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保娣: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来源:大河网时间:2024-03-13 15:09当今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通过“推进教育数字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因此,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在数字化时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是实现数字育人的必要条件。数字技术的应用变革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估和反馈工具,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丰富了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为教育评价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一)契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活动需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常采用“灌输”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思想观念和道德观点等,这种单向传输的教育方式往往缺乏互动和引导,制约了大学生的创造性。但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扭转了传统被动的局面,有效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需求。对于教育者而言,数字技术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其灵活地设计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另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实时反馈和评估系统跟踪大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数字技术的开放性更符合其思维特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更好地适应了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实现更全面的教育目标。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但部分内容可能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比缺乏动态化和亲和力。教育者过于注重书本内容,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而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教育者可以提前布置内容,让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利用数字引擎搜索相关资料,获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另外,数字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更具体、可视化的形式,例如通过制作生动的GIF图像、动漫故事等,大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加深对内容的认识,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数字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崭新样态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更加系统化、动态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依赖于教师主观评价和静态评价等方式,评价过程相对固化。但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通过收集多维度的数据和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向进行评估,使得评价更加全面、更具有针对性。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等不同领域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另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使评价过程更加规范和标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可以在平台上明确设定,评价结果可以自动生成,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因此,数字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带来了多重优势,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数字时代大势,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数字化思政教育的新路径,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
(一)技能提升:强化思政教育主体数字素养培育
《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指出,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要做好今年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当前,思政教育者的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培育。一方面,培养教育者的数字化意识,树立数字育人理念。高校要积极引导教育者转变思维,树立数字资源意识、数字应用意识以及数字安全意识。为此,可以搭建教师数字化研修平台,定期举办数字技术的专题培训,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帮助教育者了解数字化教育的前沿发展,以提升其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认识到数字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主动学习数字化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工具和资源,善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对象的数字素养。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育者不断拓展和运用数字化手段,还需要教育对象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化资源,加强其对数字化信息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此外,高校还应当积极建设网络监管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加强供给:优化数字思政教育内容
优质的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应当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首先,充分把握大学生需求,加强数字思政内容的精准定位。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样化形式,针对性地提供数字思政内容。通过算法推荐技术,从数据库中获取大学生的信息数据,包括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社交互动等,再运用数字算法分析其数据,精准勾勒出每位学生的特点,形成个性化的画像,从而为大学生量身定制适合其思想需求和认知特点的教育学习资源。通过精准定位,思政教育内容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坚持数字思政内容的价值导向,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数字技术本身无法辨别信息的好坏和正确与否,需要依靠主流意识形态来规范和引导数字化信息的传播,因此,要推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优质内容生产和传播,并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体系,防止网络信息过于娱乐化,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正面引导作用。最后,创新数字思政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每位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兴趣偏好,教育者可以设计多层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以符合大学生喜好的方式呈现主流思想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另外,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教育者可以采用VR教育、微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呈现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三)整合资源:强化思政教育数字化共享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资源存在碎片化和分散化现象,缺乏统一管理和共享机制。因此,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强化思政资源的数字化共享,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一方面,构建数字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研学平台。目前,数字马院等思政数字化共享平台的成功探索为数字思政资源的获取渠道拓展了新的可能性,在数字马院平台的支持下,可以整合来自不同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实践的思政资源。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倡导共享资源的理念,并努力构建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开辟新的前景。另外,数字思政资源平台应当整合多样化的资源,涵盖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资源等。在此基础上,可以着重关注思政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组织开展学术论坛,建立交流互动社区,开发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等,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思政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社会机构等需要共同努力,明确各方在数字化资源中的责任,并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同机制,以实现思政教育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高校也应当积极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工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扩大教育资源开放范围,形成校内外互通的数字资源供给模式。另外,为确保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高校还需要与政府、社会机构等协作,共同制定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和审核机制,有效推动数字化资源的合理性共享。
三、结语
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革新,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并推动其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数字化时代,高校要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推动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创新发展。
【作者:卢保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吕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