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6月20日 10:00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出席人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内容: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在昨天,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教育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办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了几位嘉宾,专门为大家进行介绍和解读。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教育部教材局申继亮巡视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马嘉宾副司长,上海市教委贾炜副主任,还有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下面首先请吕玉刚司长介绍《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吕玉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这场新闻发布会,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工作给予的热情关心和大量的报道宣传。
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已经正式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全面的部署。刚才,续梅主任也介绍,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义十分重大,影响非常深远。下面,我就这个《指导意见》向大家介绍四方面的情况。
第一,关于《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普通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增强高中教育发展后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出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并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这为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要研究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二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8%,这就包括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加以破解和应对。
三是普通高中面临着多维改革同步推进的繁重任务。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
第二个方面,关于《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考虑。
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十分明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着力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从育人体系、课程教学、学生指导、考试招生和条件保障等育人关键环节着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明确要求,保障改革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各项改革的衔接。统筹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育人合力。
第三个方面,关于《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
《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
1个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这是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重要讲话当中特别强调的。6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二是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三是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四是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以上这些目标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这些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保障育人方式改革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四个方面,关于《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和改革措施。
《指导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第一,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体系。二是强化综合素质培养。针对育人的薄弱环节,就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工作、重视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目标措施和要求,着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拓宽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和实践体验活动。四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从城乡学校实际出发,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实施办法,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第二,优化课程实施。为了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个工作目标和两项具体措施。工作目标是: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在2022年之前新课程、新教材得到全面实施。两项具体措施是:一是健全新课程的实施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和校长教师的全员培训,也就是确实做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之前得到全面培训,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和学分认定管理,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
第三,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一是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首先,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其次,要指导学校制定选课走班的指南,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积极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优化教学管理。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的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调了市、县监管责任。
第四,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从高中学生的特点看,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注重指导实效。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在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加强指导教师培训。三是健全指导机制。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和协同配合的指导机制。
第五,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明确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二是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同时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推动提高命题水平。三是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第六,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新课程实施和新高考综合改革对普通高中的师资保障和教学设施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这次指导意见把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强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健全师资补充和激励机制。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要求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同时,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普通高中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分配办法。二是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制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三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是“建机制”,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省市县分担责任;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其次是“定标准”,针对目前个别省份尚未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一些省份标准过低,以及实施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以后学校运转和管理成本提高等问题,要求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特别提出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实现。第三是“拓渠道”,在严格遵守政府债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的建设资金。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多部门协同推进,为了保障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指导意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考核督导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国家要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引导各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就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各位记者。
续梅:
谢谢玉刚司长。下面我们请申继亮局长结合《指导意见》,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订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结合《指导意见》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订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 申继亮: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借这个机会我就普通高中课程教材有关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报告。
根据十八大、十九大的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首先在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修订后的20个课程标准。今年5月份,除了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之外的高中其他十几个学科修订后的教材也已经发布了目录,在5月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里已经公开发布了。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就是政治、语文、历史编写审查工作也基本结束,目前是这么一个基本情况。
这一次普通高中课程教材的修订,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同时对课程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这次课程结构优化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归结起来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表现在课程的可选择性有所增加。不仅结构优化,内容调整,更主要的这次新课程的修订是体现在育人功能的增强方面,对于如何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修订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把立德树人的要求充分落实到我们的课程教材当中。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到课程教材里,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养的要求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教材里。具体的措施就是我们组织专家首先研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科特点,每一个学科又提出了学科的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讲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基本育人价值,包括三个要点,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第一个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的措施,就是突破以往的课程目标的表述,重新界定课程目标,使得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加细化,聚焦人的发展,与教师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二,为了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每一门课程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