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 高中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点亮你生命的“火花”》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点亮你生命的“火花”》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点亮你生命的“火花”【活动理念】1、灵感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第26期中的文章《为什么孩子会如此轻易地放弃生命?》中的作者蔺晨说: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的检出人数越来越多,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多。有些孩子偷偷地在自己身上划下一道又一道的伤口,脱口就说出“活着没意思”的话语,遇到挫折轻易就想放弃生命。他们也许外观上看起来很好,但是他们经不得一点风雨,甚至自己在心理上早已放弃了对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有多重?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青少年生命的重量究竟从何而来呢?蔺老师结合多年来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增加青少年生命重量的有效因子来源于生活的趣味性,自己的力量感与掌控力以及他们赋予生命的意义。2、现实情况作为一名心理老师,从心理辅导与日常了解的情况中也看到或感受到,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一部分看起来没有“生命活力”的同学。在心理辅导的聊天过程中,有些有自残倾向的同学告诉我:采取自残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暂时缓解一下糟糕的情绪,其中肉体的疼痛能让其确认到自己的存在感。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这些同学生来就缺乏人生的意义感和趣味性吗?也许他们缺乏的是不知道如何从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去创造生命的精彩与价值。所以,这也正是心理老师或者说老师们需要去做的事情,不是吗?【活动对象】高一学生【活动准备】大白纸、彩笔2、PPT3、各类丰富的媒材(1)《心灵奇旅》主题曲《It’s All Right》MV视频(2)“火花”时刻的剪辑片段(3)背景音乐《What a Wonderful World》【活动目标】启发学生更新对生命的认知:理解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的过程。2、通过小组绘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构成生命的一切美好、惊喜和充满趣味的元素,从而懂得生命的意义需要于感受中、体验中、创造中去寻找与获得。【教学重难点】重点:启发学生认识到生命中存在的美好感和趣味性。难点:引导学生将对生命的美好感悟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积极自我赋能,提升生命的力量感、掌控力以及意义感。【教学过程】暖场音乐:播放《心灵奇旅》主题曲《It’s All Right》MV视频笔者特别喜欢在心理课之前,播放着暖场音乐,静静等待学生的到来!也喜欢在备课的那几天,从早到晚无限循环式的听心理课里需要用到的音乐。笔者的解释是:需要用音乐给自己进行“催眠”,需要寻找所谓的“灵感”与“火花”吧!团体热身阶段 团体工作阶段 团体转换阶段 团体结束阶段漫画表演 电影介绍 回忆并绘制你生命中的“火花”时刻 活出生命“火花”的三个通道 本课总结 课后作业(一)团体热身阶段1、热身漫画:《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呈现的方式为:邀请学生扮演姐姐与弟弟两个角色来进行对话问题1:如果是你,既然甜甜圈吃几口就没了,为什么还要吃?问题2:如果我们早晚是会死去,那我们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引导正如漫画中所说:也许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而是我们给人生赋予了意义。引出电影《心灵奇旅》的预告片在热映的电影《心灵奇旅》中也有两个同样在寻找人生(生命)意义的人中学音乐老师乔伊·高纳(Gardner),梦想成为爵士钢琴家(“一个不想死的灵魂”)灵魂22(一个“不想活下去的厌世灵魂”)这位中学音乐老师偶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但一个小意外把他从纽约的街道带到了一个奇幻的地方“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在那里,灵魂们将获得心灵辅导,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生命火花”,才能通往地球!比如有的灵魂点燃了航空火箭,有的灵魂踢了足球,有的灵魂演奏了乐器,这些都成为他们的火花,开启了前往地球的通行证。决心要回到地球生活的乔伊认识了一个厌世的灵魂“二十二”,二十二一直找不到自己对于人类生活的兴趣或者说“火花”。教师引导:所以这是一个不想死的乔伊和不想活的22一起探寻生命“火花”的故事。那什么才是生命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心灵奇旅》中的一个“火花时刻”片段来了解一下。教师播放《心灵奇旅》中代表乔伊生命“火花”的剪辑片段。教师引导:这是电影中乔伊的生命“火花”或者说是灵魂“二十二”借助乔伊的身体体验到的生命“火花”,比如开心的吃披萨和糖果、无所顾忌的躺在地上、尽情的弹奏乐曲等等……那么在心理学上,有没有关于“火花”的解释呢?还真有!“火花”的定义★★★★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提出“心流”(flow)的定义“心流”(flow)指的是我们全心投入地做事情时的感觉。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满意的感觉就是什么时候时间为你而停止?什么时候你发现,你现在做的正是你一直想做的,而且你希望永不停止?“心流(flow)≈满意的感觉≈火花(spark)”“火花”可以是画画、阅读、唱歌、演奏音乐、做饭、打排球、吃披萨、吃甜甜圈、解一道题、写日记、看日出、跑步、与好友玩耍、闲聊、蓝天白云、落日晚霞、善良的品质、抗疫的精神……也可以是《真实的幸福》里的知识、力量和美德……团体工作阶段1、主体活动前的生命冥想教师播放舒缓轻柔的背景音乐《What a Wonderful World》并通过指导语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放松的状态。注:指导语改编自美国音乐家乔恩·巴蒂斯特 (Jon Batiste)演奏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乔恩·巴蒂斯特是皮克斯动画电影《心灵奇旅》(Soul)原声音乐的作曲人及演唱者,亦是片中男主Joe Gardner的手模。冥想指导语:请大家选择一个最舒适的坐姿,轻轻的闭上双眼,随着这美妙的旋律,逐渐放慢我们呼吸的节奏,放松我们的面部表情,舒展眉心。跟随我的声音——我们来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仿佛看见了绿树和红玫瑰我看见他们为你我而开放我仿佛看见了蓝天和白云明亮而幸运的白天,深邃而深沉的夜晚天上的彩虹的颜色如此美丽映照在过往人们的脸上我看见朋友们握手问好,点头微笑他们在说:我爱你!我听见了婴儿咯咯的笑声,他们在一点一点的长大我不禁地想到,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此刻,让我们抛开所有的紧张,烦恼和不安,让我们的心变的平静、祥和。想象自己躺在一个舒服、柔软的草坪上,仰望着湛蓝无比的天空,想一想:生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此处没有给太多暗示性的引导语,只有音乐声静静流淌..)请你带着此刻的感受和思绪回到教室里来,慢慢睁开双眼,感受一下明亮的世界,试着把刚刚看到的景象呈现在纸面上。2、主体活动:回忆你生命中的“火花”时刻引导学生回忆生命中的“火花”时刻遵循的方向是:(1)选择你认为能代表生命“火花”的形象比如《心灵奇旅》里的落叶、披萨、糖果(不限数量)(2)添加进那些你认为充满生命“火花”的美好(或趣味)元素(不限数量)(3)组内合作绘制一幅有故事线的生命“火花”时刻图,人人都要参与哦!(4)10分钟后,小组全体成员上台分享,推选一人进行故事主讲!绘制并撰写完故事后,全班六组分别上台分享自己绘制的生命“火花”及背后所代表的生命故事。教师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火花”,火花不是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点亮了。那是每一个你觉得你的人生值得为此一活的美好体验,抱有对生命的好奇,对生活的热爱!当你抬起头看看广阔湛蓝的天空,秋天黄叶盘旋轻轻落下,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披萨的香味慢慢进入味蕾,陌生人对你投来善意的一抹微笑……如同希腊大诗人卡瓦菲(C.P.Cavafy)在其诗歌中所描述的:愉悦众多的夏日清晨,当你第一次进港来到腓尼基人的贸易站时,眼睛所见的都是欢乐、愉悦,因为那些美好的珍珠、珊瑚、玛瑙、黑檀木,充斥了你的感官,带给你无限的愉悦。这些简简单单的生活点滴就是火花本身!注:关于“火花”列举的一些词中:包含那些平常的小事、学生正在真实经历的事、客观的美好事物,也包含一些如精神与品质之类的抽象化的东西。这个的用意在于:一则不会让学生对“火花”的理解摸不着头脑,二则引导学生以一种开放式的视角去尽情回忆那些充满“火花”的人与事。(三)团体转换阶段转换阶段也即本次活动的主题升华部分,借用的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历及他撰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存活了下来。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可以说,弗兰克尔是一个曾在生死一线间的绝境中,寻找到生命“火花”后成功生存下来,并活得非常有意义的一位心理学家,他也被称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其中,弗兰克尔阐述过活出生命意义的三个通道,也即本次活动中所说的活出生命“火花”的三个通道:活出生命“火花”的三个通道:1 体验:藉由我们接触领域的广度来寻找意义2 感受:藉由不可改变命运的态度来获得“火花”3 创造:藉由我们给予生命的事物来实现价值教师引导:活着,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许。你在,你就活着。你的每一份专注的体验、用心的感受与小小的创造,就是你活着的证据!活着本身即是你生命的“火花”!(四)团体结束阶段如果我们是一条活在水里的鱼,想要游到海洋中去……可是在去往海洋的途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看周遭的美丽:岩石的光滑、贝壳的精致、水藻的摇曳、其他小鱼儿的嬉戏……是到达海洋比较重要还是去往海洋的路途比较重要?如果心里一直有海洋之梦,但是结局就是去不了海洋,那鱼还值得一直游吗?当然!!!I heard this story about a fish.He swims up to this older fish and says"I'm trying to find this thing they call the ocean.""The ocean " says the older fish."That's what you're in right now.""This " says the young fish. "This is water. What I want is the ocean.也许我们不用费力去寻找的生命的“火花”,你可能已经拥有了你生命的“火花”。即使是再寻常的生活也值得一过。无论是蓝天暖阳,还是落叶萌宠,无论是人间美味,还是母亲的唠叨……So, Just do it!It's All Right!课后小作业:每日的生命“火花”练习现在请试着拥有美好的一天,选择2021年的某一天专门做你喜欢做的事、宠爱你自己,把这一天中你准备做的事都用纸笔写下来。不要让生活中的琐事干扰你,只管照着拟定的计划去做…注:此作业选自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撰写的书籍《真实的幸福》【活动反思】本次活动课可能并不完美,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有挺多惊喜和“火花”的部分。接下来是笔者的三点反思,供读者们参考:反思一:关于“火花”的定义关于“心流(flow)≈满意的感觉≈火花(spark)”这一假设是否成立的问题尚值得推敲。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提出“心流”(flow)的构成要素:(1)具挑战性的活动;(2)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3)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4)掌控自如;(5)浑然忘我;(6)时间感异常。针对这一点,笔者的考虑是与其缩小“火花”的范围,不如扩大“火花”的范围,这样更利于学生去开放性的寻找生命中的“火花”。反思二:采用绘制生命中的“火花”形象与元素这种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让其可以尽情的释放内在情感,联结生命中的能量,提升自我掌控力与意义感。而心理老师需要做到的就是真诚引导,耐心等待学生生命“火花”的出现与点亮。学生团体绘制的时候,需要老师慢慢去观察,尽量不打扰。如果觉得小组动力不足,可以适当的进行具体引导。老师引导得好,并“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绘制的话,他们是一定会给你如“火花”一般的惊喜的!问大家一个问题,这幅有故事线的“火花”时刻图是所有组员组成的一个完整故事还是所有组员的个人故事合集呢?笔者这节课的预设是第一种,然而课堂呈现的结果是第二种!第一种的要求要高一些,对组员间的合作能力和默契度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第二种是不是就显得“低一个层次”呢?当然不是,第二种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且故事会更精彩更丰富!所以就看老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了。 学生全部分享完毕,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分享的生命“火花”时刻(故事)中出现的“火花”形象、“火花”元素作一个复述性的反馈。学生会很感恩:他们刚才说的,你都记得!而且这些由“火花”形象和“火花”元素组成的“火花”时刻(故事)都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很入心!很入心!很入心!反思三:关于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的思考在本节课中,最大的与“课前预设”完全不一样的“课中删减”就是:在绘制“火花”时刻图后,笔者紧接着的环节是点亮“火花”能量圈的活动。思路是:通过“3I”即我有(I have)、我是(I am)、我能(I can)的方式助力学生在未来能够积极去探索自己的“火花”是什么。但是因为时间不够,而笔者看到学生绘制的很好,分享的也很“带劲”,所以就当堂果断删掉了这个环节。事实证明,删掉是对的!凡事求满的笔者,真的很需要勇气放心大胆一回!当然,这也是上次市教研员来听笔者的课时说到的最重要的一点。课前的预设过多,想做的活动太多等等都是笔者的“执念”所在。所以笔者正在努力尝试在接下来的心理课上,慢慢放下执念,选择相信学生,也相信自己!希望自己能真正做到吧!也许慢慢来,才会快!笔者觉得这种与“课前预设”完全不一样的“课中生成”也很“火花”。本次活动课从灵感来源到课程设计,从最终落地到分享出来都是一种机缘巧合。其中分享的初衷是:在这节课中,好的不好的,能用的不能用的,都可以由你们来进行进一步的再创造。笔者想:经由你们“火花”式再创造后的这堂课,一定会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