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拿什么治理“小升初”回流生制造的新“高考移民”
近日,有传言称,2023年西安中考10万考生中,有大量回流生,数量1万至4万人。不少西安家长认为,这挤占了生活、工作、学习均在本地家庭本该享有的教育资源。7月18日傍晚,西安市教育局回应称,参加2023年中考的回流生为3608名,只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720日,教育局表示,成立调查组对“回流生”报名资格等情况逐一核查。7月21日,西安警方发布通报称,我市某培训机构以造假方式为“回流生”提供服务,涉嫌违法。已控制涉案人员13名。7月23日,西安警方再发布通报称,我市某补习学校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为外省“回流生”在西安参加中考提供虚假资格审查材料,已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刑事拘留5人,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何为“回流生”?按照百度词条的最新定义,是指原在本户籍辖区之外学校就读且小学毕业后,需回原户籍所在地学校报读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以西安为例,本意是为落户的人才在西安提供子女教育保障,以及为来西安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保障。据2021年印发的《外省来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陕西户籍在陕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规定,凡是想要在陕西参加高考的学生,除了身体状况要符合相关要求外,还需要在陕西学籍满3年,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陕西落户满3年,在陕缴纳职工养老保险3年。
这本来是一个好政策,但是,由于西安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一些人工作不在当地,孩子学习也不在当地,但通过灰色手段空挂户落户西安,为未来的高考获取先机。比如,今年河南第一批次(文/理)高考录取分数线是547/514,而陕西则是489/443。所以,一些西安家长吐槽河南家长。在网上,不少机构打出“生在河南 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 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一次改变 命运不同”等宣传语。
实际上,“回流生”问题不鲜见,也不是西安独有的。只不过,以前的“回流生”多发生在中考的时候,现在则提前到了“小升初”。中考实施分流政策后,孩子们人生的“分水岭”被提前到了中考,“小升初”成了布局的最最关键点。近日,有网友通过海南12345热线建议,以生源学籍的时长形成加分制度,生源在海南3年建议加10分,6年加20分,12年加30分,“这样才能对海南本地学籍学生形成保护”。海南省考试局后回应称,多年来,我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防范和打击“高考移民”,我们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到班点名、监督举报等方式多措并举,严防空挂学籍和弄虚作假行为,严格落实公示制度。
由于人口基数不同,各个省份划定分数线的方式不一样。河南、山东、四川这样人口大省,考生众多,竞争激烈,录取分数自然也相对较高。有人认为现行高考制度不公平,应该采用全国统一试卷,按考生分数全国大排名录取。表面上看这一观点更公平,实际上不公平,甚至还有危害。如果那样,教育资源优质地区将基本包办上大学的权利,尤其包办名牌大学的权利,偏远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愈加难以改善。
我国暂时还没有更好的高考录取办法,在这个前提下,治理新型的“高考移民”,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加速均衡各省市教育资源。而当前需要采取的措施,则是严厉打击违法的投机套利行为,而不是让当地市民把情绪对准落户政策或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安逐一核查,堵上“回流生”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值得点赞。当然,还要通过更公平的命题、成绩和分配方式,完善中考分流政策。比如杭州,由现行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初中学校等额推荐、高中学校按不低于95%的比例录取”的方式,调整为“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考生填报分配生志愿、高中学校按平行志愿录取”的方式,而且将在2024年全省统一命题。希望西安的治理,也为各地提供一个样本。(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