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发展,是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校课程的新目标。新目标需要新教学,课程单元的设计让教师从关注一个知识点、一堂课转变到一个单元,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站位,提升了教师的格局,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地理组教师们不断在学习中提升,在研究中发展;在教育理念上向“关注学生素养发展”转变,在教学方法向“学生如何学”方向转变。
二
素养发展,演练提升----课堂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地理组老师坚持实践改进。为满足学生素养发展需求,地理组老师着眼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课例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 从内容到课程的学习过程,合理设计学习单元
地理组老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系统分析教材内容及其所承载的素养发展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整体设计学习单元,明确单元主题。依据学习目标,遵循学科体系和学习逻辑,考虑单元之间的关系,整体架构单元学习活动;考虑单元内课时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顺序。
如:按教材内容组织的学习单元设计,以结构图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课例内容,则是以真实情景下学习任务进行设计,学习任务具有综合性、挑战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体性。
【以真实情景下设计学习任务 →→→ 以结构图形式设计的整体学习单元】
课例1:闫晓杰老师的《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课例2:刘莉莉老师的《识别地貌形态》
课例3:彭光莉老师的《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2. 组织参与式、反思性课堂学习,构建学科大观念
地理组老师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深度思考、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学习情境与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交流-反思提炼”中完成学习任务。组织学生研讨、交流和分享,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学习成果,完善知识结构,梳理问题并向教师和同学求助,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和方法策略,向更上位的地理原理提升,构建地理学科大观念,形成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落实素养发展目标。
【参与式、反思性课堂学习 →→→ 构建学科大观念】
课例1闫晓杰老师的《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课例2 刘莉莉老师的《识别地貌形态》
课例3彭光莉老师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3. 价值引领,聚焦核心素养,坚持学科育人
在情境体验和亲身感悟中,聚焦核心素养,坚持课程育人,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相结合,强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地理素养的培养,则是让学生正确应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地理实践中积累正确的活动经验,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最终在解决地理环境中真实问题时形成正确的行为。
【地理实践 →→→ 素养发展】
课例1闫晓杰老师的《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课例2刘莉莉老师的《识别地貌形态》
4. 尝试多样化评价,诊断课堂学习效果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目标,针对核心学习活动制定表现性评价方案。参照课程标准,对学生活动表现进行水平预设和行为描述,形成表现评价指标。对照活动表现评价指标,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即时评价和反馈,并结合水平进阶的关键点给予指导,激励学生进一步迁移运用与探究。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与实施分层(基础型、拓展型)作业、任务式(实践型、探究型)作业、学科融合类(跨学科、主题式)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发挥作业的复习巩固、提升素养和过程性评价功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迁移应用学科知识和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表现性评价】
课例 闫晓杰老师的《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探索实践性作业】
课例 彭光莉老师的《分层设色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