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
鲁迅人文学院
专业宣传片
01 专业介绍概况
绍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这里自古钟灵毓秀、千年文脉不绝,这里是著名的水乡、酒乡、桥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选择就读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你将浸润在7000年的古越文化中,你将徜徉在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里,你将沐浴在千年不绝的越学文脉中。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培养本、专科师范人才已有60余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已经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浙江省重点专业、省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首批一级学科硕士点、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从2014年起,人文学院正式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文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学科教育(语文)专硕点。学院拥有1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4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每年大幅度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建设,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成才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02 主干课程
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与微格训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另设60余门选修课程。
03 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4名,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5人。硕士生导师4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8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共28人次。聘任国内知名学者为全职特聘教授、鉴湖学者讲座教授共15人。
重点学科的建设走在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并紧密结合越文化、鲁迅研究,形成了鲜明特色。近三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40多部,主编高校教材10余部,在国家级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转载。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两项,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0项,获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优秀成果突出贡献奖等省市(厅)级以上科研奖50余次。
鲁迅研究院揭牌
04 专业学习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素养和语文教育实践能力,能在学校、省市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岗位从事语文相关领域的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义务教育阶段高素质语文教育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方面的学科知识,接受文本解读、文学鉴赏、综合写作、教学实践、教育管理、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专业训练。因此,学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有正确的教育观、语言文字观和文艺观;
2.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修养,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较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掌握师德践行能力、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熟悉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
5. 能阅读中外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能力。
05 实践环节
本专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包括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课外实践等。实践学分占总学分2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37.7%。
专业所在鲁迅人文学院与元培中学、建功中学、长城中学、鲁迅小学、树人小学、培新小学等多所中小学合作,建立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基地,形成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现有校外师范生实践导师17名,中学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达到20.59%。通过模拟教研室、业界精英进课堂、“三习”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协同育人,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话剧《周恩来在绍兴》表演
06 就业走向
毕业生可到各级各类中小学从事语文相关领域的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到省市新闻文艺出版部门、新闻与传播单位、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旅单位等部门工作。
07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2019届98.82%;2020届95.84%;2021届95.54%,2022届94.59%;2023届94.57%。
08 专业特色介绍
绍兴文理学院处在具有7000年灿烂文明史的越文化发祥地,处在现代文化巨人鲁迅的故里,又处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浙东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依托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充分挖掘名城绍兴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注重以古越文化、宋韵文化、阳明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厚植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以鲁迅、蔡元培、马寅初等教育家精神启迪学生的教育智慧;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以扎实的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打好学科基础,以丰富多彩的人文游学采风、地域语言文化调研等研学体验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扎实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修养,过硬的师德践行能力、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高素质语文教师。
阳明心学大会
学生成才个案
樊同学,男,浙江奉化人,我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08届毕业生,复旦大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该生2004年考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他曾任班长、河洲文学社社长等职,获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大学期间以学生身份在全校开设《论语》导读公共选修课,被新浪网、《东方早报》等多家媒体关注;论文《〈荀子〉旧注补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十届“挑战杯”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语〉韦注研究》。2008年,他作为绍兴大学生中的唯一候选人,成为浙江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曾获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上海社科院“张仲礼学术奖”,复旦大学“学术新人奖”“光华自立奖学金一等奖”。所撰专著《老子指归校笺》列入“中华要籍集释丛书”,并获华东优秀古籍图书奖,被海内外数十种期刊论文与专著引用。参与整理《读书杂志》《广雅疏证》获中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汉魏六朝解经体式研究”。
自大二以来,他就开始从事先秦两汉儒学的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了《段注“浑言析言”研究》、《先秦诸子文献官制研究》、《荀子行状考证与诠释》、《杨注研究》等学生科研项目。这样的成就,的确非有深厚的文学积淀能取得的。鲜花总是与荆棘相伴,他的大学历程也并不是那样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大一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他积极参加院、校的各项活动,无奈强中自有强中手,每次的结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那段日子,他似乎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往哪走。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没参加什么活动。
大二时,他一人申报了学校的两项科研项目,自信满满的他以为会得到教授们的青睐,然而结果却给他当头一棒,他的项目连初审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成为校的重大科研项目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却也让他能静下心来反思。“也许是我那段日子太浮躁了吧!”他如是说。
从那以后,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