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大学撤销护理专业本科招生的事件,曾因戳中重点院校护理本科「招生难」的痛点,引发广泛关注。
当时,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称之为「无奈之举」,因为从1999年开始采取浙江大学特有的「大类招生」的方式,在「医学部」这个大类里愿意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几乎为零。
近来,同样是关乎护理教育,一则关于护理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以下简称「国控专业」)的新闻,引发持续热议。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次专业目录调整中,将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
事实上,这一调整和过往政策一脉相承。早在2020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提高入口生源质量……研究将护理(学)专业纳入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这一文件中同时指出,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加大护理专业人才供给。
据了解,国控专业就是国家控制的专业,高校申请开设这些专业需要由教育部进行审批。比较常见的分为两类:一类是「热门」专业,开设的学校非常多,招生数量庞大,需要进行一定的布局调控;还有一类是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的专业,专业性强,进入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因此不难推断,国家此次调整的目的在于,通过缩减低质量的护理办学机构,减少中专及以下学历护士招生,来提升高职及以上学历护士的占比。这也意味着未来护理会面临更高的入学分数要求和更严格的选拔标准,将有利于推动护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护理行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不论如何,护理学纳入国控专业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回看浙大「撤招」事件,不可否认的是,护理与其他专业相比,在优秀生源的竞争上,一直以来不存在优势。因此,要想从「入口端」保证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许提升护理办学机构的门槛还不够。
更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如何让社会看到护理的专业价值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