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 正文

李其林结构力学靠谱吗 理论力学中,怎么求均匀分布载荷的力矩

李其林结构力学靠谱吗?

太靠谱了,我是17考研的,我考中国地质大学,不算难,因此结构力学跟着李其林老师学最后考了137分,不过最后还是没考上,调剂到天津大学非全日制的了,跟了个不错的导师,也算圆满了。
我们一起跟李其林老师学习的同学中,我知道的就有东北一普通学校的考上了哈工大土木工程学硕第一名,聊城大学一哥们考了426分,结构力学140+,湖南城市学院一兄弟结构力学考了148分。这只是我知道的考得特备顶尖的。
李其林结构力学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书编得极其棒,所有真题很新,快速画弯矩图讲得太过瘾了,李老师反复强调要做三遍,他的书上还真的印刷了三遍,三遍下来,欲罢不能的感觉。第二个方面就是视频录得太良心了。第三个方面就是我很荣幸加到了李老师的个人微信,经常状态不好了就找他聊聊天。
有一点强调一下,李其林结构力学的位移法是结合变形图来讲的,直达本质。并且国内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都考专门的变形图题目,武汉理工有时考50分变形图,目前只有李其林老师的书有专门讲绘制变形图的章节,并且还有视频讲解。

理论力学中,怎么求均匀分布载荷的力矩

可以将均布载荷看成一个集中力,这个集中力的大小就是均布载荷的面积(q·L),作用于分布区域的中点(L/2)处。
运用均布载荷计算弯矩的公式可以简单认为M=(q*x^2)/2,x是均布载荷的长度。其来历是:q*x是作用在结构上的合力F,单位为N,合力的作用点位于载荷作用的中点,故F的力臂为x/2米,从而弯矩M=(q*x^2)/2。
力矩在物理学里是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力矩希腊字母是 tau。
力矩的概念,起源于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转动力矩又称为转矩或扭矩。力矩能够使物体改变其旋转运动。推挤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 ,而扭转则涉及到力矩。力矩等于径向矢量与作用力的叉积。

扩展资料:
力矩的性质:
1.力F对点O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随之不同;
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
3.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土木考研 结构力学的教程是用龙驭球的书好还是李廉锟的书好

可以选材力啊,非要考结构力学吗?本身结构力学就难啊,再说课本,个人喜欢李廉锟版本的。加油吧,哥们也准备考博呢

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

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工程结构的使用分析、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计算三种。在结构设计和研究中,这三方面往往是交替进行并且是相辅相成的进行的。
使用分析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对结构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这是易行而又可靠的一种研究手段。使用分析对结构的评价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新设计的结构也需要通过使用来检验性能。
实验研究能为鉴定结构提供重要依据,这也是检验和发展结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实验研究分为三类:①模型实验:将真实结构或者它的一部分简化为模型,然后按照设计要求或研究要求进行加力实验;②真实结构部件实验:它有两个任务,一是验证模型实验中所用简化模型的可靠性,二是验证理论设计计算的准确性;③真实结构实验:例如,飞机地面破坏实验、飞行实验和汽车的开车实验等。(见结构静力实验)
结构的力学实验通常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只能有限度地进行,特别是在结构设计的初期阶段,一般多依靠对结构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理论计算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①计算模型工程结构的形式很多,它们的联结方式也各不相同。并且,在实际结构中还存在局部的加强和削弱。因此,在理论计算时必须采用一些假设,把实际结构简化成理想的典型结构,即简化成计算模型,然后再进行理论计算。如果简化得合理,而且数学方法选用得当,计算就比较容易,结果也能较接近实际。计算模型的选定,与所要采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有关。使用古典方法和解析数学,计算模型就不能太复杂;若使用有限元法和电子计算机,计算模型就可以包含更多的因素。目前,对于计算模型的选取尚无统一的方法,大多凭经验或通过对类似结构的比拟分析来确定,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并改进。
②计算方法计算模型确定后,就要进行结构和结构部件的基本设计计算,即运用各种力学方法,求出结构内部的受力和变形状态以及结构的破坏极限载荷,用以检验真实结构是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最基本的结构计算方法是位移法和力法。位移法适于编制通用程序,在大型电子计算机出现后发展较快;力法可以直接求出内力,且误差较小,也在发展中。

什么是材料力学叠加原理

在工科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几种不同原因的综合所产生的效果,等于这些不同原因单独产生效果的累加。
  叠加原理:
  例如,物理中几个外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外力单独作用在该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的总和,这个原理称为叠加原理。叠加原理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数学上线性方程,线性问题的研究,经常使用叠加原理。
  在物理学与系统理论中,叠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也叫叠加性质(superposition property),说对任何线性系统“在给定地点与时间,由两个或多个刺激产生的合成反应是由每个刺激单独产生的反应之和。”
  从而如果输入 A 产生反应 X,输入 B 产生 Y,则输入 A+B 产生反应 (X+Y)。
  用数学的话讲,对所有线性系统F(x)=y,其中x是某种程度上的刺激(输入)而y是某种反应(输出),刺激的叠加(即“和”)得出分别反应的叠加
  在数学中,这个性质更常被叫做可加性。在绝大多数实际情形中,F的可加性表明它是一个线性映射,也叫做一个线性函数或线性算子。
  叠加原理适用于任何线性系统,包括代数方程、线性微分方程、以及这些形式的方程组。输入与反应可以是数、函数、矢量、矢量场、随时间变化的信号、或任何满足一定公理的其它对象。注意当涉及到矢量与矢量场时,叠加理解为矢量和。
  结构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结构力学通常有三种分析的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阵位移法后来发展出有限元法,成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

结构力学 i=EI/l是什么意思

i=EI/l是结构力学里面的线刚度公式。
  E为弹性模量,单位N/m^2,单位也可以叫做Pa.至于G,就是10^9,M就是10^6,K就是10^3
  I是惯性矩,单位m^4,比如说矩形的I=bh^3/12.
故EI单位时N·m^2.

哪本结构力学教材好啊??

看考什么学校了,一般的龙的就很好了,名校的话龙的有点简单,不过名校都规定自己的书,即然不规定龙的就够用!

材料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是什么?

固体因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故称为变形固体。为便于对变形固体制成的构件进行理论分析,通常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根据变形固体的主要性质作如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假设组成固体的物质是密实的、连续的。微观上,组成固体的粒子之间存在空隙并不连续,但是这种空隙与构件的尺寸相比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可以认为固体在其整个体积内是连续的。这样,可以把力学量表示为固体点的坐标的连续函数,应用一般的数学分析方法。
2、均匀性假设: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材料力学中,假设在固体内到处都有相同的力学性能。就金属而言,组成金属的各晶粒的力学性能并不完全相同。但因构件中包含为数极多的晶粒,而且杂乱无序地排列,固体各部分(宏观)的力学性能,实际上是微观性能的统计平均值,所以可以认为各部分的力学性能是均匀的。按此假设,从构件内部任何部位所切取的微小体积,都具有与构件相同的性能。3、各向同性假设:假设沿任何方向固体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就单一的金属晶粒来说,沿不同方向性能并不完全相同。因为金属构件包含数量极多的杂乱无序地排列的晶粒,这样,宏观上沿各个方向的性能就接近相同了。具有这种属性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也有些材料沿不同方向性能不相同,如木材和复合材料等。这类材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
实践证明,对于大多数常用的结构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和混凝土等,上述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假设是符合实际的、合理的。
4、小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变形。实际构件的变形以及由变形引起的位移与构件的原始尺寸相比甚为微小。这样,在研究构件的平衡和运动时,仍可按构件的原始尺寸进行计算。同时,由于变形微小,在需要考虑变形时,也可以加以某些简化。
工程中,绝大多数物体的变形被限制在弹性范围内,即当外加载荷消除后,物体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相应的物体称为弹性体。
综上所述,在材料力学中,通常把实际构件看作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变形固体,且在大多数场合下局限于研究弹性小变形情况。

三大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刚开始学应该有什么书籍推荐?我只是初中毕业,想自学.

呃。。。三大力学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五大力学的话是在加上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这些统统属于工程力学。。。先自学高中物理和数学,然后自学大学高等数学(主要是微积分),完事看理论力学,然后材料力学、最后结构力学,感觉这些都不能阻挡你的脚步的时候,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这五大力学很多计算都是用微积分的,所以说微积分不会就算你列出了数学表达式一样得不到结果。还有就是高中物理只用看牛顿力学这部分,近代物理就不用了,工程力学怕是近一百年用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