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学生工作  > 2021年院部学生工作总结展示

2021年院部学生工作总结展示

(请点击院部名称浏览学生工作总结材料)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地学院学生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红蓝导向、经纬育人”工作思路,依托学科优势资源、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优势育人平台、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1支部获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集体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1项目获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1作品获“互联网+”竞赛全国银奖,1班级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人获中国电信奖学金•天翼奖,1人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提名,2人获王涛英才奖学金,12人获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校长奖、十大学生标兵等高层次荣誉。

一、队伍建设

1.凝聚育人合力

联合资源系实施“1+2”导师制,获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实施察举制班主任选聘,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会;邀请系主任做客地语引航讲座5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联系对接学生家长近**次。1人获十佳班主任,1人获优秀辅导员,1人获创新创业教育卓越贡献奖。

2.助推专业发展

设立专项研究课题,举办辅导员沙龙,参加全国思政骨干示范培训班等培训20余人次,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勘未来”学生发展咨询室,结合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承担研究课题6项,1项目获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1案例获山东省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三等奖。

二、红线管理

1.筑牢安全底线

更新学院《学生工作手册》,囊括相关制度文件41项;扎实推进“五进两访”,开展宿舍文化节,树立优秀典型,营造良好舍风;以本科生宿舍和研究生课题组为网格,优选154名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网格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2.夯实学风基础

专题分析研讨“十三五”学风数据,出台《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勘探家”班级提升计划,发挥班级主体作用;开设“启明星”微课堂,聘任优秀学生担任讲师,发挥朋辈互助力量;涌现出1个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个优良学风标兵班、3个优良学风班。

3.强化学术氛围

承办学校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举办院士报告会、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等活动20余场;28个项目获研究生创新工程立项,7篇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博(硕)士论文,1人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提名,2人获王涛英才奖学金,1人获评学术十杰。

三、蓝图教育

1.打造学生党建样板

完善党支部“工作要领”,落实“四环一体化”党员培养考察办法,实施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三联纵向共建,实现“党的建设-师道传承-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一体化建设;1支部获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支部获批校样板党支部,1支部获先进学生党支部。

2.提升价值引领实效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书信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党日等活动百余场,1人获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百强;邀请副校长操应长等主讲学涯指导课,邀请中科院院士邹才能、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秦宁等做客经纬论坛;举办地球科学文化节,开展小黄山地质构造揭秘活动,加强学科美育,增强专业认同。

3.打造网络思政矩阵

创作“地科之声”等特色网络文化产品,总浏览量达28万+;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青年榜样进校园,实力“圈粉”众学子》等系列原创网文,总浏览量达200万+;3名辅导员作品入选学校网络思政精品微课;学院连续12年获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四、暖心服务

1.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建强“济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细致开展资助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构建“资助-自助-助人”的育人模式,开展诚信感恩、防骗警示等主题教育15次;190余名受助学生参与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参与地学知识讲解被央视《朝闻天下》报道。

2.推进心理健康工作

完善“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健全工作保障;推行“十个坚持”工作法,开展普遍谈心谈话,贴心呵护学生成长。1案例获山东省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三等奖,学院获评心理健康工作先进集体,1人获评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

3.实现双高就业目标

深入推进就业价值引领工程,采取“点线面”工作法,打造就业工作地院方案;立足学科特点与行业需求,以团体辅导和微咨询的方式,精准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毕业生离校就业率91.98%,实现拔高目标,本科升学出国率达61.8%,73.7%赴能源行业就业,均创近年新高,获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五、培育尖兵

1.打造志愿先锋

春晖志愿服务队秉承“一心三化”建设理念,坚持30年奉献社会,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优秀典型10余人,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2.培育双创尖兵

实施预见研途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入围“互联网+”和“挑战杯”竞赛全国总决赛,1论文入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三大赛”省级金奖5项、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33项。

六、存在问题

 1.全员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学院人才培养一盘棋的格局还不够深化,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机制和载体还不够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度高。

 2.学风建设基础较弱。受生源质量不佳、优秀学生转专业比例高等影响,班级学风指标与一流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存在差距。

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地学院学生工作将坚持把方向、聚合力、厚基础、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育人资源载体,以狠抓学风为切入点,打造“学生工作新基建”,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科学的方法培育勘探尖兵。

 1.牢牢把握方向。进一步健全“大地经纬育人平台”运行机制,依托“勘未来”学生发展咨询、学涯指导课、学科美育、经纬论坛等育人载体,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思想引领、发展指导和资源支持,引导学生更主动、更健康地成长发展。

 2.广泛凝聚合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工作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通过三全育人专题研讨会、班主任年级工作组、“1+2”导师制,协同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力量,推进两个课堂、两支队伍、两路工作的深度融合。

 3.大抓基础基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群体帮扶,抓实宿舍和工作室管理网格,及时防范、发现、化解风险隐患,守住管理红线;依托“勘探家”学风提升计划、“启明星”微课堂、宿舍文化节等载体,营造务实学风、团结班风、积极舍风。

 4.培育勘探尖兵。实施“青春赋能”行动,依托预见研途、预见职路、尖兵计划等育人载体,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继续推进就业价值引领工程,实施“就业同舟”计划,精准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培养国家需要的勘探尖兵。【返回页首】

石油工程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为理念,构筑三全育人同心圆,着力做好“端牢能源饭碗”人才培养工作,强力支撑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及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三全育人亮出“成绩单”。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在全国推广示范。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辅导员专项重点课题1项(全国10项)、第12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

(2)就业升学交出“新答卷”。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02%(全校最高),就业学生80%奔赴能源和船舶“主战场”,本科升学率超64%,保研留本率高达89%,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3)创新创业跑出“加速度”。获“互联网+”国赛金奖1项、主赛道全国第9、“最佳带动就业奖”,作为山东唯一项目参加大赛成果展,创山东省历史最好成绩;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唯一),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132项。

(4)卓越人才踏出“新坐标”。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王涛英才奖2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研究生支教团1人、国际组织实习1人、孙越崎优秀学生奖1人、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1人、校长奖1人、学术十杰2人、十大学生标兵1人、十佳团员标兵1人等。

一、队伍建设

(一)完善育人格局

党政协同、师生互动、校企合作、家校互通、朋辈互助。新聘班主任、学业导师、“非常1+6”导师72人,累计开展“与教授有约”164期、“油模油Young”校友对话10期,9人获十佳百优班主任(1人十佳)。

(二)提升工作能力

开展“五进两访”,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获校优秀辅导员1人,第一届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金微课”二等奖、山东高校“我来讲党课”优秀党课、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一等奖、山东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山东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二等奖各1项,获“学工杯”排球赛冠军。

二、学生教育

(一)强化价值引领

着力爱国主义、石油精神、传统文化和新生启航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庆祝传统节日等活动,组织新生十讲及实践活动。应征入伍10人,获征兵先进单位、军训先进团。

(二)筑牢网络阵地

打造“荟萃石工”品牌,强化易班粘性。发表推文400+、快搭20个,优课39期,浏览量30万+;抖音发布正能量100余条,浏览量200万+。获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十佳学生组织、十佳网站、校园十佳新媒体、优秀网络文化工作室等。

三、学生管理

(一)加强基础管理

每周1次宿舍、工作室检查,承办第三届实验室安全视频大赛,举办宿舍文化节,毕业生“留一间雅室”、实验安全准入考试100%全覆盖。

(二)严守安全底线

落实零汇报、请销假,严防疫情,信息化掌控学生动态,疫苗两针接种率96%,强化针接种率超83%。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四、学风建设

(一)创建优良学风

完善学业困难数据库,开展结对帮扶、开设勤学课堂、执行学分预警、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加强课堂考勤、听课、巡考和家校沟通等,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个、校优良学风班4个、免监考诚信班级4个。

(二)浓郁学术氛围

开展研途有道20期,“名师有约”“仰望星空”学术沙龙22期。获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研究生优秀成果奖5项,山东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9篇,高水平论文156篇。

五、学生资助

(一)精准助推资助

实现“对象、管理、力度、方法”四精准,认定困难学生368人,评定30余项奖助学金,覆盖1346人次,材料一次性合格率98.5%。

(二)三维聚焦育人

聚焦“资助深度、工作广度、育人温度”,政策宣讲5次,防诈反诈活动12次,“送政策到家”线上家访50余次,全员安装并激活反诈APP,获资助宣传优秀组织单位。

六、心理健康

健全四级体系,加强骨干培训。开展案例研讨,逐一排查约谈。“心晴加油站”推文9期,开展“美丽心灵●阳光石大”、团体辅导等活动40余次。获山东省心理健康节奖项3个、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学生骨干各1人。

七、学生党建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执行“十个一”系列主题方案,升级“青年之家--红色先锋践行社”教育阵地,“一党英才”线上教育24期、“红色讲堂”线下学习6期。发展456名、转接374名党员。获校先进党支部1个、优秀学生党员1人、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2人、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优秀组织生活案例2个。

八、共青团

开设学生骨干“云梯班”,召开第二次学/研代会,完善第二课堂,打造育人金课。开展“油小志”实践先锋培训班,暑期实践立项数全校第2,向阳花获公益之星。庆祝建党百年青春歌会获一等奖、最佳风貌奖,“321”专项总评前3。思美之星李若怡录制教育部《红色文物青年说》在央视网展播,“王涛英才”刘云霆录制《百年青春潮》在“学习强国”展播。运动会总分第3获“院长杯”,健身节总分第3获优秀组织单位、体育道德风尚奖,多人获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等。

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学院将努力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能源报国”招生优选计划,打造“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基、美育浸润、劳育淬炼”五大工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引领学生面向西部奔赴能源“主战场”,着力培养五育并举的一流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建团100周年及校庆70周年。

一、实施“能源报国”招生优选计划,提升生源质量

为加强学风建设,配合教学部门推进招生宣传。学科专业负责人、教授、在校生三个100%参与招生,成立招生志愿者协会,设立优秀生源贡献奖,共建优秀生源基地等。

二、打造“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体系,强化过程培养

聚焦主责主业,实施德育铸魂党建思政引领工程,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石油精神、石大精神,讲好石工故事。实施智育固本优良学风创建工程,狠抓基础工作,开展“123456”学风建设活动,筹办第二届“能源●智慧●未来”大赛。打造富有学科特色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实施体育强基、美育浸润、劳育淬炼工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改革。

三、实施“价值引领”就业提升工程,服务国家需求

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围绕石油学科“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奔赴能源“主战场”。走访长庆、西南、新疆等西部能源行业,成立“西部人才计划班”,共建西部实习基地,组织“石工博士团”赴西部开展实践活动。走访山东省16地市,对接实施“服务山东一流学科人才订单计划”,每年输送一批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返回页首】

化学化工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院落实立德树人,强化“三环”设计,坚持立格局、拓载体、强特色,深化协同育人,推进融合发展,培养勇担当、重实践、善创新的卓越人才。

一、队伍建设

全员化凝聚向心力:开展院长思政课、导师培训会等15次,发布《班主任月度工作指导意见》10期,政企科教专家联授思政大课,凝聚育人合力。制度化推进执行力:依托辅导员党支部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单周例会双周研讨,扎实推进五进两访,建立工作台账、签订年度目标任务书。专业化加强战斗力:参与培训27人次,组织学情熟知11次,主持校级课题研究3项,发表论文5篇。获全国网络微课三等奖1项、省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1个、指导教师2人、优秀辅导员1人、十佳百优班主任10人。

二、学生教育

理论学习深学明理:开展专题报告“辅导学”、党史讲述“宣讲学”、教育实践“实地学”、主题图文展“处处学”等活动30余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启智力行:开展“辉煌百年·化育初心:十个一”主题活动,选树百个先进,落实四航工程,举办国防和少数民族专项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网络思政明辨增信:依托“缤纷化蕴”矩阵,开设专栏、录制微课、发布网文,提升育人实效。获新闻宣传先进集体,首批校园网络名师和文化工作室考核优秀,2人入选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获山东高校融媒传播论坛综合奖3项、中青网短视频优秀奖1项;获西海岸最美大学生1人、十大学生标兵2人、校园好网民1人,2人参军。

三、学生管理

网格化保障覆盖面:完善规章制度19项,成立四级网格员队伍,落实三级宿舍检查,确保隐患排查全覆盖。多途径守好安全线:开展知识竞赛、专题培训、案例警示等,实施实验室准入制,组织日常巡查,开展防控应急演练,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全方位聚焦关键点:动态完善数据库,“一人一策”帮助特殊群体,确保过程管理精准。获省级先进班集体2个、优秀学生干部1人、学生4人,1安全巡查志愿者受学校奖励。

四、学风建设

督学平台提升自觉性:做好学情调研,落实一日作息等制度,强化习惯养成;开展警示教育,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杜绝学术不端。导学平台提升主动性:开展学风建设月,发放三色预警单,组建互助小组,签订学风建设目标任务书,聘任34名创新朋辈导师,营造良好学风。优学平台提升创造性:主办全国分子筛大会,邀请孙丽丽院士等13人开展名师有约。发表SCI论文328篇,获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8项、省“互联网+”金奖1项、银奖2项;获孙越崎优秀学生奖1人、研究生学术十杰2人、优良学风标兵班1个。

五、学生资助

覆盖到位促高效:入学前线上宣讲、入学时定点宣传、入学后专场解答,确保政策入脑入心。精准资助保实效:通过日常摸排、问卷家访,动态追踪、精准识别,建立454名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健全三级审查机制规范评选程序,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双线育人求长效:发挥本科336余万奖学金作用,组织获奖学生风采展、分享会、担任资助大使,结合假期支教调研,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确保资助育人育心。1短视频入围第七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设立学院企事业奖助学金4项,入选发展性资助育人项目1项。

六、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科学认知:开展46场主题班会鼓励积极自助,开展全院培训、系室专题研讨推进全员育心,组织12次师生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提升工作技能。识别潜在危机:结合“六个一”实现学生谈话全覆盖、不断线,低年级班级团体辅导100%。提升活动质量:日常活动优设计,主题活动抓节点,承办学校第八届心理健康辩论赛。获“美丽心灵阳光石大”最美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七、学生就业

拓宽渠道有广度:全院动员全员参与,联系22名校友专场招聘,走访50余家石化企业。助推发展有力度:强化价值引领,构建全程化教育指导体系,12次生涯讲座、11项职击未来活动、19场求职训练,引导低年级生涯探索与定向、高年级求职定标与提升。解决困难有温度:全面摸底、细致服务,一人一档动态跟踪、定制帮扶,促进多渠道就业。就业率达95.41%,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人获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3人获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

八、学生党建

注重组织保障:深化“四联系”“两指导”,党委专题研讨工作4次,教工党员每月联系党员常态化;成立学生会党支部,召开业务培训、评议考核等12次,“一好双强”配好26个纵向支部书记。注重从严从实:实施师生支部共建、本研支部结对、校企支部联动,实行“四严五把关”考察办法,深化全程纪实等制度,全年发展党员420人。注重特色培养:开展建党百年庆祝活动40余次,组织月度微党课,上好党员培养“四课”、落实“五有标准”。1人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获研究生党支部优秀组织生活案例2项、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2人、优秀学生党员1人。

九、共青团工作

夯实理想信念:建好二级团校,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主题活动,连续两年获评红旗团委,获省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十佳团员标兵1人,1人入选研支团。助力精英建功:打造“三好四强”团支部,开展新精英训练营,召开学代会,提升团干素质能力。激活成长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文化育人,弘扬体育精神,组建459支实践队,承担珠江路小学志愿教学200余次。83人次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大创立项68项;获省大艺展获艺术作品奖3项、思美之星2人、科技之星1人;实现校运会五连冠、青年健身节三连冠。

十、存在问题

 1.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不足,理论宣讲能力待加强。

 2.主题教育缺乏学院特色,体系化不足,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不够。

 3.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不完善,全员合力不足,缺少代表性成果。

十一、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学生工作融入学院发展大局,结合校院“十四五”规划,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等关键节点,深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土壤,积极服务学科专业发展,一体化、工程化、品牌化推进工作系统落实。

1.队伍建设:打造辅导员金课,推动辅导员上讲台、进网络,强化理论宣讲能力;组建成长团队,定期专题研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成果产出。

2.学生教育:将学院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资源,凝练内涵,构建铸魂体系,提升供给质量,增强号召力和时代感。

3.学生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各级网格员在日常管理、网络舆情等方面的工作意识,提升潜在问题识别率。做实做好古镇口搬迁工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有序组织,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安全稳定。

4.学风建设:大力实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打造纵横交错、情理互融的朋辈育人体系,提升优良学风达标率、降低预警率。

5学生资助: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打造资助育人特色品牌;依托社会力量增设学院奖学金,扩大奖优助困覆盖面;引导受助学生参与政策宣讲、回馈社会,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6.心理工作:抓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用好心理筛查和大数据,规范特殊群体“一人一档”,第一时间掌握、研判学生问题。

7.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工作合力和总体布局,优化就业结构,拓展求职广度,与教学系共同开展专业认同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完善全程化生涯教育体系。

8.学生党建: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既做好形式又做实内容,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以特色化提升高质量,既对标达标又创新创优,切实拓展党员教育内涵,增添支部建设活力。

9.共青团: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基层活力;建立全员参与工作机制,争取校内外平台资源,提升双创能力;完善“选-培-推-退”机制,提升学生干部素养。【返回页首】

机电工程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机电工程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院历史传统,贯彻落实“筑底线,牢基础,抓重点,强特色,建队伍,做贡献”十八字方针,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筑底线,牢基础

1、安全教育方面。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施安全网格管理,定期分专题研讨工作并制定工作体系10余项,形成5万字工作手册,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晨检+晚值+夜宿+特巡”制度,落实“双减”目标,及时摸排、干预学业困难、出现重大疾病或心理问题等特殊群体,强化评估-干预-反馈-提升过程化管理。

2、思想教育方面。围绕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美育教育“四育融合”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华灿讲坛”、选树“机电榜样”、评选“院长奖”,培养新时代卓越人才,学生中涌现出“校长奖”获得者、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等一批优秀个体。“四环融合”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登上《中国研究生》。建好用好集“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学习资源”为一体“微观机电”新媒体矩阵,获评“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新闻宣传十佳学生组织”,2人获省级及以上新闻宣传奖励。

3、学生党建方面。建立“红链机制”,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把各主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