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视频平台上的中国工人  > 钻井平台海洋石油工人的一天:在大海深处与烈日较量

钻井平台海洋石油工人的一天:在大海深处与烈日较量

7月的南海风平浪静,海面在阳光照射下如同银镜一般,举目远眺,湛蓝的海水与蔚蓝的天空分不出界限。直逼50℃的气温下,勘探三号钻井平台漂浮在无荫可遮的大海上,迎接着太阳的炙烤。烫脚的甲板、咸湿的海风、刺鼻的蒸气给海上石油工人的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他们阔别家乡,在大海深处与烈日较量、与高温抗衡,用坚守保障能源安全,用汗水守护万家灯火。

“好像跳到了蒸笼里”

泥浆泵房,海上钻井平台的“肾脏”,其工作原理类似一个两冲程的发动机,能够通过其数吨重的身躯以及强大的泵压将泥浆材料或者海水上下抽排几千米,以此达到钻井作业目的。

“每年7、8月份,泥浆泵房的温度能达到60℃,在里面哪怕只是巡检一圈都能浑身湿透。”机械工程师金凤明拿着测温枪说道。南海本就靠近热带,在充满金属的密闭舱室中,闷热的温度进一步“升华”。

对海上石油工人们来说,从登上平台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战斗状态。

勘探三号常年在南海鏖战高温高压井,为避免发生井涌、井喷等安全事故,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井控安全作业到位,而定期保养泥浆泵,则是井控作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样的工作,在高温天同样容不得半点马虎。

“给里面的齿轮组换油,整个人得钻到部件的空档处,周围都是热腾腾的油跟金属,没几分钟就得赶紧出去透口气。”一位师傅在机器外控制油泵,另一位师傅在里面扶住油管,两人相互轮换。整个换油过程需要先把废油排放出,然后再把大约204升的新油打进去。

“每年这个时候,就怕去泵房保养泥浆泵,我们好像跳到了蒸笼里。”机修工小陈打趣道。

60℃的温度,一次作业得“蒸”一两个小时。整个过程,师傅们每个人能够喝下将近4升的盐汽水;出了舱室早已汗流浃背,不禁感慨外面哪怕是40℃的高温“也挺凉快”。

一天四套工服不够换

甲板是水手的主战场。

头顶烈日,毫无遮蔽的工作环境对于水手们来说更显毒辣。经过曝晒的甲板温度高达70-80℃,煎熟鸡蛋在这儿一点也不夸张。

据了解,通常情况下,一个水手班组配备1名水手长、1名吊机司机和4名水手。即使炎炎夏日里,水手们也要经常巡视甲板并为之除锈、刷漆,使其更好地抵御大海水汽带来的强度腐蚀。

筒靴搭工服、草帽配面纱是每个水手的标配,因为稍不注意皮肤就会被炙热晒伤。摘去安全帽和面巾,能看到他们顺着脖颈流下的混着泥的汗水以及被面巾勒得泛红的压痕。

花甲之年仍坚守在一线的王师傅是平台经验丰富的水手长,烈日下常常能看到他站在烫脚的甲板上、持对讲机指挥着吊车和吊装作业的身影,即使踏着笨重的筒靴也阻挡不住他举步生风。

工作上严肃起来从不含糊,但看到水手班一个个晒成黝黑的模样时,这位“铁汉”也动了情:“辛苦了这些兄弟,只要一出生活区,还没干活,衣服就已经湿透了,一天四套衣服根本不够换的。”

钻台上同样干得热火朝天。在高出甲板30多米的井架上,井架工正在忙碌——他们的工作是配合钻机更换钻杆,把吊机上的吊卡扣到钻杆上。在身体用力的起伏间,安全帽里的汗水不断从两鬓流出,又在落到地上顷刻间蒸发。由于被工人长时间遮挡,最头上的栏杆依旧如新,而其他地方经过曝晒,油漆已经悉数脱落,两者间晒出了分明的边界。

工会为职工撑起“遮阳伞”

一个钻井平台上有上百人作业,一个班次,他们通常要在有限空间的平台上工作和生活28天。阔别家乡,海上生活,选择了海洋石油事业,也就选择了坚守和奉献。

高温天来临,海上一线员工的防暑降温工作做得实不实是企业最大的牵挂。为了应对高温天气、防止员工中暑,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党委和工会想方设法为一线员工送去清凉。

“平台党支部作为基层一线的战斗堡垒,一定要为高温下的工人兄弟撑好保护伞。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备好了各种各样的解暑食品,休息室备足了盐汽水、绿豆汤、西瓜,脸部防护罩、草帽等个人防护用品也一应俱全。此外,还提供藿香正气水以及其他解暑药品,医生24小时在岗,守护大家的身体健康。” 勘探三号钻井平台党部书记史吉辉说。

史吉辉介绍,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平台会合理调整上班班次,让职工轮流到休息室降温,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中暑风险。

除此之外,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工会的“夏送清凉”活动也在进行中。对于困难职工,公司领导经常到其家里走访慰问,以心贴心的关怀,把清凉和问候送到职工及家属身边。

(据劳动报消息 劳动报首席记者 李嘉宝 通讯员 张继强 刘徐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