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考研数学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是多少? 数学不好,考研一年时间够不够?

考研数学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是多少?

考研跟高考不一样,属于选拔性考试,它的出题方针就是要故意提高难度,刷下大部分考生的,所以有难度的必需的,特别基础的问题是不会出的。
只知道数三里面的高数、线代、概率,三部分的分值大约是5:3:2这样,其中高数题型变化比较大,大家都说是最难的,线代其次,基本不变的是概率。我自己复习的经验:线代属于万变不离其宗,把几种解题思路掌握了就都能够做对路,概率属于看一眼题目就知道是考哪个公式的,需要把公式都背清楚了。高数难是因为本身大纲里的内容多,出题又考计算力,又考公式变形的能力,难的题目都属于变一点就完全不是一个做法的那种,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送分题还是有的,按步骤给分也很宽松。
关于比例问题:研究生考试从八几年才开始组织,不像高考那样考了很长时间都很规范了。研究生的卷子就是教育部找一帮大学教授,临时组成出题组,大家拼题。老师不一样,题的难度也不一样,你对比一下历年真题就能看出来了。而且前面几年研究生没有扩招,考研的也没多少人,水平也低,数学卷子是100分的。那时的比例跟现在年年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完全是两个概念了。而且现在应届的、同等学力的、在职的、辞职的,跨学校、跨专业的,大家都可以考研,考生的背景很大不同,单看一个比例没有意义。
另外,这个‘失败’也有很多含义:10月报名时有人还没决定考哪个专业,就索性都报了,最后他只能考一个,剩下的那些就都算弃考了;还有人是考完第一门后面就不来了,到最后一场可能考场里都没几个考生了;应届的有很多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的,找到超好的工作了,或者申请到国外的研究生了,干脆就不去考了。
而且考研是看总分的呀,你数学不好不是还有另外三门呢么,数学保证过线,其他三门考高些也没问题啊。所以下了决心考研,就一门心思的看书做题,好好复习,要有信心,总拿比例这种东西自己吓唬自己,实在是浪费时间的。

数学不好,考研一年时间够不够?

很赞同夜语的观点。我就是07年考上研究生的,貌似公认那年数学最难。但是,所有人考完都承认,那个卷子放在平时也不难。所以,好好抓住李永乐的复习资料好好做几遍。请楼主注意,不是一遍,是几遍,是5遍以上!考研,不需要贪多,你把一本书做精做透,考上研究生就问题不大。不过,无论数学、英语,真题都是最宝贵的资源。真题也需要5遍以上的揣摩。

考研数学结果不对过程能给几分

如果过程是对的,结果是错的只会扣少许几分。
针对考研的数学科目,根据各学科、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入学所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数学试卷分为3种:其中针对工科类的为数学一、数学二。
针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的为数学三(2009年之前管理类为数学三,经济类为数学四,2009年之后大纲将数学三数学四合并)。具体不同专业所使用的试卷种类有具体规定。

考研数学基础阶段,吃透课本,掌握大纲:
结合本科教材和前一年的大纲,先吃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演绎科学,只有对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牢牢记住。
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近几年数学答卷的分析表明,考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定理记不全、记不牢,理解不准确,基本解题方法掌握不好。
考研初期复习要全面夯实基础,重点弥补薄弱环节。考研数学复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在考研初期复习阶段考研数学初期复习要排在首位。

美术与数学的关系

怎么说呢,我是学数学专业的,以前也练过一段时间的素描。我不敢说有什么成就,但至少专业不曾忘,美术方面也能涂涂画画,欣赏那些杰出的作品。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两者之间只存在相对矛盾,不存在绝对矛盾。
  先说说相对矛盾的地方。
  数学讲究的是一个逻辑性,它是需要严谨 细致的,可以说十分枯燥。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能画出不同的感觉,但是同样一道题只可能算出一种正确答案。在人的小时候,也就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学习数学肯定会对人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是希望通过学习了解数学来使逻辑思维更加严谨周密,但是不可避免的会让我们思维产生一些定式。
  我们都知道画画,也就是艺术是需要灵感的。它无迹可寻,或者说,你寻迹而得的终究只是个形似的东西。艺术说到底,就是反映人内心,让人把内心寄托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它更多的是需要一颗敏锐甚至敏感的心。这里我所说的心,其实也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
  对于青少年,学习数学,第一反应就是背背公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这样一种数学的教学手段、培养方法诉求的是约束人的思维,使他们能够追寻前人已经验证的理性之路走下去。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同时也扼杀了人作为其本身所追求的思想、所拥有的灵性。我们都知道<十万个为什么>基本上小孩都喜欢看(至少我小时候经常看到入迷,甚至不少东西印象深刻随时问随时都能答上来),但是很少有成年人会回过头去看它。归根到底,是我们在应试的道路上约束了自己,我们有太多别人提出的问题需要回答,以至于猛然回首,自己都不知道到如何再提出问题,如何再寻求思想的闪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理性(至少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要约束人的思维按照条条框框去走的,而艺术则是告诉人们发散思维表现出每个人思维不同之处。它们之间是相对矛盾的。 但是我始终认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矛盾。相反,到了一定程度,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
  理性到了极端,就会扼杀人性。而解放天性到了极端,那就是如同晋朝那样向往老庄所描述的逍遥,行无礼、据无止,便是竹林七贤那般的狂士。
  数学正是理性最正统的继承人,而艺术则代表了人性的外在寄托。
  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或者说应试教育范围内接触的数学,只要求记住前人验证好的公式定理,学会如何使用它们罢了。说到底,这只能算刚摸到数学的门槛。数学是人们总结大自然规律,然后将之归纳成公理,再由公理出发,各抒己见,推得无数定理公式。这些就如同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自己再给出答案。当然,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这点的,原因也很简单,这需要天赋。什么是天赋?就是要有那么灵光一闪的瞬间。数学中同样的一个定义、一个公理,可以由不同的人推出不同的定理,这正如艺术所展现那样,充分反应出了每个人内心独特的地方。
  同样的道理,艺术是表达内心想法的一个手段,但是反应出来的内心却不是艺术可以控制的。一个苍白的,内心浅薄,毫无教养的人,画功再好,也只能是神似——因为他的内心没有东西可以展示给别人看。我们所尊崇的大师,他们通过各自的作品,展现出的是内心 对善、对恶、对美、对丑 对他们眼中的世界的描述。没有理性,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人又如何分辨这些呢。
  杜甫写得诗不一定比李白好,甚至我个人觉得杜甫的灵气根本比不上李白。但是杜甫是诗圣,李白却不是。这不正是因为杜甫通过诗作更多的反应出的是自己的理想、抱负、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反映出的都是他通过理性分析,逻辑判断得到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之相比,李白的 那些青莲白鹤琼瑶仙子、那些灵气解放到了极致却只显得苍白无奈的华丽辞藻 又能算的上什么呢?
  往深处说,艺术与数学是唯心与唯物的关系。至少在应试教育阶段,想要“文武双修”是不太现实的。但是随着人生成长,学问做深下去,两者却又缺一不可。就好像高中会分文理科,但是现实生活中,难道地理 历史 政治(其实就是粗浅的心理学和经济知识)就不需要了么?同样的,一个学文的人,如果想要文章有条理,做事严谨细致,也少不得一颗理性的心。
  单单看我国,“文武双修”至大成的人就不少了。当然,最可行的方法还是先专精其中一门,等到学问做深了,自然而然会去研究另外一门的。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想要同时学习还要学好,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学数学的不懂美术,那是因为应试教育阶段不重视;学美术的数学差,那是因为他们文化分要求低,,其实也就是不重视。日积月累,自然觉得两者间犹如天堑鸿沟。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辩证的、实事求是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希望我说的能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