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极目锐评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却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

记者调查发现,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

在这些研学项目的渲染下,大凉山似乎成了“公益支教的秀场”。(据6月12日新黄河客户端)

某机构大凉山支教研学产品,7天销售额超万元(图源:项目截图)

支教,顾名思义,就是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行动。一开始,支教行动多为国家相关部门、各个大学官方组织和发起,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落后地区孩子的教育需求,于是民间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团体都开始组织支教活动,各种时长和形式不同、主题各异的支教活动遍地开花,尤其是像大凉山这样曾经因贫穷落后而出名、备受网络关注的地区,更是成为支教热门地,据多家公益组织观察,蜂拥而至的支教志愿者俨然成了大凉山的另类“特产”。

支教活动掀起热潮,当然有其积极意义。参加支教活动的志愿者中,有很多是真的关心山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去帮助孩子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打开心灵的窗户,插上梦想的翅膀。而在这个过程中,支教也是自教,志愿者教师在与山区孩子和民众的相处之中,也会被他们的纯真和乐观所感染,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交流的回响中汲取力量。

正因为支教是一场真诚与信任的双向奔赴,那些利用支教来镀金、赚钱的行为就显得更加丑陋。一些研学机构打着“公益”的旗号,高价售卖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根本不管孩子们需要什么,也不管来的人能不能教,将食宿条件不好当成是卖点,把大凉山的学校当成了夏令营游玩的景点,把山区的孩子当成摆拍的背景板,没有丝毫育人助人之心,“开单”才是最重要。

“卖惨式”大凉山支教研学宣传(短视频平台截图)

在这样功利性地炒作下,出现了一批“纸面支教”者,他们花大价钱购买支教研学项目,却并不愿意扎根山区、深入一线教学,而是把讲台当成了舞台,上去走一圈,唱唱歌,说两句英文,拍拍照就走,拿到了做公益、乡村支教的证明,为自己将来的前途铺路,这样走马观花、热衷表演的支教者,不但不能给山区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会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扭曲孩子们的价值观,喧嚣不止,危害深远,应该予以整治。

支教公益活动发展到现在,应该是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纯粹。山区教育当然需要扶持和帮助,但是具体需要哪方面的扶持,什么样的帮助,应该多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有的地方的孩子需要补基础,培养学习习惯,有的地方的孩子需要扩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有的地方的孩子则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和关怀……真正热心公益的人们,会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性,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孩子们的眼睛,给他们带去信心和激励,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的理想,靠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

可以说,凡是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想着如何帮助学生,只想着自我满足、自我感动,不考虑自身行为对社区、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的机构或个人,都不可能做好支教工作。支教就是支教,研学就是研学,不应该将其目的和初衷混为一谈。相关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严格筛选来支教的机构和团体,不要因为“抹不开面子”,就让孩子们天天忙着当“群众演员”。市场也应该主动拒绝这种“卖惨作秀”式的“支教”,守护公益活动的奉献初心,让每一次支教都能真的带来改变,留下意义。

【责任编辑:贾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