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音乐表演学科相关理论与技能,胜任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宣传文化部门所需的音乐表演高级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学科本着“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培养的音乐表演学生分为管弦乐、声乐、钢琴三个方向,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特色优势本专业的毕业生相较于国内专业院校毕业生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2.注重文化素质的全面修养;3.注重创新思维的建立;4.注重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外语教育、对外交流的优势,学生毕业后出国深造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同类专业。在学科拓展方面,结合同济大学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现状,加强对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创新的关注度,拓展数字与音乐、建筑与音乐、新媒体音乐等新兴学科方向,将音乐学科延伸向更为多元、广阔的领域,走出一条真正属于同济人自身办学特色的创新之路。专业内涵音乐表演专业的招生始于2005年,注重室内乐重奏、重唱与独奏、独唱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已逐步形成具有德国专业音乐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现有在编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 4人;此外还聘请了多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单位的知名专家担任外聘专业教师,师生比例约为1:4。拥有音乐表演专业学位(MFA)硕士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渠道。依托同济大学的多学科背景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音乐表演学生不仅在各自专业方向得到严格训练,还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协同能力,以室内乐重奏、重唱与独奏、独唱相结合的方式,在丰富多样的校内外舞台实践活动中,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化音乐人才。科研平台目前学院已与奥地利奥中音乐协会缔结长期战略伙伴合作,并成立中奥音乐交流(上海)中心、中奥贝拉.巴托克音乐教学中心和中奥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心。
培养特色及亮点本专业与国内同类专业相比,办学规模偏向于“小而精”,培养的音乐表演人才具备扎实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综合型、多学科的学科环境和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在未来专业道路上更高、更好发展奠定基础。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外语教育、对外交流的优势,学生毕业后出国深造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同类专业。在学科拓展方面,结合同济大学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现状,加强对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创新的关注度,拓展数字与音乐、建筑与音乐、新媒体音乐等新兴学科方向,将音乐学科延伸向更为多元、广阔的领域,走出一条真正属于同济人自身办学特色的创新之路。国际交流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以国内外资深艺术家以及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依托同济大学的对德合作资源,教师中也有多位旅德音乐家加盟。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并通过“同济室内乐团”、“同济合唱团”、“同济大学生管弦乐团”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每年不仅有留学生来本专业学习,本专业的优秀学生也可获奖学金赴国外学习,学院与德国包豪斯大学等联合开展“双学位硕士”培养,与美国、德国、法国、香港等多所大学开展互派学生交流学习计划以及教师互访讲学计划。学院与德国特罗新根音乐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本硕博层面联合培养音乐表演人才。实践创新本专业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近年来,先后排演了同济大学版歌剧《乡村骑士》、同济大学版歌剧《江姐》、原创实验歌剧《刘志丹》等大型舞台作品,连续多年举办同济大学红色艺术教育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同济大学音乐表演教育艺术成果展示周、新年音乐会等活动,还通过“同济室内乐团”、“同济合唱团”、“同济大学生管弦乐团”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毕业去向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很好地演唱、演奏的知识和能力,能成为在歌剧院、交响乐团等专业演艺团体从事音乐表演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文化馆站、教育部门、文化公司等单位任职,能顺利考入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进一步深造。目前已毕业的学生中,40%左右的学生考入国外专业音乐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9人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专业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6人进入中央歌剧院、上海歌剧院等专业演出单位任职,近4年来学生获得的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达40余项。杰出校友温牧雅 现受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独唱演员),2005级校友徐 森 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独唱演员),2007级校友陆林峰 宁波交响乐团长笛副首席,2007级校友刘青渠 上海歌剧院大提琴演奏员,2009级校友杨梦漪 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钢琴教师,2006级校友金豆豆 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教师,2007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