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学解答  > 三答“钱学森之问”

三答“钱学森之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由高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要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最重要的要素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新”,发现新规律,发明新产品,运用新方法,解释或解决新问题。

    2005年,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比“钱学森之问”更为一般、更具准确性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是没有,为什么这么少?

    创造力多产生于学科交叉和融合。我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一个回答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人才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问题。我们的学生过多局限于专业知识,而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知识,而这些往往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来源是好奇心和想象力。我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二个回答是: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性人才的必要因素——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来源与价值取向有关,也就是与追求创新的动机和动力有关。我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三个回答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不仅是学校,而且整个社会都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极端是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产生是最为纯粹地基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好奇,以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正是古希腊的那种对智慧的纯粹热爱,那种完全的非功利主义,不追求任何“有用的回报”的价值取向,才成就了它辉煌的哲学和科学。当然现代社会的情况不同于古希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受到启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钱颖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