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王桂从  > 王桂宏,从淤溪走出的作家

王桂宏,从淤溪走出的作家

凤城资讯(沙黑)从农村大地走出来的作家们的散文,我们从中每每总可以读到农村的风光、风情、河流、大地、各种动植物、季节、农事、家事……,琳琅满目,给我们以实实在在的收获。王桂宏写老家淤溪的散文集《乡愁》,也是这样。读着令人觉得收获颇大,感到我们的土地上到处才气冲天。他每每以一个不长的篇幅,就把一个富有个性的农村人物极其亲切地给镌刻在文学的书版上,其文学的丰富价值不言而喻。

比如,其《篾匠队长》所写陈式海其人,从部队退伍回乡,带回篾匠手艺,他在担任生产大队长(现称村长,在千人以上的范围里是主要当家人之一)的同时,却以其手艺无偿地为乡亲们服务,“先是编挑土的簸箕,哪家缺哪家来拿”,普及到“箩筐、盘篮、隔筛、米筛、淘箩”之类,“他家的小院子,也就是一个篾匠的作场”。同时,他“可以随时到哪家的竹林”去砍竹子而受到欢迎,当然,免不了拜托他做一个淘箩之类的。他的手艺的极致是:“能把一根篾条劈成九层篾片,薄如纸张……”。这个人物身上反映出的精神称得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如鱼得水自如自在这般生活和工作在那块土地上和人民中,这样的散文抵达或透现出的,是某种很高妙而又自然存在的文化生态境界。

而作为一个村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本职工作做得如何?与作者切身有关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他走过这位正在编竹篮的大队长身边时,却听到对他一声问候:“高中毕业回来啦?下田劳动啊?看你这身子骨,可不是下田劳动的料啊。”不久,作者被安排到本地的教师岗位上,成了他走向未来人生的重要一步,多久却并不知就是这位大队长举荐的。由此可知,抽闲为大家做着篾匠活的生产大队长,心中却萦念盘算着全大队方方面面的工作,一个高中毕业刚回到村里的青年,他就这样注意到并放在心上了。作者当时的感动且不说,我们读者的感动已经很深。此外,《专家父亲》、《开明科长》、《“演员”支书》等十多个篇章,分别一一记写下了作者永远难忘的富有生动个性和事迹的乡亲们。泥土一般朴素的人物,大地一般沉默的高贵,是阅读了这样的散文之后所感到的。

他的“种地的老师”五十年前高中毕业,成绩优秀,被公社“就地取材”吸收到本地农业中学工作。大家认为他本人就善于种地,就让他教起了农业课,于是他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劳动。他的善于种地,在他家自留地上就有杰出表现,蔬菜总是一茬一茬长得出色,“家里吃菜从不用买,伙房师傅说,好多新鲜蔬菜都是他从自家菜地带来的”,是不收学校的钱的。作为中午在学校代伙的学生,“我们经常会享受到免费的菜”。这一切真是应了一句老话,“能者多劳”,但这位老师很乐意。不过,既是讲授的农业课,人又生得黑黑瘦瘦,说话声也不高,“脚上总是一双洗得发白的解放鞋,而且从来不穿袜子”,似乎“怎么看都像一个地道的农民”,于是课堂纪律就不太好,然而,他终究以其负责精神、优秀品德而逐渐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比如,师生自己动手建校舍时,这位老师不辞辛劳,远从东海运来特别结实的芦苇,捆扎成拱形作屋顶,屋顶上需要大量稀泥,师生们挖土、担水、和泥,忙得大汗淋漓。为了提高效率,这位老师干脆高卷裤腿,下到尺把深的稀泥中,用双脚踹泥,大家也跟着踹进去,直到踹成足够用的粘稠有效的泥巴,去泥屋顶和墙壁。“农业中学”最初的教室校舍当初就是这样艰苦奋斗创建起来的。

为了带领农校学生到当时农业生产先进的河横大队参观学习,老师借来冲水机船,约定凌晨出发,老师就让路远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宿,“晚上在他家吃了一顿饱饭,还有小鱼咸菜。床铺虽然挤一些,但干净整洁”。鸡叫头遍,老师已经做好了很多面饼,“一张有铜锣盖子那么大”,让同学起来吃了早饭,然后,大家上了船,“顶着满天繁星,随着冲水机的哗哗水声,在夜色茫茫中”前进。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到这些,心里说,“他永远是我的老师!”

作家简介:

沙黑本名吴双林,泰州海陵人,当代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著有小说《街民》、《李明扬与李长江》、《四月南风》与戏剧《板桥应试》、《信访局长》等作品。新作《四月南风》、《旧庄遗事》相继问世。

编辑:姚波 唐婉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