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新民晚报走通苏州河手绘长卷亮相人民的城市主题展  > 一条河 一座城!走通苏州河:有风景、有生活、有历史、有故事……

一条河 一座城!走通苏州河:有风景、有生活、有历史、有故事……

坐在河边

看日升日落

我老了

苏州河的歌

依然那样年轻

——王雪芳《阅读苏州河》

再没有哪一条河流像苏州河这样,与上海如此亲近,密不可分。

溯流而上,从外白渡桥至外环线,苏州河途经黄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嘉定6个区。蜿蜒绵长的河水,在上海腹地流淌出一道温柔的生命印记,城市空间就这样沿着河堤两岸,密密生长。

图说:苏州河最美“城市会客厅”亮相 杨建正/摄

相较于黄浦江的宽阔浩荡,苏州河显得朴素平凡,两岸夹杂着弄堂亭子间的家长里短。其实,历史上的苏州河也有过波澜壮阔的时候,那时的她还叫吴淞江,古人无数次在莼鲈之思中念及的地方。

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就在她的身畔孕生——唐天宝年间逐渐兴盛的青龙镇,是上海的城市起点;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则是上海城市简称的命名来源。

吴淞江河道曲而多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称其“古江蟠曲如龙形”。因河沙淤积,她渐渐成为了黄浦江的支流。不过,近代上海依然在苏州河的两岸起兴。

1848年的法文上海地图中,将她同时标注了“Woosung”与“Soochow”——原来,上海开埠后,外国商人知道从这条河可以行船至苏州,便叫她“通往苏州的小河”。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与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在正式文本中将吴淞江上海段称为苏州河,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充满海派特色的新名字,苏州河并未适应不良。她早已不是自然空间上的河流,更被赋予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百年前的建筑今天仍矗立两岸:被迫通商的惘然,半殖民地的屈辱,十里洋场的迷离,河畔浴血的壮烈,迎接黎明的喜悦……苏州河的悠悠柔波,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脉搏。

图说:苏州河北岸虹口区邮政大楼段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最早的面粉、纺织、化工等民族工业在这里起步。工厂多了,人员密集,阵痛也随之而来。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黑臭污染让上海人深恶痛绝。

苏州河两岸有过“远东第一公寓”,也曾塞进了“三湾一弄”棚户区。而河里没有鱼了,只有“突突”的小火轮穿梭来往。瓜果蔬菜、水泥石子、垃圾粪便,都在汽笛声声中装卸。1978年前后,苏州河鱼虾绝迹、路人掩鼻,甚至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还形成了一道明显颜色“分界线”:黄浦江水是黄的,苏州河水是黑的。

然而,即使在苏州河因污染而蒙尘时,人们心底深处仍然怀着一丝对母亲河的眷恋。

这份感情在文学作品里留存下来,比如上海“爷叔”金宇澄在《繁花》里所写的:“经过了苏州河,烟囱高矗入云,路人黑瘦,到中山北路,香料厂气味冲鼻,氧化铁颜料厂红尘滚滚……沿途所见,全部算上海。”水像酱油,但偏偏“温良稳重,有一种亲切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