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月12日,《山东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是山东大学第五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报告》全面真实地呈现了山东大学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往年的基础上,数据更加详实、图表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排版更加美观,力求向师生和社会公众解读好“山大毕业生去哪儿了”。《报告》包括四部分:一是毕业生概况及就业数据分析,二是校园招聘的特点及趋势,三是学生就业校内联动及社会评价,四是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报告》显示,山东大学2017届毕业生共11340人(未含港澳台毕业生、2017年12月毕业学生,以及威海校区招录的本科毕业生),其中,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分别为6697人、4045人、598人。截至2017年12月10日,总体就业率为92.97%,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0.94%、95.77%、96.82%,保持稳定。学校逐一落实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并在《报告》中进行了分析说明。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是国内外深造和签约就业,深造比例为48.59%,境内签约就业比例为42.29%;研究生毕业去向主要是签约就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境内签约就业比例分别为84.03%、92.31%。毕业生境内升学2924人,主要去往国家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出国(境)836人,其中799人留学深造,27人做博士后、汉语教师志愿者或到境外用人单位工作。签约就业6783人(包括自主创业21人)。从单位性质看,机关、部队占10.36%,各类事业单位占23.88%,企业占65.24%。本科生80%以上到企业工作,博士生近90%到事业单位工作。毕业生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6.26%、5.99%、6.24%、1.52%,在山东省和其他省份就业的比例分别为52.20%和47.80%。就业人数在200人以上的省份包括山东省(3541人)、北京市(616人)、 广东省(422人)、江苏省(409人)、上海市(251人)、浙江省(208人)。在全国范围内,2017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50人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有22个。
值得一提的是,有52.20%的毕业生选择在山东就业,是学校服务山东的具体表现,毕业生省内就业主要去往省会济南和胶东半岛地区。毕业生就业行业呈现总体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制造业”是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四个行业。毕业生签约就业主要去往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企、大型金融机构、重要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和地方重点院校、重点科研单位、主流媒体、党政机关和军队,以及其他具有行业优势地位或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学校对2017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山东大学的学习生活带给学生优质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毕业生普遍表示带着丰富多样的收获从母校走向广阔的世界和未来的人生。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山东大学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9.67%,评价最高的毕业生四项能力素质是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道德品质及责任心、自主学习能力、上进心与主动性。
学校多年的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身上带有鲜明的“山大底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一是富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二是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做事踏实,事业心强,对团队和组织的忠诚度比较高;三是综合素质高,好学上进,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报告》还公布了各学院(培养单位)、专业的就业情况,呈现了山东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举措、校内联动、校园招聘特点趋势等信息。
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对完善就业反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指导学生成长发展,以及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争取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注支持有重要意义。《报告》由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编制,由本科生院(本科招生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等单位协作提供相关文本和数据,由各教学培养单位跟踪完善毕业生数据,先后经历了毕业生就业跟踪、就业数据库维护、数据审核分析、报告撰写、提交审核等环节。在编写过程中,相关单位全面收集信息、科学严谨分析,以期真实地反映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特点趋势、工作举措以及反馈评价等信息。按照切实加强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的理念,2017年底,全校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还对本单位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交本单位党政联席会研究,积极做好向人才培养环节的反馈。
1月8日,山东大学2018年第一次校长办公会听取了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报告》编制情况的汇报,就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研究,同意将《报告》完善后向社会发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