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史家  > 【点赞茂名之名贤】杨义 新时代中国最优秀的文学思想史家之一

【点赞茂名之名贤】杨义 新时代中国最优秀的文学思想史家之一

电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从电白大地走出来的杨义,由一个农家子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史大家,人称“中国新一代治小说史、文学史第一人”,中国文学理论界扛鼎式人物,当代中国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杨义在澳门大学图书馆谈论中西方文化问题(2012)

杨义1946年8月30日生于茂名市电白区南海镇,在海边长大的杨义,有着坚毅的个性和海纳百川的情怀,他自小酷爱读书,连上厕时都看书,村里人称他为“读爆书胆”的人。他是村里的第一代中学生。在电白一中读完高中之后,于1965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杨义大学毕业后,1970—1978年在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当工人、宣传干事。1978—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学习, 1981年毕业后留文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破格升为副研究员,1989年再破格升为研究员。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学位获得者荣誉。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2009年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文学年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主编,2004年出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6年,被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9年被选为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现为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2016年任中国先秦诸子学与古典学研究会会长。

杨义接受媒体采访

杨义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小说史》。20世纪80年代,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150万字)为“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开了个人独立写多卷文学史的先河。作者为此书读过2000多种原版书刊,论述的作家600人以上,流派30个以上。此书各卷陆续出版后,海内外好评如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夏志清称作者为“新一代治小说史、文学史的第一人”。苏联科学院费德林院士说“作者一人做了我们需要一个研究所做的工作”。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润华教授认为,此书是“近几十年来最有突破性、最有见解的文学史”。此书列为高校文科教材,被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列为教学基本参考书和研究生基本必读书。又被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列为建所40周年最有影响的10部著作之一,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1979—1991)优秀科研著作奖、新闻出版总署首届(1978—1990)“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作者也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史家之一”。

1994年,杨义又出版了《20世纪中国文学图志》(上下卷),创造了“以图出史、图文互动”的文学史写作模式。这部两卷本的著作出版后,不仅好评如潮,而且颇为畅销。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进入“读图时代”,多插图的读物非常少见,特别是以“图志”形式写史的著作,尚属绝无仅有,可谓开风气之先。所以它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都引起热烈的反响,被认为是文学史写作独创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一个范本。1996年,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专门为此书召开年会加以研讨。著名作家萧乾称:“这是文学史上的一部旷世奇书。”著名藏书家姜德明说:“《图志》是把死材料用活的典范。”自此以后,以图来讲文学和历史成为出版界的一个热点,出现许多图志类的著作,此书引领了这种潮流。

杨义致力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写出不少力作。他著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推为近年成果斐然的古典小说研究领域七本功力深厚著作的第一部,并被国外博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在叙事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的典范”。《中国叙事学》一书,以“还原—参照—贯通—融合”的方法与西方叙事学展开深度对话,被誉为创立中国特色的叙事学理论体系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杨义还投入大量精力对中国诗学进行研究。他的《楚辞诗学》开创了诗学读法的一大宗派,为新世纪的楚辞学拓展出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成为楚辞学研究历史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他写出的《李杜诗学》是一部充满人文激情的杰作,获中国文学研究奖,是近年来中国诗学研究的重大创获之一。

杨义致力于先秦诸子学的精深研究,写出了《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等著作,共计92万字,书中涉及诸子学中关键性难题,破解“千古之谜”38个,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被认为是中国经典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其后,他又写成了《论语还原》(上下册105万字)、《屈子楚辞还原》(上下册118万字)、《兵家还原》(六卷170万字)。

新华社2015年5月25日通稿《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论语还原〉出版面世》。“2015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有《杨义还原先秦诸子经典,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条目: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的“轴心突破”时代,诸子百家各以其思想创造力和穿透力,驰辞骋辩、著书立说,铸就了中华民族世代延续的文化血脉。研究先秦诸子,就是探索中华文明的原初过程,解码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然而2000年来的诸子学和经学研究,一直存在着很多缺陷、盲点和误区。杨义数年来通过梳理、分析、阐释先秦诸子经典文本和多种文献史料,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诸子进行了思想溯源。

2015年,杨义出版的《论语还原》,以及此前的“诸子还原”系列,包括《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和《韩非子还原》,都在试图剥落后世附加于诸子原典的虚饰,还原经典文献和史实的初始状态,探寻传统思想发生的起点及其当代价值。这一路数在学界引发了普遍关注,可谓是继20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之后对先秦诸子和经学的一次新的清理和解读。2015年秋季台湾大学的开放课程,把杨义《论语还原》作为国学研究几大名家之一,大量引用《论语还原》中的观点、材料,肯定其创新性。

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2013),该馆收藏杨义的书50多种。

杨义在兼任文学所和少数民族文学所所长期间,提出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宏大命题,为研究多民族文化提供了思想方法维度,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说:“比如说我提出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原文学的影响,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边沿的活力’。发生在边沿的那种文学文化具有一种活力,它也影响中原的文学,这个概念在我们少数民族研究界还包括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领域,现在都用得很多。这个概念是我们提出来的。还有一个是藏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个60万行的、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对于这个史诗怎么定位,我就提出一个概念 叫‘江河源文明’,这个概念提出来,对格萨尔的研究,对青海、西藏、甘肃地方的文学文化的研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杨义著作61部、论文600余篇,可谓著作等身,社会地位显赫,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客座研究员,被清华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学府聘为兼职教授,曾讲学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等。 

时下,杨义在澳门任讲座教授已八年,谈起这一历程,他记忆犹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出席澳门大学新校区开工典礼时,殷切期望澳门大学办成全球一流的大学。为此,澳门大学领导在全球广纳贤才,杨义就在那次有幸成为澳门大学在全球招聘的尖端人才六人之一。他的团队使澳门大学的人文学术处于大中华文化的前沿和高端。杨义被誉为“中国文学研究的第一人”。有人称杨义是学术领域的“成吉思汗”,各个领域都研究。他却自称为南海之滨走出来的文史研究的“徐霞客”,跋山涉水,探索未知之域。

 

(文/黄华,图/佚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