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透过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亦可以看到画中女子梳着高耸的云髻,簪着折枝花朵,是那般清雅光艳,美如太虚幻境里的仙子。
但鲜花受时令所限,且易枯萎,花瓣往往承受不住而凋零。于是贵夫人们希望可以得到永开不败的花作为饰品,这时,手工绒花便应运而生。
非遗绒花
非遗绒花
非遗绒花
非遗绒花
绒花,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是南京有代表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绒花都是手工制作,因为其特殊的表现手法直到现在都无法用机器生产。
关于绒花的来源,有一个传说:唐朝有个妃子因为额头有疤痕,需要戴花遮丑,夏天还好有真花,到冬天就麻烦了。聪明的艺人就开始用彩绸、蚕丝等各种材料做花,这就是绒花。
绒花,是由绢、绒、纱等制成的人造头花。它们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可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因而,每逢“一事三节”(即婚嫁喜事和春节、端午、中秋),民间普遍有用绒花作装饰的习俗。
绒花工艺相传始于唐代,至明清,南京已有专业作坊生产,除专供宫廷的样式外,多在本地出售。绒花的制作和销售,一般是前店后坊,工人以同一家族的妇女为多。过去在三山街和夫子庙一带的店铺多为传统老店,每家都有特色产品。明清两代绒花生产盛极一时,南京城内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曾被称为“花市大街”。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绒花店铺在南京“花市大街”热闹非凡,一片繁华景象。但是随着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手工制作的绒花被工业流水线制作出的其他材质头花、胸花所取代,逐渐转变为一项濒危的传统技艺。
制作绒花的主要材料是天然桑蚕丝,在没有铜丝的年代,绒花骨架用白银打成细丝制作而成,选料的贵重加纯手工的制作,注定了绒花的珍贵。
要成功制作一朵绒花需要全手工打造,还要经过熟绒、染色、制作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艺的精心打磨。
对于绒花艺人来说,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与手艺,更重要的是耐心与毅力。据赵老先生透漏,单就《延禧攻略》中一款摇钱树造型的绒花,就花费了整整一个星期。
赵老师的制作工具,有数十种之多
赵老师给染色后的熟绒进行刷绒
勾条是绒花制作最核心的工序
打尖(左上),传花(右上)
绒花这一传统工艺,赋予了多种形式。将传统工艺融入当今时代,与时俱进,使屡遭衰退的绒花焕发新生。将绒花这一工艺重新展现在人们视野中,并广受大众喜爱。足以看出其背后顽强的毅力和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
将艳丽生动的绒花装裱在画框中,成为了现代家居中必不可少的装饰画,画面典雅却不失生气。
绒花妆点在花瓶中,华贵与雍容为一体,被其自然的灵动所惊艳。不败的永生之花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甚至玩跨界,吸收点翠的技法,用绒花做成了仿点翠饰品,大受欢迎。让绒花重新占领发髻,老手艺也能变得流行。
绒花融入时尚界,走向国际。不仅扩大了绒花作为一个民间工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守着老手艺一辈子的他们突破了自己。
“跨界设计师的设想对于我们做传统手艺的人来说是有启发的。就像写文章一样,看着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主题,我会眼前一亮。”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之路上,永不停滞。他似乎与绒花共生,将顽强坚毅的生命力展现在绒花之上,将自然雅致的品质熔铸在绒花的灵魂之中,将极致创新的匠心精神孕育在绒花中。
中国古代饰物之美,往往不在于光辉绚烂的一瞥,而在于含蓄中不动声色的闪光。绒花,是中国非遗的珍萃。虽然它没有金银珠宝的光彩夺目,也没有翡翠玉石的自然灵性。但是它却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美学,承接着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精神。手工的温度赋予蚕丝以生命,盛开出璀璨不朽的传奇之花。
文字由网络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