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如何不再只盯着考研考公高校教师  > 多校呼吁毕业生不要仅盯着考研考公,面对就业怎样选择更好?

多校呼吁毕业生不要仅盯着考研考公,面对就业怎样选择更好?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一边是日益增长的研考、公考竞争压力,一边是政府、学校呼吁促进毕业生就业。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学生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校方又有怎样的建议?

多所高校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

2024年3月初,多所高校发出倡议书,提倡毕业生积极就业。据公务员考试网数据,2024年国考报名总人数超291万人,再创新高。而教育部消息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38万,相比2023年下降了30余万。

2024年2月,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在公开信中称,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让青春出彩,让人生升华。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致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倡议书》中提到,希望同学们全面考虑各种就业岗位的价值和与自身能力的匹配度,特别是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不仅关注升学、考公、考编等传统路径,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如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甚至考虑参军报国,在部队中建功立业,让青春焕发光彩,实现人生价值。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月发出的倡议书提到,体制内和政策性岗位供给有限、企业岗位需求收缩,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和家长们应科学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关注就业政策变动,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种就业岗位所特有的价值,以及与同学们自身性格能力的匹配度等,合理定位求职目标。

面对就业,她们怎么做?

她们来自公认的“考研难”专业——经济学、英语。

出生在成都的小许目前就读于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大三的她高考分数超过四川省文科一本线40多分,本可以报考一所重庆的重点大学,但在妈妈的建议下选择留在了成都本地。“一开始就是奔着找工作去的,不然也不会报现在这个学校了。”小许没有考虑过考研、考公务员。因为家人的意见,她倾向留在家乡。“大一的时候我就开了网店,现在每个月收入能有几千元。”小许经营的网店主要售卖动漫IP周边,寒假期间一个月的收入曾达到万元以上。

图源:cfp

小许想要就业,基于自己的现实状况:虽然就读于英语专业,但却对考上研究生没有太大信心。网店的收入给了自己一定的底气,不用因为收入急于找工作。在小许看来,周围的同学和朋友的就业情况与所读的专业也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民航大学,与航空行业紧密相连的专业,例如空中交通管理能有更对口的就业岗位。

同样,虽然没有拿到正式毕业证,但李红暂时不用为自己的工作担心。她将于2024年暑假大学毕业,目前已经拿到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邀约。她是江西人,就读于一所西南地区的211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我觉得经济学考研竞争压力很大。”李红认为,自己属于“被迫就业”的那类学生。而她所在的学校和专业,考研率颇高。“经济学专业考研其实竞争压力很大,一些好的学校甚至需要考400分以上才可能被录取,如果仅仅过了国家线是不够的。”李红原本也有考研的打算,2023年,大部分高校公布了研究生招生章程之后,李红的心态有些摇摆。她发现自己最初的目标院校招生人数不多,担心自己不能成功上岸,便换了一所目标院校,却又不舍得放弃秋招找工作的机会,最终还是参与了当年的研究生考试。但彼时备考研究生的意愿已不太强烈,最终她还是决定全力准备就业。

“从9、10月开始投递简历,11月初拿到了一个offer,我总共投了上百份简历,邀约面试的有十来家,最后录取的有两家。”李红最后选择回到家乡江西,从事采购工作。对她来说,一份满意的工作包含三个要素:薪资待遇、基本的员工福利;公司规模;行业的发展前景。

早准备、早行动,求职时更占优势

据李红反馈,与自己同龄的很多同学之所以继续选择升学、考公,有诸多原因:“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好好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上面。而对就业很有帮助的实习经历却没有多少。”李红在大三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但实习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强关联。此外,她认为,能否获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