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学校情况一、学校简介
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第二篇 学校的就业工作
一、2022 届毕业生工作具体做法
(一)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二) 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与管理
(三) 加强就业市场建设能力
(四) 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
(六)建立毕业生信息跟踪体系二、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第三篇 毕业生的就业结果
一、就业情况
(一)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二) 2022 届各专业的就业去向落实率
(三) 2022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四)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二、就业质量
(一)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二) 起点薪酬
(三) 专业对口率
(四) 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
第四篇就业创业工作改进主要措施
一、克服困难,保证学生充分就业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责任
三、逐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平台
四、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
五、将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
六、加强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第一篇 学校情况一、学校简介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坐落于正在崛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 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学校现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总占地 1420 亩。现有在校生20000余人。学校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法政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 14 个教学及科研单位。建立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现代服务业”和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个学科,33 个本科专业。体育学”和“民商法学”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获批省重点专业、“法学”获批特色专业;金融学、产品设计、法学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外语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学校坚持“博学笃行,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先后有 800 余人次在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文体艺术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 300 余项;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3%以上,在三年疫情期间,最终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坚持国际化引领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推进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国际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与澳大利亚国王学院、伦敦里士满美国国际大学、美国阿什兰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保荐项目。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和“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基地),建有 5 个校级科研所,是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联动发展,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毽球、武术、龙舟等传统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声誉良好。先后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改革开放 30 周年广东最具竞争力独立学校奖”和“改革开放 30 周年广东最佳就业服务奖”,连续七年被增城区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园绿化荣获“广州市花园式单位” 称号。在艾瑞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 2020 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学校进入“区域一流独立学院”行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 2020 年应用大学(独立学院)百强榜中,学校排名全国前列。2022 年 6 月,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 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校跻身全省本科院校上榜行列。
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站在新起点,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当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发展篇章。学校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22年我校毕业生(含结业生)总数3452人。截止2022年8月31日,我校已就业人数2878人,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3.37%,截止2022年12月8日,我校已就业人数3107人,最终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0.01%,达到广东省教育厅、中教控股集团、学校对就业去向落实率的要求,最终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全省同等院校的平均水平。
2022 届本科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院系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率
法政学院
社会工作
56
51
91.07%
行政管理
110
88
80%
法学
349
257
73.63%
小计
515
396
77%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97
96
99%
日语
72
59
81.94%
英语
251
218
86.85%
小计
420
373
88.80%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119
102
85.71%
会计学
202
171
84.65%
人力资源管理
88
79
89.77%
市场营销
71
57
80.28%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1
87
86.13%
金融学
282
244
86.52%
小计
863
740
85.75%
体育科技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01
180
89.55%
小计
201
180
89.55%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83
74
86.7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12
190
80.18%
汽车服务工程
40
38
95%
通信工程
22
20
90.90%
自动化
31
30
96.77%
小计
388
352
90.72%
艺术与传媒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136
108
79.41%
环境设计
125
103
82.40%
新闻学
61
50
81.97%
产品设计
30
29
96.67%
动画
40
33
82.5%
美术学
79
56
70.89%
小计
471
379
80.46%
计算机学院
网络工程
67
54
80.5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0
170
77.27%
电子商务
46
41
89.13%
物联网工程
46
32
69.57%
软件工程
215
161
74.88%
小计
594
458
77.10%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合计
3452
2878
83.37%
2022 届本科生最终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院系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率
法政学院
社会工作
56
54
96.43%
行政管理
110
91
82.73%
法学
349
290
83.09%
小计
515
435
84.47%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97
96
98.97%
日语
72
61
84.72%
英语
251
227
90.44%
小计
420
384
91.43%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119
110
92.44%
会计学
202
179
88.61%
人力资源管理
88
80
90.91%
市场营销
71
64
90.14%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1
95
94.06%
金融学
282
253
89.72%
小计
863
781
90.50%
体育科技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01
188
93.53%
小计
201
188
93.53%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83
78
93.9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12
194
91.51%
汽车服务工程
40
38
95.00%
通信工程
22
20
90.91%
自动化
31
30
96.77%
小计
388
360
92.78%
艺术与传媒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136
122
89.71%
环境设计
125
115
92.00%
新闻学
61
56
91.80%
产品设计
30
29
96.67%
动画
40
37
92.50%
美术学
79
69
87.34%
小计
471
428
90.87%
计算机学院
网络工程
67
60
89.5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0
196
89.09%
电子商务
46
46
100.00%
物联网工程
46
44
95.65%
软件工程
215
185
86.05%
小计
594
531
89.39%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合计
3452
3107
90.01%
第二篇 学校的就业工作
一、2022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做法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1、我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重新选举学校的就业创新领导小组,统领指导学校就业工作,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学校党政一把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亲自抓、负总责,明确了各学院的工作目标和职责,把就业工作业绩作为各学院整体工作考核和评估的核心指标。成立了独立运行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新设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全校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和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和岗位开发工作。各学院成立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负责人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任副组长,设立就业专员,负责对本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将就业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避免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
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宣传小组。为方便辅导员及时把就业信息传达给学生,除了建立就业宣传小组外,还建立了“就业攻坚群”“就业指导群”,让辅导员能更便捷地进行就业信息交流,更便于就业信息的上传下达。
2、完善我校就业管理制度。为适应新形势,解决制度陈旧问题, 学校就业办完成就业管理制度修订工作。2022 年就业办完成对我校《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及岗位开发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发计划管理及经费报销规定(试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本科企业实践教学工作方案(试行)》等制度的修订、发文,并按文件要求,明确职责和工作要求,提升工作质量,推动我校就业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3、完成了教育部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任务,达到学校提出的“访企、谈合作 、见学生”的工作要求。2022年3月份,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部为了在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的就业形势下完成全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工作,将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列入2022年重点工作。
我校就业中心克服新任务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等不利因素,分别在3月份完成工作方案上报和第一阶段工作,并通过省厅的第一次抽查,5月份利用招聘会的机会,召开了由6位校领导组织的校内现场座谈会,7、8月份又组织了全校领导利用假期的时间走访企业,圆满完成了此项任务。
4、学校坚持开展就业工作总结、评先、奖励工作,重新调整了《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就业工作评估体系》。以就业达标为基础,以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服务,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为核心。此考评是考核各学院、部门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各二级学院签订就业签订就业责任书,就业工作列入二级学院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各学院就业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二)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与管理
1、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借助校园网、就业网站、校园广播、公众号、就业宣传栏等工具, 通过传达文件精神,开展就业咨询和指导,加强疫情期间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就业岗位推送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求职。
2、进一步改进就业推荐工作模式。建立教职工、广大校友、企业、学生团队全方位参与的就业服务工作网络,对毕业生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
3、鼓励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就业,参加各项专项计划,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 “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等活动。
2022 届毕业生参加地方项目的 31人,其中 12 人参加“三支一扶”,应征入伍19人,“西部计划”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 0.9%。
(三)加强就业市场建设能力
1、创新就业市场模式,通过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相结合、大型与小型就业市场活动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就业市场活动相结合、校内与社会人才市场招聘活动相结合,不断开拓校内、社会和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2、加强与用人单位及地方就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不断加大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网上就业工作系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双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3、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线实现就业,选择有利于发展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积极组织就业招聘活动。迎难而上,克服疫情、经济下滑、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共组织了线下单位207家,线上网络招聘350家,提供了5000多个工作岗位,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直接提高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10个百分点。
(四)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针对非毕业生每学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活动月,活动月的内容丰富多彩,具体的活动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考研经验交流会、就业创业DV 大赛、简历制作面试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展示自我,畅想未来”演讲大赛、黑板报大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项目,覆盖全院各学院,涉及学生数达 3500 多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职业技能,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2、帮扶就业困难群体
学校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及毕业生的帮扶制度,制订帮扶计划,加大对家庭困难、残疾、和女大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积极组织 2022年毕业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共计为我校 2022 届学生争取求职补贴225.6 万元。学校对就业特殊群体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推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防止因就业问题引发的各种不良现象。
(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之时,便建立了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主要从事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学业进行指导和服务开展。课程主要分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两个子模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意识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知识与技能为目标,构建了由创新基础、专业创新创业、创业实践三个层次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采取建导师库、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措施,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建立毕业生信息跟踪体系
了解学生的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科设置、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校在 2022 年对毕业生做了全面的跟踪调查,收回学生个人问卷为695份。这项调查不仅对即将进入社会谋求工作职位及职业发展机会的学生具有指导意义,还对我校今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计划制定、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一)根据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的结果,毕业生认为学校需提供的就业指导内容如下:
经分析,毕业生认为最需要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指导, 其次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而对就业观念和政策需求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少。我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加强对学生就业信息的服务工作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二)根据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的结果,下图为毕业生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经分析,我校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工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达到69.64%,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工作一般或需改进达到7.48%,为了我校就业工作能更好地发展,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第三篇 毕业生的就业结果
一、就业情况
(一)2022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22 年我校毕业生总数3452人,2022 年 9 月,参与毕业生就业分配方案共计3452人,已经就业人数2878人,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3.37%。考研升学及出国的 52 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18%;参加地方项目的 31人,其中 12 人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1人,应征入伍1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 0.9%。
(二)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院系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率
法政学院
社会工作
56
51
91.07%
行政管理
110
88
80%
法学
349
257
73.63%
小计
515
396
77%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97
96
99%
日语
72
59
81.94%
英语
251
218
86.85%
小计
420
373
88.80%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119
102
85.71%
会计学
202
171
84.65%
人力资源管理
88
79
89.77%
市场营销
71
57
80.28%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1
87
86.13%
金融学
282
244
86.52%
小计
863
740
85.75%
体育科技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01
180
89.55%
小计
201
180
89.55%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83
74
86.7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12
190
80.18%
汽车服务工程
40
38
95%
通信工程
22
20
90.90%
自动化
31
30
96.77%
小计
388
352
90.72%
艺术与传媒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136
108
79.41%
环境设计
125
103
82.40%
新闻学
61
50
81.97%
产品设计
30
29
96.67%
动画
40
33
82.5%
美术学
79
56
70.89%
小计
471
379
80.46%
计算机学院
网络工程
67
54
80.5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0
170
77.27%
电子商务
46
41
89.13%
物联网工程
46
32
69.57%
软件工程
215
161
74.88%
小计
594
458
77.10%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合计
3452
2878
83.37%
(三)2022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2022年我校毕业生80%就业于经济发展的珠三角地区。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来看,我校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大类,到企业及服务性单位就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体现了学校基层服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办学宗旨要求。
二、就业质量
(一)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企业对我校2022届毕业生基本满意为97.32%,一般为2.62%,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培养了适应于社会的人才。
由图可知,说明我校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较强,普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仍需不断提搞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结果得知,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学习的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情况都很重视,这说明我校应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创适应社会的专业, 面向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采取市场化就业模式。毕业生还应该在学习方面多下苦工,了解到学历和学习成绩在以后就业中都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并且争取获得对就业有利的奖项,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更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为此我校要加强专业实践的教学,要建立加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或行业的联系,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并精心准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实习经验。虽然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生生源地和学生文体特长的没有严格要求, 普遍认为工作能力才是重要决定性因素。但毕业生也应注重自身体质素的锻炼,争取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起点薪酬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起薪调查
根据调查,从上表可知,大部分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比较满意。虽然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但我校毕业生整体薪资仍有一定的上升,平均起薪点超4000元,6000元以上工资占比逐步增多,大部分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比较满意。
(三)专业对口率
2022 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分析
院系
专业
参加就业人数
已就业人数
专业对口人数
专业对口率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83
74
57
68.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12
190
142
66.98%
汽车服务工程
40
38
19
47.50%
通信工程
22
20
17
77.27%
自动化
31
30
23
74.19%
小计
388
352
258
66.49%
法政学院
社会工作
56
51
27
48.21%
行政管理
110
88
70
63.64%
法学
349
257
176
50.43%
小计
515
396
273
53.01%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119
102
84
70.59%
会计学
202
171
140
69.31%
人力资源管理
88
79
50
56.82%
市场营销
71
57
45
63.38%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1
87
58
57.43%
金融学
282
244
143
50.71%
小计
863
740
520
60.25%
计算机学院
网络工程
67
54
50
74.6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0
170
123
55.91%
电子商务
46
41
31
67.39%
物联网工程
46
32
17
36.96%
软件工程
215
161
120
55.81%
小计
594
458
341
57.41%
体育科技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39
127
89
70.08%
合计
201
180
123
61.19%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97
96
74
76.29%
日语
72
59
38
52.78%
英语
251
218
163
64.94%
小计
420
373
275
65.48%
艺术与传媒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136
108
91
66.91%
环境设计
125
103
80
64.00%
新闻学
61
50
44
72.13%
产品设计
30
29
27
90.00%
动画
40
33
18
45.00%
美术学
79
56
48
60.76%
小计
471
379
308
65.39%
合计
3452
2878
2098
60.78%
经调查分析,2022年我校毕业生平均专业对口率为60.78%,专业对口率保持稳定。专业设置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岗位要求,但部分专业仍有偏差。
(四)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
经分析,我校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是比较满意的,只有 3.17%的学生不满意。这说明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比较认真谨慎,懂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合适自己的工作。
第四篇 就业创业工作改进主要措施
毕业生就业工作既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推进,我校2022届毕业生面临新冠疫情的挑战和更加复杂的就业形势。2023年是我校就业工作最难的一年,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外部就业环境十分恶劣,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规模预计1158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近百万,学生“懒、慢、不就业”情况已成为我校乃至全省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主动转变管理服务观念,积极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设定明确工作目标,立足地区战略发展,探索创新工作模式,进一步推进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与帮扶、市场开发等就业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 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改进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一、克服困难,保证学生充分就业
1、杜绝就业事故和控制就业舆情,引导学生在学校网站反馈情况,做好热线跟踪工作。
2、确保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标。
3、压低灵活就业占比比例,保护学生权益,加大就业自查力度,迎接国家就业核查工作。
4、切实做好全校及二级学院,特别是重点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的动态管理工作,各学院数据均衡发展。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责任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加入年度工作计划。注重研究我省就业工作文件、分析就业形势、确定工作方针、部署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全校上下统一思想,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我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重新选举学校的就业创新领导小组,统领指导学校就业工作,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学校党政一把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亲自抓、负总责,明确了各学院的工作目标和职责,把就业工作业绩作为各学院整体工作考核和评估的核心指标。成立了独立运行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新设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全校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和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和岗位开发工作。各学院成立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负责人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任副组长,设立就业专员,负责对本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将就业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避免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
(二)就业办拟定我校就业工作“百日攻坚”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就业招聘活动;强化重点学院就业工作落实。截至 8 月 31 日,经全校各学院多方努力,我校毕业生上报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3.37%,取得较好成绩。
校董事会、学校领导亲自负责对就业工作的督导,根据就业工作要求,自 8 月开始,启动每周对就业工作不达标和就业去向落实率末位的学院进行约谈,有力的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
三、逐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平台
(一)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招聘活动
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月的开展,组织“企业家进校园”、“企业宣讲”、“网上招聘会”等活动开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是国家教育部的广东省就业工作品牌工程,是省教育厅对省内承办高校整体就业工作的肯定,由160多所高校经过多重考核指标筛选出来的,我校是增城地区11所高校的代表。此次招聘会省教育厅和广州日报、南方资讯等多家媒体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报道,列为2022年初第一场大型的成功招聘会,多项考核指标在专家考评中进入全省前列。
(二)动员各方力量,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改进就业推荐工作模式。建立教职工、广大校友、企业、学生团队全方位参与的就业服务网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发用人单位,通过校友企业宣讲会,对毕业生实施岗位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就业。党委组织部、创新创业学院和各学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工作的作用,号召学校党组织参与到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党委、各党支部均参与到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我校党员积极带头作用,将困难就业学生分包到人,形成全院共同参与就业帮扶的工作机制。
(三)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和岗位开发工作,确保实习生的就业实习落实率。
1、年度完成100家高质量的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必须满足批量接收毕业生和课程专业的教学合作两个条件。
2、针对2022-2023年近9000个实习生的具体情况,组织1000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岗位需单位赋权、盖章,学生接受度高。
3、50%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的实习就业基地和开发的工作岗位提供实习机会,严把接收函关,接收函由企业加盖公章确认。
4、制定促进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和岗位开发工作的相关文件和措施,落实的相关保障措施。
(四)在完成我校承办的广东省教育厅大型综合性招聘活动的前提下,再开展二级学院精准性专场招聘会,精准招聘
1、确保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2022-2023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圆满举行,制定我校招聘会在全省进入考核前列的具体目标,在现场管理、单位组织、学生组织、招聘效果、对外宣传、工作创新等方面高要求。
2、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法政学院的线上或者线下的法律人才招聘会精准招聘,摸索二级学院精准小型专场招聘会。
3、加大宣讲会等多种形式面对面的招聘活动的组织,全年组织20~35场宣讲会,精准招聘,提高招聘效果。
四、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参加教育厅就业智能化平台建设, 组织学生进入平台,实现快速投递简历、精准匹配和推送、申领报到证、查询档案,以及在线签订《就业协议书》等,实现一站式办理相关业务。
在本学期,就业办启动完善和丰富就业网站建设工作,2022 年通过学校网站实时发布招聘信息500条,招聘岗位近8000个;通过毕业生 QQ 群、班级群、微信、就业讨论组等网络传播方式,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准备地去应聘,更好帮助学生落实就业工作。疫情期间,我校实现就业业务在线办。针对疫情特殊情况,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克服困难,坚持校内值守,加强就业服务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就业服务在线办理工作,我校毕业生通过关注“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在线完成就业派遣、就业去向落实率上报、电子报到证查询、调整改派、就业协议书、档案去向查询等业务的办理,保障疫情期间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五、将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
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为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理论和创新人才培养为指导,以专业教师团队作支撑,在大三学生创业课中加入就业指导教学,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同时借助我校国际化教学改革对相关学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六、加强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一)加强校政企合作。依托学校各学院积极性做好统筹、规划、管理、引导、信息、服务等工作,加强校政企合作制度建设,打通内外就业链条,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企业资源加强校企协同育人,让优质企业走进学校。在2022年校企合作达到新签约50家以上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招聘信息收集和企业联络服务,将1000个用人单位和10000个招聘岗位作为就业办2023年任务目标,引入企业竞争,让学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