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的神测(神经类型和一般能力测验),测试的便是大脑天赋水平,而入学的试读考察的则是后天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
第一关,便是神测。虽然神测考察大脑天赋水平,但“大脑天赋水平”这种抽象的事物却无从考察。目前中科院的方法,也是八中神测的方法,是测试孩子的综合逻辑能力和综合信息能力,考察主要为的逻辑能力,除主要逻辑能力以外,还考察包括但不限于抽象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
而逻辑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同奥数加强了数学思维能力一般,通过针对性的逻辑思维训练,可以大幅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阳光一路开展的“八少八素预科班”中便包含这样的思维训练课程,帮助孩子们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大脑天赋水平,通过神测进行判定,而后天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则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而在短时间内,没有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同样无法达到要求。而我们的预科班中加入文化课程,也是这个因素,用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对基础进行更扎实更深度的学习。请记住,通过神测并非是结束,而是一切的开始!基础课程积累不可不重视!
3
以下,是一名“孩子”的自述
(1997-2001年少7班学生,15岁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后于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获得法律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盛信律师事务所纽约办公室律师。)
摘要:语文课纵贯古今,横贯中外,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英语课全英文授课,采用最先进原版教材,注重互动式口语训练;数理化课程大胆突破教材限制,重新组合安排课程设置,减少重复,事半功倍地训练思维能力。自然体育课和假期活动拓宽视野,锻炼耐力和意志,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同学间的友谊。
原文:
语文课上,老师和我们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朗诵诗词和散文。许多我现在对中国古今文化的理解还能追溯到少儿班的语文课上。有一段时间我们在课上排练莎士比亚的话剧《威尼斯商人》,我在剧中扮演法官,在课后一遍遍地背诵着要在庭上说的台词。当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十几年后,我这个当年在理工科超常班的学生居然成了一名靠语言和交流为生的律师。
英语课上我们用当时最先进的原版教材,从一开始就全英文授课,高度互动的教学模式一度调动起了全班极大的学英语的热情。至今在语音和语调上我都要感谢在当年的英语教学方式下打下的基础。
物理、化学、数学课上,老师们要突破教材的制约,把初高中的课程重新组合起来,去掉重复的部分,同时用最少的课后练习,达到最大的效果。我记得有一段时间里每天的数学和物理作业只有三四道题,但却经常让人绞尽脑汁。
虽然我们常常被冠以“天才”的头衔,但在具体的学习中相当大部分的同学都遇到过不小的挑战,各有各需要逾越的障碍。我记得在十二三岁开始直接学习高中物理时,我和班里的许多同学一样,在学习的数月后都还是处于“不开窍”的状态,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无法建立起理解。清晰地记得我在物理上的迷茫经历了一段挣扎之后才有好转。
说到克服困难,不得不说的是少儿班特色课程——自然体育课。四年里,每周五的下午我们都会集体出行。夏天去各种公园爬山和长距离徒步,刚上少儿班的第一个学期就要从苹果园沿长安街走17千米回到八中,香山八大处的各种“野路”更是被我们爬了个遍。冬天我们就去海军大院游泳,每次至少要连续游1000米,偶尔还要从跳台上跳水。这是每周最让我兴奋的一个半天,每次都会很期待去不同的地方开展不同的活动。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不仅是对意志和耐力的重要磨练,也增加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同时让我在一星期的紧张学习后身心放松。
除了自然体育课外,假期里少儿班也有丰富的外出活动。老师们当年为了安排策划我们的课外活动,可谓是煞费苦心。全班在暑假里骑自行车从北京往返山海关,全程600多千米,十几位老师全程跟随;去山西临汾植树,大家一起在窑洞里睡大通铺,体验黄土高原上的生活;去火车头俱乐部参观和训练;到农业基地采摘考察;在京郊拓展训练等等。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者皆很重要——这是在炎热的夏日里,从北京到山海关的公路上骑行十几个小时后在路边坐着休息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少儿班体育老师教导我们的。
总章
素质班每年都会受到众多小升初家长的关注,很多家长也比较好奇八中少儿班、素质班的孩子是如何培养的?以下是一位妈妈的日志,记录了儿子的成长过程,各位家长可看看。
10岁左右入学,用4年时间完成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8年的课程,然后参加高考成为“少年大学生”。一般人可能会想:这是怎样的“魔鬼教育”?在北京市第八中学(简称“北京八中”),这个俗称“少儿班”的超常教育实验班已经坚持探索了30年。4年学完8年的课程,少儿班是不是“疯狂压缩课程”?老师们是不是夜以继日搞“题海战术”?这些“天才少年”又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网事”记者日前探访了北京八中少儿班。
不是“拼命灌输”,而是他们“吃不饱”少儿班一年级,相当于常规学制小学五、六年级。在一堂看似普通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从《资治通鉴》里选了一则古文《孙权劝学》,标点符号都去掉了,“谁来给大家通读一遍?”已经预习过的学生纷纷举手,一位男生略带磕绊地读完了这篇古文,努力注意着读音和断句。读完了,老师开始让全班同学给他“挑错”,允许反驳。大家争先恐后。纠完错,老师不直接讲解古文,而是要求同学们就不懂的地方提问,并请其他同学回答。除非到了都答不上来或者出现争议的时候,老师才略微点拨一下,一堂课几十个问题基本都是同学们互问互答。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下课铃声响起,大家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布置课后作业,不是让大家背诵古文、记住通假字、词语含义,而是写一篇文章,谈谈对这篇古文的主角——三国名将吕蒙的看法。“老师,您的节奏是不是太快了?孩子们能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吗?”记者课后疑惑地问。语文老师笑答:“不会,这些孩子思维非常敏捷,学习能力很强,都习惯了这样的节奏。而且下节课课前我会花几分钟测试他们对这节课掌握的情况,一般没有问题。”
“的确有不了解的人就我们少儿班的教学产生疑问,说授课是不是像压缩饼干一样灌输知识点?其实,学生个体的智商、学习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孩子,属于智力超常儿童,具有比常人更快速、更高效的学习能力,上少儿班之前,他们经常是‘上课吃不饱’。”
北京八中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创办少儿班,恰恰是尊重了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介绍说,来自行为学和脑认知成像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在认知能力、神经结构与功能等方面,都显著区别于普通儿童,属于特殊的群体,需要特殊的教育。而且,已经有脑成像研究表明,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在10岁至15岁时对超常儿童进行鉴别和培养,是超常儿童脑力资源的最优开发时期。在国内的现实研究中,以前很多这样的孩子因为没有及时予以区分,常常被认为是“问题儿童”“课堂捣乱分子”,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超出了同龄人,在普通的课堂上早已经“吃不饱”了。不是“高强度压缩”,而是真正体智结合少儿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教材?其实不然,他们的教材和北京市大部分中学生一样,只是老师们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了打通、融合。“提速的方法,一靠学生自主学习,二靠老师打通知识体系提纲挈领地教学。”一名数学老师说,我打通了初中、高中的数学内容,带着孩子们做研究式学习。在课程设置上,少儿班和普通班级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开设了一门“自然体育课”——每周用半天上课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从上课时间上来说,虽然文化课的时间被压缩到一般学生的50%左右,但体育课的课时却和普通学制8年的总课时相当。”
少儿班课程的开拓者、北京八中少儿班的原负责人赵老师说,少儿班一直注重把体育和道德、品格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在“自然体育课”的一本教学记录上,记者看到了11公里远足、1000米游泳、冒雨爬山、集体划船、8米跳板等活动项目。赵老师介绍说,孩子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的毅力和耐力,可以在学习中得到体现。
北京八中2013年对历届学生资料的整理发现,少儿班毕业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机能的平均值,略高于同龄的北京市区少年。一名学生家长说:“原本我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课程由8年压缩到4年,每周还有一个下午的体育活动,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吗?后来证明,孩子不仅学习热情高、学习能力增强,体格成长也很快。”两年后,这名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把孩子带到了英国,经过测评后,孩子在英国进入了相当于高二阶段的学习,14岁时考取牛津大学。不是高分掐尖,而是因材选材即使是“天才”,伯乐又是谁呢?
少儿班的学生,是如何选出来的?如何保障公开、公平?1984年,北京八中成为北京市全面实行教育改革的试点校,为研究和解决一部分超常儿童上课“吃不饱”的问题,在北京市教委批准和支持下,创办了超常教育实验班,探索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
从1985年起,北京八中坚持“精耕细作”的培养方法,每年只招收30人左右。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八中少儿班的报考人数基本稳定在2000人左右。为了从中选择30余名学生,北京八中形成了一套包括学科知识点、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考察方法,共经过三轮考察:初试、复试、试读。前两个步骤包括十八项智力题、学业水平、个性测试,具体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内容和思维能力的考察。试读阶段是住校一周左右,全封闭,考察学生在听课、自学、个性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选出适合实验班教育的学生。“我们绝不是唯分数论,而是希望尽量科学地选拔出一些适合超常教育的少年,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王俊成说,这些孩子如果在普通班接受教育,可能会因为“进度慢”而注意力涣散,甚至因为重复式的强化习题丧失了学习兴趣。
数据显示,自1985年至2014年,少儿班共招收了21个实验班(前10届是隔年招生,从第11届起连年招生),录取了670余名学生,如今已有17个班毕业。从高考成绩上看,有9届还超过了当年北京市高考平均分最高的学校,近四年连年如此。这些孩子绝大部分都被培养成“少年大学生”,20岁左右已经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也较早开始了职业生涯。以第一届毕业的33名学生为例,有19人在金融、计算机、通讯等领域从事科技研发工作,9人在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担任教授或研究员,5人成为建筑设计师、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一名少儿班毕业生说,自己小学三、四年级时,因为学会知识很快,总觉得学校的课越来越没意思,上了北京八中少儿班后,才感受到了“有活力的学习”,学业负担没有以前小学同学们累,体育课还比他们多,而且少儿班同学相互促进的场能效应也很大,“那一段岁月每次回想起都是阳光灿烂”。“是花朵,可以开得艳丽,是草木,可以长得茂盛。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王俊成说,孩子们来到少儿班不是“拔苗助长”,而是“给一些特殊的种子提供适合的土壤”。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