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考研焦虑  > 60.1%研究生焦虑和抑郁:“围城”之苦无处宣泄|锐思

60.1%研究生焦虑和抑郁:“围城”之苦无处宣泄|锐思

原创 孙浩天 企观锐角度 收录于话题#锐思7个

作者:孙浩天

责任编辑:思洋

近日,“我国研究生抑郁焦虑问题显著”上榜微博热搜,这不禁引人发问,研究生们到底遭遇了什么?!

同样,在知乎、豆瓣等学生群体活跃的社交媒体和论坛上,“读研时的痛苦”“读研后的后悔”之类的话题,引发了大量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不知从何时起,在研究生群体中,焦虑和抑郁情绪开始大肆蔓延,并逐渐演变为一种“集体病症”。

这一切,所为何来?

01 值得警醒!占比高达35.5%与60.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曾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发布了专题报告《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

这组数字似乎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即便“寒门难出贵子”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不过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读书依然是普通人“翻身”的最好出路。

在人们的印象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的代表,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多数人毕业后凭着高学历这块“敲门金砖”,薪资高、待遇好的工作唾手可得,如此光明的前途和未来已相当令人艳羡,怎么可能还会焦虑和抑郁?

实际上,研究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且,出现这种情形并非我国教育体制下的特有现象,而是全球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2018年3月,《Nature》的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出版了一篇研究性论文,题目为《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研究生教育中出现心理健康危机的证据》),研究发现,研究生群体患抑郁和焦虑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除此之外,国际上其他研究也表明,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纵观近几年频繁出现的研究生自杀事件,应该说与长期困扰着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不无关系。高学历群体越来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俨然已成为整个社会挥之不去的痛点,沉重的代价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备考考生在学校图书馆复习。曹建雄 摄 图源:新华网

02 问题在哪?学业、导师还是……

若是将这个问题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研究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太差,显然是太过武断了。

各种研究表明,这个现象的背后,既有学业和科研压力过重的原因,也受师生关系和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来说,当今的社会环境,难辞其咎。

毋庸置疑,学业、科研依旧是影响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因素。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压力更大,再加上愈加严格的毕业论文要求,“严进严出”成为高校管理常态,企图通过“水一水”来蒙混过关显然并非易事。

另外,科研成果的产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除了依靠努力和汗水,运气有时也占一部分。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做实验的理工科来说,在成百上千次的失败中取得一次成功已是幸事,方向出错导致的全盘推倒重来,才是家常便饭。

在“唯结果论”之风盛行的当下,没人在乎你多么努力,社会唯一认可的,就是你有没有拿出成绩。日复一日地泡在实验室中却看不到任何希望,及时正向反馈的缺失,懊恼、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则趁虚而入、涌上心头。

而对于人文社科类来说,不需要做实验通常意味着,导师对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