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斯坦福博士当乡镇公务员不必夸大解读  > 斯坦福博士当乡镇公务员,个别现象不必夸大解读

斯坦福博士当乡镇公务员,个别现象不必夸大解读

当世界名校博士成为乡镇公务员,公众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也期待多元的职业路径选择。

全文1890字,阅读约需5分钟 

撰稿 /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李立军

▲资料图:某地一公务员考试现场。图/IC photo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公示今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名单,其中,一名斯坦福大学博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这名博士报考的是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职位,录用后将从事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基层综合管理工作。按照报考要求,该岗位面向宿州市户籍人员,录用后需要签订5年不得流出本乡镇的协议。

━━━━━

博士考公并非普遍社会现象

世界名校毕业的博士,考公成为乡镇公务员,这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不少人认为,这有大材小用、人岗错配和人才浪费;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个体的自由选择,无需过多解读。

在此之前,也有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博士考取杭州市、深圳市等地街道办的公务员编制,同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引人注目,原因就在于,社会期待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可以投身科技创新和实业发展,而不是成为忙碌于行政事务的基层公务员。

不可否认,从既有观念逻辑看,名校博士考公务员,的确会让人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心存怀疑。一方面,是基层工作是否需要这样的高学历人才,会不会带来人才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能不能适应基层工作,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

近些年来,“考公”热度不减,每年国考省考都有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成功“上岸”和成为公务员,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未来,甚至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终极目标。这催生了考公培训辅导的巨大市场,也吸引很多人连年备考。

不少人追求高学历,却依然希望考取公务员和争取编制,端上一个“铁饭碗”。这反映出的求稳心态和“考公”情结,显然不利于实现人才自由流动和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开发。

但深究就会发现,博士考基层公务员,并非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舆论对这样的现象倒也不必过度放大和过分解读。

据了解,宿州市公务员局今年公布的两批拟录用人员共计434人,而该名斯坦福大学博士是其中唯一的博士,足见博士公务员仍然凤毛麟角。因此,不排除其本人有特定考虑,社会也不应妄加指摘。

━━━━━

破除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

从基层治理的角度来看,高学历人才是否是大材小用,也同样值得商榷。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