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学,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支。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群体心理,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早期社会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民族、群众这样一些大型群体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验方法进入社会心理学,致使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研究转而侧重于小型群体问题。围绕小群体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群体凝聚力及其测量、群体领导问题;群体思维、群体决策、群体极端化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群体问题已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社会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民族、群众这样一些大型群体问题。M.拉察鲁斯和H.斯坦塔尔是民族心理学的直接创建者。1859年,他们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文章“民族心理学序言”,认为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方面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民族精神活动的规律。W.冯特发展了民族心理学思想,提出民族心理学应当采用不同于作为实验科学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即通过分析文化产品──语言、神话、风俗习惯、艺术等来研究民族心理问题,并于1900年出版了10卷集的《民族心理学》。关于群众心理学,G.塔尔德于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认为只有借助于模仿的思想,才能解释人的社会行为。1891年,S.西格尔出版了《犯罪的群众》。1895年,古斯塔夫·勒庞发表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他认为,群众是冲动的,无理性的,缺乏责任感的、愚蠢的,个体一旦参加到群众之中,由于匿名、感染、暗示等因素的作用,就会丧失理性和责任感,表现出冲动的、凶残的反社会行为。1908年,W.麦独孤发表《社会心理学导论》,提出社会行为本能理论,以人天生有结群本能来解释人们的结成群体问题。这些早期学者提出的有些思想,如模仿、个性消失、群众极端化等观点,直到现在,还在社会心理学中具有一定影响。
要成为群体,必须具备5个条件:
1.有一定数量的成员;
2.有一定的为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3.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4.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5.成员心理之间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