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新课标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什么?

新课标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静电和静电场
第一节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第四节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中物理学什么?

高一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自由落体运动
5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3摩擦力
4力的合成
5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
4力学单位制
5牛顿第三定律
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
2功
3功率
4重力势能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动能和动能定理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抛体运动的规律
5圆周运动
6向心加速度
7向心力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行星的运动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万有引力定律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二
第一章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光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致同学们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
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的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致同学们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
第1节电场
第2节电源
第3节多用电表
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5节电容器
第二章磁场
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
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三章电磁感应
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
第2节感应电动势
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
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2节变压器
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
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
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
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
第4节电磁波谱
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
第1节晶体管
第2节集成电路
第3节电子计算机
第4节传感器
高三
第一章光的折射
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
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
第3节棱镜和透镜
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
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
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
第1节眼睛
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3节照相机
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节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第2节光的干涉
第3节光的衍射
第4节光的偏振
第四章光源与激光
第1节光源
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
第3节激光
第4节激光的应用
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
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
第2节原子核衰变
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
第2节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第四章电磁感应
1划时代的发现
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椤次定律
5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6互感和自感
7涡流
第五章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4变压器
5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传感器
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传感器的应用(一)
3传感器的应用(二)
4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4温度的温标
5内能
第八章气体
1气体的等温变化
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
1固体
2液体
3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1功和内能
2热和内能
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4热力学第二定律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描述
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单摆
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机械波
1波的形成和传播
2波的图象
3波长、频率和波速
4波的反射和折射
5波的衍射
6波的干涉
7多普勒效应
第十三章光
1光的折射
2光的干涉
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4光的颜色色散
5光的衍射
6波的干涉
7全反射
8激光
第十四章电磁波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振荡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5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
1相对论诞生
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4广义相对论简介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动量守恒定律(一)
3动量守恒定律(二)
4碰撞
5反冲运动火箭
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1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3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4概率波
5不确定的关系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氢原子光谱
4玻尔的原子模型
5激光
第十九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
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探测射线的方法
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5核力与结合能
6重核的裂变
7核聚变
8粒子和宇宙

高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高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八年级上物理(新课标)总结,最好是手抄报。

几个容易操作的小实验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著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著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
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著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著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5、 说明:
6、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7、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8、 延伸:
9、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操作:
1. 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 用垫板盖好杯口。
3. 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 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
讲解: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创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蜡烛抽水机
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
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
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
讲解: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注意: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
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什么时候需要平衡摩擦力,什么时候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有没有详细的归纳?

一、不需要平衡的情况
1、在实验本身的设计中 摩擦力不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比如说测摩擦系数
2、摩擦力的干扰已在考虑范围之内 就不用平衡 :比如已经用对照试验将摩擦力的影响定量的测了出来 在处理数据时减去即可
3摩擦力对实验没有影响的时候:比如平抛实验测重力加速度,小球从同一个位置静止滑下,不需要考虑摩擦力,到达底端的速度都是一样的,此时不考虑摩擦力
二、需要平衡的情况
实验本身不涉及摩擦力而摩擦力要影响实验的准确度 。实验设计时并没有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但实际实验时摩擦力确实会造成影响 就需要平衡。
在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中界定了高中物理必须掌握的6个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根据以上的判断原则,其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四个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课程设计心得 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