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  > 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人民观察)

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人民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质是讲道理,重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怎样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吴潜涛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对思政教育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同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就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作出部署;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等等。这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经验,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彰显了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着力推进内容结构、叙事逻辑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教材,将理论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统一于思政课教材的话语表达中,推动实现理论有“厚度”、学理有“深度”、叙事有“温度”,更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接续性与阶段性辩证统一的鲜明特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在于遵循教育规律,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更好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必须完整准确把握好思政课的本质,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上练硬功、求实效。把道理讲深,重在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伟大的历史成就感召学生、用厚重的文化底蕴涵养学生。把道理讲透,重在用严谨深刻的分析、深入浅出的叙述把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讲透彻、讲明白,让学生有知识层面的获得感、思维层面的通透感、精神层面的提升感。把道理讲活,重在用鲜活的素材、灵活的方式、活跃的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锤炼政治素养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着力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上下了大功夫、硬功夫,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结构明显优化,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教师更好担当思政课教育的时代重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方面,遵循“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重要要求,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另一方面,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受成长环境和社会阅历等因素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活动轨迹大多局限于从家门到校门,主要以“指尖划屏”等方式获取社会信息,相对缺少直接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现实的机会。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将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思政小课堂中,把道理讲清楚、把理论讲透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青少年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大课堂中,教育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立志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善用信息技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

彭庆红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浪潮,我们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更好满足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

开源扩容,让思政课“大”起来。一堂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应是信息量大、元素丰富、故事精彩,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信息技术为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一些高校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对多方资源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整合,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数字资源。一方面,利用数字转化、自动化存储、智能化检索等方式,搭建起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大平台”。通过聚合起纵贯古今、横联百业的理论问题库、案例素材库,形成不同的思政课资源系统,优化思政课内容供给,拓展思政课教师视野,让学生在思政课上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