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078万左右,再创历年新高记录。自从1977年十月,在邓小平的敦促下恢复高考,新中国的高校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可谓一日千里,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我国高校毕业生累计人数已经达到了1.5亿。
而在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高考制度却显得颇有不足之处。印度的高考是全球出了名的难,尤其是顶级名校的考取,比中国学子考清华北大的录取率还要低许多。
印度高考: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与中国的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招生不同,印度的高考制度是开放式的,由各大高校自主命题,考生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的考试时间选择多个高校考试,而非拿着统一的成绩去挑选高校。
这样导致印度的高考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每次高考几乎都会从毕业持续到新学年开启,历时三个月,很多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得知几天后就要开学了。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可选择性被最大程度地缩小了。在中国,一个高考成绩是全国通行的,在任何一个学校都算数,因而在考试前不存在志愿选择一说。
而在印度的考生一旦选定了几所高校,就不能更改,如果发挥失常,就将无缘高校学习。毕竟,尽管印度高校能够出几个月的时间来招生,考生也不能连续去参加几个月的高考。
由于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和刹帝利作为国内“高级别”的人群,有着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而处在社会阶级底层的吠舍乃至首陀罗,都只能过着艰难的生活。在这种阶级近乎固化的情况下,高考成了底层人民唯一的出路。
相比之下,在中国,哪怕高考失利,仍然有很多对分数要求不高的专科以供学习,一些职校也会为失利考生提供修炼一技之长的地方。
印度的高校建设较为畸形,国内高校大多以理工科为主,综合性高校仅有几十多所,而人文社科类的高校更少。印度高考制度决定了高校在进行招生时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