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大师  >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吴昌硕 WuChangShuo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吴昌硕 WuChangShuo

文章顶部 文章顶部

吴昌硕(1844.8.1—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

中文名:吴昌硕外文名:Wu Changshuo别名:俊卿籍贯:浙江安吉出生地: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44年8月1日星座:狮子座去世年月:1927年11月29日职业:诗人 书画家 篆刻家代表作品:《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缶庐集》等。权威编撰:道子羲之丨全球书画人物志吴昌硕肖像吴昌硕肖像

吴昌硕 – 生平简介

吴昌硕,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酒(季仙)结婚,浙江归安县(今属吴兴县)菱湖镇人。结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光绪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二十二年被举为安东(今江苏省连水县)县令,到任一个月便辞官南归。三十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王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有《缶卢集》、《缶卢诗存》、《缶卢印存》及书画集多种刊行。七十岁后又署大聋。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

1927年11月6日,吴昌硕突患中风,在沪寓谢世,享年84岁。1933年11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柱上刻有沈淇泉(卫)所撰联语:”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吴昌硕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有《缶庐集》。吴昌硕有三子一女,次子吴涵、三子吴东迈均善篆刻书画。

吴昌硕绘画作品吴昌硕绘画作品

吴昌硕 – 年谱简编

1844年甲辰1岁9月12日(农历八月初一)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当时隶属孝丰县)。1865年乙丑22岁是年中秀才。1866年丙寅23岁与父迁安吉城内居住。1869年己巳26岁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本年编成《朴巢印存》。1872年壬申29岁赴上海,得识高邕之。1873年癸酉30岁在安吉从县教谕潘芝畦学画梅。再赴杭投诂经精舍。在杭识吴伯滔。1874年甲戌31岁秋,赴嘉兴客杜筱航(文澜)曼陀罗馆,识铁老金树本,与谈诗及识古器之法。1875年己亥32岁赴试武林。1879年己卯36岁集拓所作印成《篆云轩印存》。携往杭州就教于俞樾,俞极赞许,为之署端并题辞。1880年庚辰37岁寓吴云(平斋)两礨轩,以《篆云楼印存》请教,吴云为之删削,更名为《削觚庐印存》。识吴秋农、金心兰、顾茶村、胡三桥、方子昕等。与杨岘(见山)订交。1882年壬午39岁居苏州。友人荐作小吏以维持生计。与虞山沈石友订交。1883年癸未40岁因公赴津沽,在沪识任伯年。在析津(今河北大兴县)识杨香吟。由析津回沪,与虚谷、任阜长缔交。任伯年为作《芜青亭长小像》。是年在苏州由潘瘦羊之介,与收藏家潘祖荫纳交。1887年丁亥44岁至沪,任伯年为作《棕荫纳凉图》。1889年己丑46岁在苏州。时伯年来访,为之作《酸寒尉像》,自题诗。施旭臣、谭复堂为《缶庐诗》作序。1890年庚寅47岁居上海。识吴大澄。1891年辛卯48岁日本国书法家日下部鸣鹤(名东,字子暘,江州人,1838–1922)来华,与先生纳交。1892年壬辰49岁任伯年又为作《蕉荫纳凉图》。1893年癸巳50岁在上海编选壬辰以前所作诗三卷刊行,题名《缶庐诗》。1894年甲午51岁在北京以诗及印谱赠翁同龢。中日战争爆发,参佐吴大澄戎幕,北上抗日。1895年乙未52岁任伯年为作《棕荫忆旧图》、《山海关从军图》。十一月,任伯年病殁沪上,作诗哭之并撰联。1899年己亥56岁十一月,得同里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去。1900年庚子57岁日本河井仙郎投先生门下。1903年癸卯60岁自订润格。编选壬寅以前所作诗为《缶庐诗》第四卷,连同前刊三卷,又《别存》一卷合为一册。1904年甲辰61岁移居桂和坊19号,名其斋曰“癖斯堂”。赵子云投入门下。1909年己酉66岁在沪与高邕之、杨东山发起成立上海豫园书画善会。1912年壬子69岁至杭州与西泠诸友宴集。本年始以字行。1913年癸丑70岁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秋,梅兰芳来会。重订润格。王一亭投拜门下。迁住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1914年甲寅71岁参入九老会。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1915年乙卯72岁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1920年庚申77岁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诸乐三列为门弟子。1921年辛酉78岁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1923年癸亥80岁潘天寿由诸闻韵引见来谒,撰联以赠。门弟子陈师曾卒。1925年乙丑82岁沙文若(孟海)由王贤引列为门弟子。1927年丁卯84岁11月29日逝于沪寓。

《红衣达摩》 《红衣达摩》

吴昌硕 – 往事略集

吴昌硕身材不高,面颊丰盈,细目,疏髯。年过七十而鬓发不白,看去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这是他勤于劳作的结果。他每天早起,梳洗过后,就面对书桌,默坐静思约一刻钟,把当天的工作程序安排好,然后再进早餐,有时兴致来了,不及进餐即开始工作。他在作画之前,先要构思。有时端坐,有时闲步,往往要过很长时间。及至酝酿到一定程度,整幅画面的形象在心中涌现,灵感随即勃发,于是凝神静气举笔泼墨,一气呵成,看去似乎毫不费力。等到大体告成之后,对局部的收拾,却又十分沉着仔细,惨淡经营,煞费苦心。常见他凝视沉思,笔头颤动,跃跃欲试,但很久不着一笔。他曾说过:“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一幅画作好之后,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并请友人品评。大家提出意见,他就虚心听取,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万一画得不大满意,他就断然弃置,毫不顾惜。

背景离乡,寻师访友

吴昌硕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鄣吴村是一个峰峦环抱、竹木葱茏的山村,风景十分清幽。在这样的山村中度过他的童年时代。幼年时求知欲很旺盛,好学不辍。起初跟着他父亲念书,后来往邻村的一个私塾中去就学。每天翻山越岭,来往十多里路,虽遇风雨从不间断。他十多风韵犹存时即嗜刻印,磨石凑刀,反复不已;他父亲见他近于此道,加以指引,遂得门径,益乐此疲。十七岁那年,太平军从安徽直指浙西,清军尾随而来,杀人放火,奸掳掠,无所不为,人民不堪清兵蹂躏,四处逃亡,流离颠沛,辗转于荒山野谷之中,此时,吴昌硕的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来他又与家人失散,独自一人到处流浪,替人家做短工、打杂差过日子,时常以野生植物和树皮草根充饥。他在湖北、安徽等省流亡达五年之久,历尽千辛万苦,到二十一岁那年才回到家乡,与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吴昌硕于耕作之余酷爱读书。但家里藏书不多,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求知欲望,他常千方百计去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