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管理制度  > 制度、体制与机制: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分析

制度、体制与机制: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分析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领导人民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框架,开启了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具有系统性、历史性和实践性,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治国理政中不懈探索奋斗的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目标任务。因此,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阐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用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本项研究的主旨和依归。 

信仰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制度决定兴衰,道路决定成败,政策关乎民心(张树华,2018)。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以系统哲学的思维方法看待制度优势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性和系统性特征,着眼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配置制度、机制和政策举措,讨论全面改革中如何进行系统集成、降耗提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彰显强大的国家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特征 

 

(一)社会主义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底色与特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国家治理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的运行是以国家制度作为根本依据,是以国家制度架构为“四梁八柱”,以党的领导作为控制中枢,以实践中的体制、机制及规矩原则来组织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