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复旦学院院长张涛甫研究生迎新寄语  > 复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研究生迎新寄语: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如何重建确定性

复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研究生迎新寄语: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如何重建确定性

9月4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研究生迎新见面会上,院长张涛甫发表讲话《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如何重建确定性》,寄语新闻学院全体研究生新生。

各位同学、老师,尊敬的何婕校友:

下午好!

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2022级新院研究生,相聚在线下与线上,开启你们的复旦前程。在此,我们代表全体复旦新闻人,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天,我想跟各位谈谈我们新闻传播专业问题。谈及这个问题,涉及专业理念、价值观、知识逻辑、操作规范等等问题。此前,在我们新闻传播专业,不论你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久经沙场的职业“老司机”,大家有很多共识和知识基本上是确定的。现如今,一些确定的东西变得不那么坚固了。本来,我们这个安身立命的专业,其使命就是要直面变化,给世界和民众以确定性的。而以新闻为志业的新闻人,从来就不惧变化,且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表达力穿越变化,从而把确定性交给世界和公众。可眼下,我们曾有的确定性似乎液态化了。

互联网技术所释放的天量级的效能,也释放出远超我们智慧极限所能承受的不确定性。互联网技术刺激了知识的激增和信息的无序扩张,而人的认知能力并没有匹配性的增长。我们知识存量已无法把握满屏的不确定性,有限的理性知识已经撑起不确定性的非理性繁荣。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虽在努力解决认知和管理复杂性难题,但不能解决信息超载带来的认知不确定性问题。

我们有这样深切的感受:信息失序繁衍与知识确定性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衡。信息密集出场,知识黯然隐身。在芜杂涌动的信息瀚海面前,知识的供给严重不足,甚至出现结构性失能的态势。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敏锐地发现:人们堆积信息和数据,却未获得任何知识。人们踏遍千山,却未总结任何经验。人们纵览万物,却未形成任何洞见。即便是最大规模的信息积累——大数据,所包含的知识也十分有限。随着信息的增加,或者说滋长,更高的判断能力却渐渐枯萎。

如今,目力所及乃至不及处,到处涌动形形色色的信息和知识的漂浮物,充斥着大量同质化、碎片化、浅表性的信息,良莠杂陈,泥沙俱下,身处其中,沉浸日久,会产生出挥之不去的倦怠感,这种社会场景也被称之为“倦怠社会”。安东尼•吉登斯曾用“失控的世界”来给进入后现代的人类社会命名。他说:这个世界看起来并不像我们预测的那样。它并没有越来越受到我们的控制,而似乎是不受我们的控制,成了一个失控的世界。面对失控的世界,亟需有确定性予以安顿。昨天金力校长在开学典礼的发言中说到,未来,也许将面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