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基坑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 中国油田开发主体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中国油田开发主体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0 引言

中国油田类型复杂多样, 储集层大多为陆相沉积, 油藏非均质性严重, 天然能量较弱, 需要早期补充能量开发, 近年来新开发的特低和超低渗透油田大多需要压裂改造才能投产, 有效开采难度较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实践, 特别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攻关项目的开展, 逐步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各类油田特征的开发理论和开发主体技术系列, 有力支撑了中国原油的生产。20世纪60— 70年代, 建立和发展了中国陆相油田分层注水开发理论和技术, 松辽、渤海湾盆地油田相继开发, 原油产量快速增长; 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 低渗透、稠油、复杂断块等油田开发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90年代后期以来, 高含水、特低— 超低渗透、海洋、碳酸盐岩等油田开发技术取得突破, 形成东部稳定、西部发展格局, 产量稳定增长, 至2010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2× 108 t并基本保持稳定[1]。中国油田开发技术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精细分层注水开采、化学驱提高采收率、中深层稠油开采、特低— 超低渗透油田开发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