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
当天上午,红十字志愿者小甘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生命的种子”将给一位年幼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他也成为了上海市第60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小甘出生于1999年,从小他就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从大一开始,他坚持无偿献血,截至目前,小甘已无偿献血20多次。
12月5日,姐姐陪伴小甘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上海市红十字会 供图
2021年,在一次成分献血时,小甘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疾病。“有数百万的血液病患者在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的配型移植,而每年仅有极少数的患者能够成功移植造血干细胞,许许多多的患者还在绝望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小甘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并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3年10月,小甘留存的血样和一位年幼患者配对成功。当日,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小甘成功完成捐献,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被送往了患者所在的医院。
统计显示,截至当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已累计征募在库志愿者约18万名,提供临床移植604例,其中,涉外捐献23例。
此前一天(12月4日),在上海闵行区华漕镇诸翟学校,救火英雄王海滨给孩子们讲述了“生命故事”。
“现在的孩子,可能碰到一点小小的事情,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体育比赛输了,或者同学随口给自己起了一个不能接受的外号,就觉得天塌了,甚至做出一些令人惋惜的选择。我经历过生死,所以想告诉大家,现在觉得司空见惯、可以轻易放弃的东西,是多少人都愿意付出一切来守护的。我更想告诉大家,生死之外,都是擦伤。别怕擦伤,因为擦伤都能愈合。我想把这份生命的力量也传达给大家……”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上海好邻居”王海滨说。
救火英雄王海滨讲述“生命故事”。 闵行区供图
“2015年6月14日,我居住的居民楼因为电瓶车违规充电突发火灾。那时候已经深夜,我赶紧叫起爸爸妈妈一起冲了出去,途中,我摸着黑,挨家挨户敲门提醒邻居,并在浓烟和明火中,硬撑着将楼道防盗门打开。后来火灭了,大家都没事,而我却受了很严重的伤。我全身88%的烧伤面积,其中有67%的深三度烧伤,还有严重的吸入性损伤。当时医生说我只有2%的存活几率。之后,经历了87天ICU、20次手术,我从鬼门关逃了出来。医生之后判定我终身要在轮椅上度过。那段时间我气馁过、不安过、困惑过,面对过容貌焦虑,也遇到过网暴,但最终与自己和解。我不甘心,也不想输,为了那些关心我的人,我要站起来。”王海滨告诉孩子们,经过了长时间复健难关,他重新站起来、重新学会了走路、吃饭。现在,他希望把正能量、把希望和爱传递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