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应用型人才  > 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应用型人才是国际范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后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作为一种新的人才类型,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取向,在培养要求、过程内容、方式方法等都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术型人才具有显著差异。发源于欧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由于较好的整合与实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与教育要求,一直被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

我国的应用型人才,是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从错位竞争角度出发,所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定位。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一批应用型高校坚持以社会发展为导向,动态调整教育内容与培养方式,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链、学科专业链与社会创新链、产业链的紧密对接,较好适应了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公认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在教育实践中,应用型人才尚未真正形成能力为本位的培养价值观,在模式上仍未完全摆脱传统知识本位人才培养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迫切新要求。应用型人才按照类型教育方向,构建特色化的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借鉴国际经验,以项目教学为突破方向,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

南京工程学院多年来坚持以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为中心,依据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侧重点的变动,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教学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的综合改革,实现了从强化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1.0阶段到重视职业能力教育的2.0阶段演进。近年来,依据新时代和新工科教育改革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项目教学3.0版的综合改革,初步构建了“理实一体化、学用创相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项目教学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与培养要求。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最初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目的。相应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是决定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活动及其载体—高等教育机构性质的最关键性因素。一般而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两种类型。前者专指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典型活动集中体现为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后者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本质上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虽然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两者不是绝对的,有时甚至是很模糊的,但从劳动内容和形式来说,两者有着显著区别,因此,培养过程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1.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考察世界范围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自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至20世纪之前,高等教育以“学术精英”为主要培养目标,大学是主要甚至唯一形式。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二战以来,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同步,伴随高等教育普遍进入大众化阶段,“整个高等教育从学术型和研究型转向应用型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的培养主体不再是“为研究而学术”的学术性人才,而是“为职业而学术”的应用型人才。经济发达国家在传统以培养学术精英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之外,兴建了一批以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的专业学院,70年代后,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并取得了与传统学术型大学平齐的法律地位。为与传统的大学相区别,被统称为“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即应用科技大学。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应用型大学,“不同于传统大学教育另外形式的教学计划,‘更着重于就业需要’,‘专业和职业走向以关于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系统情报为基础’。”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主,具有四大特征:①教育专门化,必须接受特定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具备该职业特具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②素质综合化,必须经过和接受比普通职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