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专业内涵:卫生检验与检疫是以保护公众健康为目的,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检测并研究环境、人体及人群健康相关的物理因素、化学性质、生物因子和生物标志物,为评价环境的卫生安全性和人群的健康状况、溯源健康危害因子,以及进行风险评估、预警和对健康危害采取应对措施而提供技术支持和可靠依据的一门交叉应用型学科。
发展目标定位: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的高水平专业。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东,服务全国”,为区域和国家卫生检验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持。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社会责任感强、专业技能优、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能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强、专业技能优、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能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和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具备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技能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具有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医学技术实验室、以及与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相关的机构从事检测与检验的能力。
三、培养规格
修业年限:四年。至少应修满本专业要求的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35.5学分,选修课12学分(含艺术类课程2学分,指定选修课4.5学分),毕业实习2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新生入学教育1学分,第二课堂6学分。
知识要求:掌握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对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以及毒理学研究方法。掌握对健康相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检验检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熟悉检测结果在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熟悉国家卫生法规与卫生政策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了解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专业英语,阅读英文文献。
能力要求:掌握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检疫学、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常用卫生检验与检疫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发展动态,跟踪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及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基本研判能力。具有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自主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素质要求: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将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生物安全意识,正确对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新型污染物或新型病原体能较快形成检测方法开发思路。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主要涉及到现代理化、生物、预防医学等知识体系。其中核心课程有: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卫生检疫学、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生化检验与分子检验、现代消毒技术、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化妆品安全与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
(一)必修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类表
课程类型
门数
学分
学时数
理论课
实践课
实验教学%
通识公共基础课程
13
43
762
464
298
39.1
专业基础课程
15
54.5
996
688
308
30.9
专业课程
13
38
724
399
325
44.9
总 计
41
135.5
2482
1551
931
37.5
(二)指定选修课程设置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按学校学籍有关规定选修学分应不少于12学分,其中艺术类课程的选修学分不少于2个学分。本专业设置3门指定选修课共4.5学分。
(三)毕业实习安排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业检测单位(机构)等实习微生物检验和理化检验28周。每周记一个学分,共28学分,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暑假和第7学期进行。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9人(占专任教师86%)。学院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另有双聘美国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和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建设省级思政课程、一流课程等省级课程6门。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莞市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校级精准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生物统计学重点实验室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省市共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有省级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及科研实验场地面积1025平方米、固定设备资产239.8万元、先进仪器设备7台。承担相关实验教学和本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实验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发涵盖有基本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等多种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传承优良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引入具有发展前景、实际转化应用价值的先进技术方法和实验手段,前瞻性布局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并已建成了覆盖广东全省、不同层次的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90家,创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3家、社会实践基地2家,并与深圳市、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专业实践基地联合开展地方慢性病防治、食品安全、社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等领域的公共卫生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
七、其它(根据需要自主增加其他内容)
1.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我校提出了基于“德、专、全、创、实”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和未来专业学科发展为导向,从思想政治教育(德)、专业能力(专)、综合能力(全)、创新能力(创)、实践能力(实)这五个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外课堂的建设,积极教育教学改革,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达到培养高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建设,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多项能力有明显提升,获得了多方的认可,并于2020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见图1)
图1. 基于“德、专、全、创、实”五位一体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举措与成效
(1) 强化师资队伍,打造金牌教学团队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①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打磨教师授课水平。②授课比赛常态化。在系、院层面开展教师授课比赛,以赛促教。③教师实习制。通过制度规定每年要有10%教师要到企事业单位去进行实践锻炼。④外聘教师制。从实践单位遴选并聘请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丰富教师人才队伍。⑤在学院层面强化辅导员队伍和本科导师队伍建设。
(2) 大胆创新,优化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即依据教学大纲开展的课堂教学。①完善课程体系。在国标的基础上,增设《卫生检验与检疫导论》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于钻研的工匠精神。②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设与该课程相关的校外参观内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多维人才。如“PBL教学”、“前沿进展沙龙”、“英文文献汇报”、“双语教学”、“科研论文写作融入日常教学”、“仪器维护”,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④创新考核方式,实现以考促学。日常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在每门课的实验课上的操作水平;自设实验考核: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综合实验能力;盲样考核:创新性地将实验室能力评价体系中的“盲样考核”融入培养方案中,锻炼了实操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渗透融合,开拓第二课堂
积极开拓第二课堂。①卓越创新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卓越创新班,培养卓越人才。②本科生导师制,密切联系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与引导。③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主题学习活动,比如世界环境日、世界艾滋病日、新冠主题活动,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④以赛促学。在学生中举办各种专业相关的比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⑤假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
(4) 校地合作,建设校外课堂
拓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在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①发挥大湾区区域优势,遴选并建设146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②深度参与实践基地的业务工作。安排长达28周的毕业实习,参与实践基地的日常检测工作,增强学生的卫生检验实践技能。③毕业论文的双导师制,即双导师共同指导选题,实践基地导师主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开展,校内的指导老师主要指导论文撰写与毕业答辩,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2. 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办学8年来,培养了300余名本科毕业生和100余名研究生,就业率高达100%。所培养的检验与检疫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且以珠三角为主,大多数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分布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预防保健所)、医院、第三方检验机构、体外诊断产业公司等。根据近年来跟踪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道德素养、敬业精神、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文化素养都予以较高评价。本专业考研率上升到28%(2020届数据),深造单位多是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科研所。从就业率、考研率和就业去向来看,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质量非常优秀,与培养目标一致。
珠三角人口密度大,国际交流密集,因此,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极其繁重。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多数毕业生都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从事着采样、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等工作,为维护国家稳定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些先进个人还受到表彰,获得“最美逆行者”等荣誉。