场(英语科开考铃响后,考生就不得入场);考试结束前30分钟方可交卷离场,交卷离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七、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答题,不准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准在答题纸上做任何标记。

八、所有试题均答在答题纸上,其中,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填涂(语文科没有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及以上书写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的区域内按序作答。

  九、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纸,不准将试卷、答题纸、草稿纸带出考场。   十、遇答题纸、试卷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询问;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   十、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应立即停笔。按监考员规定的要求整理好自己的答题纸、试卷和草稿纸等,待监考员将答题纸、试卷、草稿纸收齐后依次退出考场,不准在考场周围逗留。

中考带什么进考场抄

我在中考时,我拿了全部课本(上面有笔记的),一些参考资料(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在书上做好标记,找起来方便),还有一些热点话题的问题汇总,多拿没错的,但每本上有什么最好心中有数!最后心态很重要! 杭州的政治和历史是合在一起的,一共100分,我带着些资料进去考了90分,杭州的要比安徽难吧。所以因该全了。 还有,不要认为开卷就很松懈,书本还是要非常熟的,到时时间会不够用 还有答题时不管对不对,只要沾边,全写 加油啊!

在分子生物学中,nt 和bp单位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
1、nt:又叫碱基,,是形成核苷的含氮化合物,核苷又是核苷酸的组分。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等单体构成了核酸的基本构件。
2、bp:又叫碱基对,是一对相互匹配的碱基(即A—T, G—C,A—U相互作用)被氢键连接起来。
二、结构不同
1、nt:具有双环结构。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属于嘧啶族(Y),环系是一个六元杂环。也被称为主要或标准碱基。它们是组成遗传密码的基本单元,其中碱基A、G、C和T存在于DNA中,而A、G、C和U存在于RNA中。
2、bp:是形成DNA、RNA单体以及编码遗传信息的化学结构。组成碱基对的碱基包括A、G、T、C、U。严格地说,碱基对是一对相互匹配的碱基(即A:T,G:C,A:U相互作用)被氢键连接起来。

三、用处不同
1、nt:通过共价键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的1位碳原子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叫核苷。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就形成核苷酸,磷酸基接在五碳糖的第5位碳原子上。
2、bp:常被用来衡量DNA和RNA的长度(尽管RNA是单链)。与核苷酸互换使用,尽管后者是由一个五碳糖、磷酸和一个碱基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碱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碱基对

名词解释: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
使单链DNA或 RNA分子与具有互补碱基的另一DNA或RNA 片断结合成双链的技术。即核酸分子间的杂交。相互杂交的两种核酸分子间有时并非完全一致,但必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在1961年有人创建了DNA与RNA间的分子杂交,但至70年代才发展成基因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鉴定基因的特异性。例如可将具有一定已知顺序的某基因的 DNA片段,标上放射性核素,构成核酸探针,将它通过分子杂交与缺陷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从而把缺陷的基因显示出来,借此可对许多遗传性疾病进行产前诊断。现又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诊断乙型肝炎,以及研究其他病毒性疾病和癌瘤的基因结构(癌基因)等。
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并不复杂。在杂交前先把待分析的DNA加热或加碱使之变性,分开成单链;然后加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核酸探针,降温退火,即获带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双链杂交分子。1979年又发展成转膜杂交,即将电泳分开的核酸片段,经过转移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固相杂交反应,用放射自显影检出之。此即著名的萨瑟恩氏印迹法。
无庸置疑,分子杂交的基础是两个核酸分子间的完全一致,或有一定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若所用的核酸探针的片段较长(几百个核苷酸以上),可以得到很准确的鉴定结果。但若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片段较短(如20~30个核苷酸),则难免会出现准确性差的假阳性现象。现又有非放射性核素标记核酸探针,如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酶标核酸探针,以及以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等,这必将有助于推动分子杂交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微分方程的特解怎么求

二次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

一般式是这样的ay+by+cy=f(x)

第一步:求特征根

令ar²+br+c=0,解得r1和r2两个值,(这里可以是复数,例如(βi)²=-β²)

第二步:通解

1、若r1≠r2,则y=C1*e^(r1*x)+C2*e^(r2*x)

2、若r1=r2,则y=(C1+C2x)*e^(r1*x)

3、若r1,2=α±βi,则y=e^(αx)*(C1cosβx+C2sinβx)

第三步:特解

f(x)的形式是e^(λx)*P(x)型,(注:P(x)是关于x的多项式,且λ经常为0) 则y*=x^k*Q(x)*e^(λx) (注:Q(x)是和P(x)同样形式的多项式,例如P(x)是x²+2x,则设Q(x)为ax²+bx+c,abc都是待定系数)

1、若λ不是特征根 k=0 y*=Q(x)*e^(λx)

2、若λ是单根 k=1 y*=x*Q(x)*e^(λx)

3、若λ是二重根 k=2 y*=x²*Q(x)*e^(λx)(注:二重根就是上面解出r1=r2=λ)

f(x)的形式是e^(λx)*P(x)cosβx或e^(λx)*P(x)sinβx

1、若α+βi不是特征根,y*=e^λx*Q(x)(Acosβx+Bsinβx)

2、若α+βi是特征根,y*=e^λx*x*Q(x)(Acosβx+Bsinβx)(注:AB都是待定系数)

第四步:解特解系数

把特解的y*,y*,y*都解出来带回原方程,对照系数解出待定系数。 最后结果就是y=通解+特解。 通解的系数C1,C2是任意常数。

拓展资料: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指描述未知函数的导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微分方程的解是一个符合方程的函数。而在初等数学的代数方程,其解是常数值。

高数常用微分表

唯一性

存在定一微分程及约束条件,判断其解是否存在。唯一性是指在上述条件下,是否只存在一个解。针对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皮亚诺存在性定理可判别解的存在性,柯西-利普希茨定理则可以判别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针对偏微分方程,柯西-克瓦列夫斯基定理可以判别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 皮亚诺存在性定理可以判断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解是否存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