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测绘专业的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全国最早开测绘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之一。测绘学科现设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点,以及“测绘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三次学科综合实力评比中,本校测绘学科均名列前茅。目前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 。多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逐渐形成了精密工程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大型建筑物安全监测、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3S”集成技术、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自己的特色,成为培养高级测绘类人才的基地。

一、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地球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是研究地球及外层星体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和方法,与地球科学和天文学有紧密的联系。作为工程应用学科,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测量应用,在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生态工程、工程建设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河海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具有较久的办学历程,源于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成立时所设置的测量教研室。1982年左右,我国水电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和许多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兴起。原水电部钱正英部长出国考察后,深感测量专业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及我国水电测量人才奇缺的状况,提出开办测量工程专业,于1984年批准,在华东水利学院设立测量专业,开始招收“工程测量”专业的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工程测量”专业本科生,1993年开始招收“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校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长期以来,本学科以精密工程测量理论与技术、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空间信息测量学理论与应用、组合定位系统及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研究特色,在大型工程测控理论与监测技术、大坝安全监控模型与安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卫星导航和精密定位技术、高边坡GPS多天线远程监测技术等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学科现有教学及科研人员3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师资队伍学缘结构优良。依托测绘工程研究所、遥感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水利建设3S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以及测绘工程实验室等,具有良好的科研及研究生培养环境。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11工程”重点学科的建设,配备了先进的测量仪器与设备,购置相应的开发平台软件。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211工程“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还承担了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泰州大桥、崇启大桥、南京地铁、三峡船闸高边坡、小浪底大坝安全监测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平均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年。在大型工程安全监控、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高精度测量控制基准的建立和数据处理、精密工程测量理论及现代测绘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和10项国家专利,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和EI检索。

本学科长期以来与国内外同行具有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多方位的合作研究,此外还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水利建设3S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

        二、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为支撑,结合地图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系统设计、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应用等。其利用图形科学地、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空间地理环境信息进行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建立相应的空间信息系统,以图形和影像方式展示空间地理环境信息。当前,以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数字化地图制图,已经取代了传统手工地图制图,并正向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转变。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天、空、地一体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正在成为信息时代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的新特征。

本学科专业侧重于空间数据处理与组织、基础地理数据库及专题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地理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大型工程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是研究利用多种非接触影像传感器来获取地球和其它物体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像数据,通过信息处理方法,分析、确定被摄影对象的几何、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建立空间信息系统,提供地学和非地学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是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下的二级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测绘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结合发展。特别是以“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代表性空间信息技术的大集成,使得多时空、多时相、多数据源的空间信息获取成为可能及变得容易。测绘行业与信息产业由此相融合,开始了空间信息技术时代。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同样也如此,典型技术的是它集成GPS、GIS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实时获取、处理、分析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的应用和科研活动中,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不可避免地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彼此承接,相互渗透,并在更高层次上趋向促成地球空间信息学。这是21世纪以来,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同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大交叉、大融合,逐渐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型的空间信息学科。

另一方面,计算机数字图像硬软件技术的发展,也不断深入影响和刺激着摄影测量学的发展。数字图像技术是在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光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认真审视两门学科的发展,可以很容易发现在航测遥感图像几何处理与模式识别、近景摄影测量等方向上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借鉴的协同发展境况。对于摄影测量与遥感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从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像工程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决,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认可的科研工作方向。

因此,培养方案内容除了反映本学科与“3S”技术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的结合,以及多学科的融合发展,还得体现行业背景。毕业生除了在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部门就业,或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部门就业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